首页/文章/ 详情

【大家】中国最美的脊梁:李佩先生

1年前浏览599

风流知音【大家】湍流卷不走的李佩先生 CFDDJ(2017)0001 作者:一溪清泉



中国最美的脊梁:李佩先生

一溪清泉

【讣告】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李佩先生,于2017年1月12日1点26分56秒在京去世,享年99岁。

导读

李佩,女,江苏镇江人,1918年生于北京,2017年1月12日在北京去世。她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先生的夫人,被誉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关村的明灯”、“年轻的老年人”。她是新中国资费留学拓荒者。早年曾今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56年和郭永怀一起归国为新中国的外语教学做出了杰出贡献。80岁仍然立于三尺讲台讲授英语,90岁主持开办中关村专家论坛,95岁组织翻译钱学森早期论文,98岁仍每周出现在中关村讲坛。她用辉煌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坚强,什么是人生的态度,什么是美..., 她是美丽的脊梁!

1. 人物生平

李佩,1918年出生于北平。中学就读于美国教会学校贝满(Bridgeman)女中,1937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38年至1941年在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习,曾任西南联大学生会副主席。大学毕业后,李佩在重庆中国劳动协会工作,参与诸多进步活动,创办工人夜校和工人托儿所。

1947年李佩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工业与劳工关系学院学习工商管理。次年,李佩与相识在西南联大的学长郭永怀结婚。

李佩和郭永怀结婚照

1951年李佩受康奈尔大学语言学系系主任Shadack教授的邀请,给准备派作外交官的美国学生上中文课。


郭永怀和夫人李佩及女儿郭芹在美国


郭永怀和夫人李佩及女儿郭芹

1956年10月,著名力学家郭永怀带着妻子李佩和女儿历经周折从美国回到了祖国。李佩曾在中科院行政管理局西郊办公室任副主任。西郊办公室负责粮店、菜市场、餐馆、医院和中小学校的后勤建设工作,这为今后的中关村科学城打下基础。中关村道路两侧白杨树就是她组织科技人员栽种的,这些白杨树曾是中关村人的骄傲。

1961年,李佩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英文。郭永怀日理万机忙于科研,经常出差,习惯了他说走就走的工作方式,只知道他是在做重要工作。


建国后的李佩、郭永怀、郭芹在国内和友人一起

1966年“文革”开始,郭永怀因承担重要工作而受到特别保护,但李佩未能幸免。留学美国的经历让她成为“美国特务”,在单位接受审查。1968年12月5日,从核导弹试验基地乘飞机返京的郭永怀,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终年59岁。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授予郭永怀烈士称号。处理完郭永怀的后事,李佩仍然在单位接受审查,初中毕业的女儿郭芹自愿回到吉林白城插队的地方。李佩1970年初随中国科大迁到了合肥,留下因生病在家休养的郭芹一人在京。

从1970年到1973年底,她在科大接受隔离审查,监督劳动,不能工作,来往的信件也要被检查,只是没有人贴她的大字报。1974年,中国科学院各所外派留学人员集中到科大培训英语,李佩在饱受造反派不公正对待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为最早两期出国人员培训班教授英文。

在老领导郁文的过问和关照下,1976年暑假李佩奉调回北京。1978年,李佩白手起家组织创办了中科院研究生院外语教学部。她编写的英语教材荣获国家优秀教材奖。她还举办了国内首期应用语言研究生班,为该学科在国内正式建立做了开拓性的工作,并誉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

1987年李佩退休了。 她抱着“让老年人独立自主地选择和安排晚年生活”的宗旨发起成立了“中关村老年互助服务中心”,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义诊、上门配眼镜等服务。但大家都觉得“不过瘾”。后来,李佩被90多岁的数学家孙克定自学电脑的学习热情所感动,决定把专家请到社区来,办一个社区版“百家讲坛”。


李佩参加活动

2003年,中国科大45周年校庆时,李佩教授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给郭永怀先生的纯金质“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捐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史馆永久珍藏。2007年生活俭朴的李佩教授将个人的全部积蓄分别赠与中科院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永怀奖学金。4月27日,力学所隆重举行了李佩教授捐赠仪式。6月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五十周年校庆筹备组宣布,89岁高龄的李佩教授向中国科大郭永怀奖学金捐款30万元人民币。


