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流体力学微教材】水波动力学

2年前浏览1395

风流知音【流体力学微教材】水波动力学 CFDJC(2017)1010



水波动力学

刘沛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前言

刘沛清,人称沛公,1982年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获学士学位。1989年在河海大学获硕士学位,1995年在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1997年至今,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所工作。2000年至今,任教育部流体力学重点实验室责任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2003年至2012年,任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工业流体力学组组长。长期从事飞行器空气动力学实验和数值模拟等研究工作。《空气动力学》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国家级航空航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空气动力学学报编委。现在北航陆士嘉实验室工作。


刘沛清教授


1、波浪现象

       

作为水波动力学的研究对象,波浪运动常见于海洋、湖泊、水库等宽广水面上,其主要特征是水面做有规律的起伏运动(如图1和图2所示),水体质点则作周期性往复振荡。由于在运动过程中,水位和质点速度均是时间的函数,故波浪运动是一种非定常运动。

图1  波浪运动(重力波)

图2  波浪运动(重力推进波)

实验发现,任何波动必须具备下列三个条件:(1)必须有一个不受扰动的平衡态存在(介质);(2)必须有一个破坏平衡的扰动力;(3)必须有一个重新建立平衡态的回复力。在波浪运动中,扰动力常有:风力、潮汐力、船行力、地震力等;回复力有:重力、表面张力、惯性力等。如图3所示,表征波浪运动的主要物理量有:波峰指波浪在静水面以上的部分;波顶指波峰的最高点;波谷指静水面以下的部分;波底指波谷的最底点;波高指波顶和波底之间的垂直距离h;波长指两相邻波顶之间的水平距离λ;波陡指波高与波长的比值;波浪中线定义为平分波高的水平线。实际上由于波峰比较尖突,波谷比较平坦,静水面至波峰的距离大于静水面至波谷的距离,因此波浪中线常位于静水面之上,其超出的高度称为超高。重复一个完整的波动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波周期T。在波动过程中,波形向前移动的波称为推进波。在推进波中,波峰沿水平方向移动的速度称为波速,a=λ/T。把波高、波长、波陡、波速和波周期等称为波浪要素。

图3 波浪要素

如果水质点作以波高h为直径的圆周运动,平均速度为Vm=πh/T,其与波速的比值可表示为

一般,波高比波长要小得多,通常位于0.150.02之间。统计记载,海浪波高在1.3m以下的占45%,在4m以下的占80%,在.6.7m以上的占10%。根据航海记载,在1836年1839年期间,在南美洲测得7.6m的波高;1894年,在大西洋遇到至少12m高的狂浪,在太平洋遇到20m的狂浪;1933年,在太平洋遇到35m高的波浪。一般而言,粘性对表面张力波的衰减作用较大,而对重力波的衰减作用较小,故重力波可以维持较长的时间。波浪在传播过程中,方向不变,但遇到障碍和进入浅水区情况就不同了。如果遇到实物波浪会反射,遇到浅水区波浪会折射。波浪在深度上的影响是按指数规律衰减的。在深水区一个5m高150m长的波浪,在水面下50m处只能引起直径60cm的运动,水质点速度由1.6m/s减小到0.2m/s。23m的波浪,在15m以下,几乎没有影响。


2、波浪特征与类型

       

设有二维波浪运动,在水深不变的水面上传播。取x轴为波浪前进的方向,z轴垂直向上。平衡水面的高度为z=0,波浪行进的水面高度为η,如图4所示。

图4  二维波浪

    忽略波浪运动过程的粘性力,同时将z向的加速度忽略不计,压强服从静水压力分布。利用水平方向的运动方程和质量守恒方程,1747年法国科学家D‘Alembert(如图5所示)推导出著名的关于波浪方程。

其中,水面波速,H为水深。利用分离变量法,得到关于波高解为

其中,F和G为波形函数。该式说明,在波动传播中波形保持不变。

图5  法国力学家达朗贝尔

(Jean le Rond d'Alembert,1717年~1783年)

海洋中的波浪,类型繁多,形态各异,名称杂乱。产生波的扰动力有:太阳、月球、风暴、地震、风等;回复力有:Coriolis力、重力、表面张力等。在海洋波中,由风生的重力波是主要的,也称为风浪。(1)按成因和频率分类,有:表面张力波,频率小于10Hz;短周期重力波,频率位于1~10Hz;重力波,频率位于1/30~1Hz;长周期重力波,频率位于1/300~1/30Hz;长波1/8.64×10-4~1/300Hz;惯性波和行星波,频率大于1/8.64×10-4Hz。(2)按干扰力分类,有风波、潮汐波、船行波等。(3)按激发力分类,有自由波和强迫波。如静水中由石块激起的波为自由波。指干扰力撤消后的波,波的传播和演变只受水性质的制约。强迫波是指干扰力连续作用的波,强迫波的运行受干扰力和水性质的制约。潮汐波就是一种强迫波。(4)按质量输移分类,有输移波(潮汐波、洪水波等)和振动波。如果波浪在前进时平均意义上存在质量的输移(产生流量),称为输移波(如图6至图8所示)。否则,如果波浪前进时不产生流量(平均流量为零),称为振动波(如图9所示)。风浪是一种振动波,质点作循环运动,不产生流量。在振动波里,又根据波形是否相对于介质有水平方向的运动而分为推进波(Progressive wave)和立波(驻波,定波,Standing wave)。显然,波浪存在水平方向的运动是推进波;没有水平方向的运动是立波(水质点做垂直方向的振动)。波浪外形的运动和水质点的运动是不同的,如果波浪外形的运动和水质点的运动方向一致,称为纵向波(Longitudinal wave)。如果运动方向垂直,称为横向波(Transverse wave)。一般而言,海面波即不是纵波,也不是横波。水质点在一个垂直平面上作圆周运动或椭圆运动。

