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技研】以驱动轴杆长为设计变量的ADAMS模型修改!

1年前浏览925

写在前面

这篇题目有点拗口啊,这是平时工作中遇到问题想的解决的小技巧,看的明白就做做,看不明白就算了,这个没啥大用。


正文

一般前悬架的ADAMS模型中,驱动半轴内球笼点由坐标输入,此时模型确定了轴杆的端点位置在输入的内点坐标上,可实际做项目我们知道,驱动半轴轴杆端点一般情况下与驱动轴可移动球笼中心是不会重合的。如图某位置:

点D为驱动轴轴杆端点,点D'为根据移动节偏距得到的中心点,点C为固定节中心,点B为移动节与减速器配合面中心点。(稍后补上图纸说明)点D’是根据偏距b与点B推出来的,本次方法的目标就是求出偏距b,从而得到点D与点D’的距离。建立模型,首先认为点D与点D'是不重合的,两点距离为“位移——夹角曲线”的位移值。

为方便后期做“位移-夹角”曲线校核的时候以驱动半轴轴杆长度为变量进行调整,此处对模型做如下修改:

1. 建立驱动轴相关参数,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参数与前面举例不同,请忽略,领会精神。

2. 模型中去掉hpl_drive_shaft_inner,新建移动节端面中心点-左、驱动轴移动节端面中心点-右,定义这两个点为移动节球笼与减速器配合的端面的中心点的坐标,左右不一致,可以从CAR中设置完移动节端面中心点-左的坐标值,切换到VIEW模块修改移动节端面中心点-右,不影响左侧硬点。如图所示,左右驱动轴长度不同。

3. 通过驱动轴移动节端面中心点-左、驱动轴移动节端面中心点-右与驱动轴某侧固定节的中心(通过轮心和偏距得来)建立坐标系,Z轴沿驱动轴移动节端面中心点-左与驱动轴移动节端面中心点-右形成的轴线方向,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可以通过距离b得到驱动半轴轴杆内侧端点的坐标,与移动节中心的距离也就能求解,从而通过模型运动得到准确的位移曲线。这个方法的核心是利用两个斜边分别是L1与L2的直角三角形,直角边都为a,通过计算另外直边的长度差来得到b。

通过调整驱动半轴轴杆长度,可以得到不同“位移—夹角曲线”,通过判断“位移-夹角曲线”位置,可以得到理想的半轴轴杆长度。

写在后面

每个人方法不同,通过定驱动半轴杆长来校核“位移——夹角曲线”,我觉得更直接一些。


来源:汽车技研
Adams疲劳汽车电子理论NVH控制试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2-10-27
最近编辑:1年前
汽车技研
汽车人社区
获赞 1032粉丝 391文章 2813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