李佩捐赠“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 对教育事业的杰出贡献

郭永怀回国时说过,振兴中华,中国最缺少的是西方先进的科学和技术,所以当务之急是培养人才。几十年来李佩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把主要精力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1978年,邓小平同志主持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教育部和科学院分别部署大规模招收研究生的计划。来自全国各地的800多名研究生聚集到了研究生院。李佩带领刚分配到研究生院的3位北京大学工农兵学员开始了外语教学部的筹建工作。缺少教员,没有教材,李佩开始寻找“千里马”。她用3种办法找老师:一是“挖墙脚”,请大学的教师兼 职,请退休教师;二是到科学院信 访办公室看有无求职的人;三是办应用语言学研究生班,自己培养师资。

许多“右派”被她找出来了,他们原来是名牌大学的名教授,被划为“右派”后或被关进监狱,或被发配到边远地区。黄继忠、许孟雄就是其中两位。李佩经同事介绍找到黄继忠,得知他毕业于燕京大学,在银川劳改农场时被银川师范大学发现,调入师大做英文教师,李佩邀请黄继忠一起办英文师资班,并帮助黄继忠将户口调入北京。李佩的学生推荐了原人民大学英文教授许孟雄。许孟雄划成“右派”后离开了学校,1978年回到北京后在海淀区教育局办的中学英文教师补习班上课,每个月只有40元的收入。李佩登门请他到研究生院上英文课,每月付他80元的工资,并提出每天派车接他上课,给他以应有的尊重。当许孟雄到研究生院上课后李佩才知道,早在20世纪60年代,英语学界就有“北许南葛”之说,“南葛”是指上海复旦大学的葛传槼,“北许”即为中国人民大学的许孟雄。在研究生院,许孟雄课讲得非常生动,一个“in”“on”的搭配就可讲两个小时,妙趣横生。邓小平同志1979年1月出访美国的英文文件最后是请他把关的。黄继忠在美国再次将《论语》翻译为英文,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出版社出版。之后这本书被英国牛津大学“世界经典”项目选中,再次出版。

当时,研究生院冒着风险招聘了一批外籍英文教师。外教带进了很多外国原汁原味的东西,对研究生院师生口语帮助很大。美国教师Mary对教学贡献更大,她带来了TOEFL(托福)试卷,让李佩受到许多启发。TOEFL考试更注重听力和阅读,她说自己可能是国内第一个用TOEFL方式出考题的。1979年,为给中国培养物理人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提议举办了“中美联合招考物理学学生”(CUSPEA)的项目,该项目实施10年,950多位中国优秀学生赴美国一流大学留学。当时中国还没有GRE和TOEFL考试,而这是外国学生进入美国任何大学研究生院所必须通过的。李佩负责了历届CUSPEA项目英语笔试的出题和评卷工作,并参与了口语面试。因为通过考试的学生成绩优异,当初在美国部分大学的推荐信中,英文水平证明书中只要有李佩的签名,都会得到认可。

1978年,政府开始派遣留学生,但国家财政拿不出大量外汇用于出国培训,出国留学难上加难。另外一个情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促进了西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美国大学向研究生提供了大量的资助,但当时的中国对这些情况并不十分了解,自己出资派遣留学生的“访问学者”就是周培源先生等与美国科学院约定成章的。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0月,外教Mary小姐向李佩提出向学生介绍美国大学招收研究生的办法,鼓励大家去争取美国的奖学金,但又担心学生因此会受处分。深知国情的李佩也知道其“法”可行,其“罪”难当,于是向当时任研究生院的副院长彭平请示,几天后,彭平对Mary和李佩说:“我已经老了,也没有什么可以怕的,你们就这么办吧。”在院方的默许下,不到一年,近百名同学从美国各大学获得了奖学金,飘洋过海留学美国,从此启动了当代中国的“自费留学 潮”。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谈庆明研究员说:“李佩的眼光非常尖锐,观点极高,极其认真,她的年纪大了,但她始终走在前面。”研究生院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科,她学了很多科普知识。她说你教这门课跟学生没有共同语言不行啊。她讲课时先带着学生朗读。读许国璋的教材里面有意思的故事,从中体验里面的韵味,培养语感,就像读唐诗一样。很受学生欢迎。李佩注重对学生听力、写作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到了美国走进课堂就能听懂。

3. 最美的中国脊梁

李佩教授被学生公认为博学、爱心、美丽与优雅的象征,深受几代科学家与学生的尊重。研究生院1978级的学生朱学渊在文章中描述:“李先生承庭家训,学兼中西,是科学院里很难得的一个美国通,她日日奔波于中关村和林学院间;应接国外知名学者,安抚外籍英文教师,有尊严而无傲气;对同学们亦从无疾言厉色,那清逸的身影中有着一颗慈母般的心,是院里最有威望的人物之一。”