图6  输移波(潮汐波)

图7  退潮波(波速不同)

图8  涨潮波

图9  振动波

(5)按水深的大小分类,有深水波、浅水波和中水波(如图10和11所示)。设水深为H,波长为λ,则H/λ就是相对于波浪而言的相对水深。河床底部对波浪运动有无影响视相对水深的大小。研究表明:当H/λ>1/2时,底部对波浪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称为深水。如用更全的波速a公式分析

当H/λ>1/2时,波速为与水深无关。如果用同样的方法确定浅水的界限,当H/λ<1/125时,波速为

通常规定(如图12所示):H/λ>1/2时(深水波);(浅水波);(中水波)。

10  深水波

图11  浅水波

图12  在不同水深比下的质点运动轨迹形状

3、线性波理论

       

波浪理论的研究经历了从规则波到随机波的过程,规则波理论的特点是将波浪运动看作为确定的函数形式,通过流体力学分析研究各种情况下波浪的动力学性质和运动规律。规则波理论的研究从19世纪至今,经历了由线性理论向非线性理论及湍流理论发展的过程。主要包括:微幅波理论(如图13所示),斯托克斯(Stokes,如图14所示)高阶波理论、椭圆余弦波理论、孤立波理论等。其中,微幅波理论是由英国数学家与天文学家艾利(G.B.Airy,1801年~1892年,如图15所示)于1845年提出的,该理论是一种应用速度势函数研究波浪运动的线性理论,作为波浪理论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在近海工程中得到最广泛的应用。1887年英国流体力学家斯托克斯提出了高阶波理论,在近海工程计算中,常用该理论计算最**高。因斯托克斯高阶波理论没有考虑水深变化的影响,故只适用于深水的情况。在浅水情况下,斯托克斯波理论误差较大,但如果采用能反映波动主要规律的椭圆余弦波理论,则可获得较高的精度。椭圆余弦波理论最早由荷兰数学家科特韦格(D.J.Korteweg,1848年~1941年,图16所示)于1895年提出的,科特韦格另一个在波浪理论中著名的成果是在1895年与他的学生荷兰数学家德弗里斯(G.de Vries,1866年~1934年,如图17所示)共同研究浅水中小振幅长波运动时,提出一种表征单向运动浅水波的偏微分方程(即著名的KdV方程),其解为簇集的孤立子(孤立波)。各种波浪理论的比较,因采用的判据不同,得出的结果也差别较大。在定性分析方面,目前只能确定椭圆余弦波一般用于浅水区,孤立波一般适用于近岸浅水区且周期波的波峰能量占全波能量的90%以上的情况,微幅波一般适用于深水区,而对于有限水深区,情况则较为复杂,多种波浪理论的适用范围在此交叉,需要依照实际工况进行分析才能选取合适的波浪理论。

图13 微幅波 

图14  英国力学家与数学家斯托克斯

(George Gabriel Stokes,18191903年)

图15  英国数学家与天文学家艾利

(George Biddell Airy,1801年~1892年)

图16  荷兰数学家科特韦格

(D.J. Korteweg,1848年~1941年)

图17  荷兰数学家德弗里斯

(G.de Vries,1866年~1934年)

4、有限振幅波理论

       

(1)深水推进波(圆余摆线理论)

对于有限振幅的深水推进波,常用的近似理论是1802年由德国物理学家盖司特耐(F. Gerstner,1756年~1832年,如图18所示)提出的圆余摆线理论。以二维深水波为例说明之。在分析中假定:水体是理想不可压缩液体,不考虑粘性的影响;水深无限大,波浪运动不受海底的影响;水质点在垂直平面上,作等速圆周运动,圆心位于质点静止时的位置之上一定距离;静止时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水质点,波动时形成的曲面为波动面,同一波动面上的水质点,具有相等的圆周运动半径r,在水面处r=h/2;而在垂直方向,自水面向下r值急剧减小;水质点作圆周运动时,径向线与向上垂线的夹角为相位角θ,在同一瞬时,任一波动面上,相位角顺波浪行进方向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在同一瞬时,圆心位于同一垂线上的各水质点的相位角相等。如图19和图20所示。

图18  德国物理学家盖司特耐

(F. Gerstner,1756年~1832年)

图19  不同水深圆余摆线波面形状

图20  不同水深等相位圆余摆线波面形状

(2)浅水推进波(椭圆余摆线理论)

考虑到深水推进波特征受到水深的影响较大,1871年法国科学家布辛尼斯克(J.V. Boussinesq,如图21所示)提出了椭圆余摆线理论。椭圆余摆线理论的假设、推导过程与圆余摆线理论完全类似,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水质点作椭圆运动,椭圆的长轴为水平轴(波传播方向),椭圆的短轴为垂直轴,椭圆的长轴和短轴沿垂直方向减小。水质点在椭圆轨迹上不再作等速运动,但其相速度仍为等速。如图22所示,与圆余摆线相比,椭圆余摆线的水面波峰更尖,波谷更坦。图23给出不同水深下水面形状曲线。

图21  法国科学家布辛尼斯克

(Joseph Valentin Boussinesq,1842~1929年)22  椭圆余摆线水面形状

23  不同水深等相位椭圆余摆线水面形状


编辑:马山泉    审核:一溪清泉


欢迎投稿,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yangquanshui@gmail.com


来源:风流知音
振动非线性气动噪声湍流航空航天水利海洋声学理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2-09-09
最近编辑:2年前
风流知音
博士 专注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固体...
获赞 123粉丝 83文章 255课程 2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