李佩的生命中好像负有一种特殊的使命,在世间传播着爱和智慧。1997年,灾难却再次降临,她女儿郭芹因病去世,79岁的李佩却没有因此缺一堂课,依然提着录音机走上讲台,只是人更清瘦了,声音有些沙哑。

第四届北京十大杰出青年杨 佳,22岁时考入中科院研究生院成为李佩教授的得意弟 子,24岁时留校教英语。29岁时双目失明。杨 佳从头学习盲文,把学生的作业扫描进电脑,靠语音系统转换成声音给学生判作业。她为博士生们开设了20多门英语课程,恩师李佩亲自为她的新书《研究生英语阅读》作序。在李佩教授的鼓舞下,杨 佳失明8年后又走入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用一年时间以全优成绩获得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被称为哈佛的骄傲。

1987年李佩退休了。她抱着“让老年人独立自主地选择和安排晚年生活”的宗旨发起成立了“中关村老年互助服务中心”,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义诊、上门配眼镜等服务。但大家都觉得“不过瘾”。后来,李佩被90多岁的数学家孙克定自学电脑的学习热情所感动,决定把专家请到社区来,办一个社区版“百家讲坛”。

除了每周给中关村的老人们上两个半天的英文课以外,每周五的下午两点,是她组织的讲坛固定“开坛”的时间。凭借她的威望,黄祖洽何祚庥杨乐厉以宁等专家学者被她邀来开讲座。我国农村的贫困问题、中美关系台 湾 问 题爱斯基摩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美丽的鸟类世界、如何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茶与健康、当前我国航天事业的焦点、生命信息遗传中的若干数学问题……讲坛内容五花八门。2003年7月4日“非典”疫情之后,李佩主持了“中关村人SARS后的思考”讨论会,与会者讨论了公众的知情权、社区环境建设和垃圾分类问题。

对于80多岁高龄的老人筹划每次讲座都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李佩也曾想过放弃。但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她意识到“作为一名老 共产党员,应该首先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起到模范表率的作用”。在重重困难中,她坚持了下来,并得到中科院王淦昌彭桓武严陆光等院士的经费资助。谈到未来,李佩说:“我的理想就是希望自己注意健康,过好每一天的生活,尽可能多为大家做一点事。太高的理想我做不到,我只能帮助周围的朋友们,让他们生活得更好一些。”但是她也说:“有时候我连小事也做不了,比如说中关村的交通,骑自行车者横冲直撞,甚至撞倒过老院士、老科学家,我想拦住这些不讲公德的骑车人,问问他们为什么不遵守交通规则,但他们跑得太快了,我追不上。”

李佩教授在中关村住了50年的楼房在蒙蒙尘埃中显得斑驳、陈旧。室内摆设仍与郭永怀共同生活时的模样差不多,客厅里的两个单人沙发和茶几是回国时父母补送给她的嫁妆,硬木花格架、长条形茶几和钢琴是她和郭永怀一道买的,所不同的也许只是今天客厅的地面涂上了暗红色的油漆,而不是当年精制的纯羊毛地毯。

2003年,中国科大45周年校庆时,李佩教授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给郭永怀先生的纯金质“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捐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史馆永久珍藏。2007年生活俭朴的李佩教授将个人的全部积蓄分别赠与中科院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永怀奖学金。4月27日,力学所隆重举行了李佩教授捐赠仪式。6月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五十周年校庆筹备组宣布,89岁高龄的李佩教授向中国科大郭永怀奖学金捐款30万元人民币。

李佩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美丽的化身。中国科大的一位教授说:“我做了一个统计,一星期里李佩教授在课堂上没有穿过相同的衣服,她的服饰非常漂亮。可以想像她年轻时是多么美丽。”

李佩是科学院的玫瑰,她比玫瑰还要美丽。

4. 荣誉  

从中国科学院网站查到李佩部分获奖信息:1987年获中国科学院“三八”红旗手称号,1988年获中国科学院“老有所为精英奖”,1992年获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7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突出贡献荣誉奖”和“中国科学院教书育人特别贡献奖”。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李佩。

【注】鉴于了解到的资料有限,难免出现纰漏望读者谅解。

来源:风流知音
气动噪声湍流航空航天科普试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2-09-02
最近编辑:1年前
风流知音
博士 专注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固体...
获赞 123粉丝 74文章 256课程 2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