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降油耗、电动车需要增加行驶里程,而且2018年又俗称汽车行业的寒冬,各车企的成本压力日益增加。由此,各主机厂针对产品也在不断地推行着VAVE。针对我们产品工程师来说,VAVE也可以狭义的理解为减重降成本的活动。那么,我们在车型已开发完成后如何做到减重降成本的目标呢?我们应该从哪些点入手去VAVE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当然这些工作有些是产品设计师负责的,更多的是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各性能之间的平衡,而且所有的更改都是在满足性能的前提下去做。下面主要从产品、工艺、质量、其他四个方面阐述。
一、产品
1)变更材料
在满足产品目标性能的前提下,使用低成本材料,例如将一些铝件使用高强度钢,将一些钢制件改用塑料件或者碳纤维。例如福特就新出了碳纤维副车架。
2)变更厚度
尽量使厚度变薄,例如将一些起防护/加强作用的护板厚度变薄,非关键件的厚度变薄。
3)缩小产品尺寸
这就要求设计师对设计进行最大程度的优化,尽量取消一些零部件上的不必要部位,使得产品尺寸设定更加紧凑 。例如:最小焊接面, 优化产品边缘线。
图:某加强板可以通过CAE对没有必要的边缘线进行去除
4)变更表面处理方式
优化涂装或涂层及其他表面处理,需要验证防锈性能(视情况需要确认外观性能)。小编以前就见过一个绑线束的螺栓的表面处理是镀铜,当然这也属于设计失误的一种,标杆车那个地方是有外观要求的,做到自己车上没有了这个要求。
5)零件通用化
尽量使用现有开发零件,节省新模具开发费用/物流管理费用。现在车企最近几年也大谈平台化概念,也是为了零部件的通用化,在同样的平台上,推出不同的车型,减少新零部件的使用,减少开模以及管理费用。
图:大众MQB平台衍生车型
6)减少零件数
这种比较考验设计师的水平,有些设计巧妙的零部件可以装配很多零部件来满足设计需求。尽量减少系统中零件数,延长周边件来代替零件。
7)减少螺栓/螺母等标准件的安装数量 : 减少标准件及其安装工时。
8)遵循简化形状使制作工艺更加单纯 : 使用简单形状和最优化形状来减少模具开发费用/产品加工费用/节省材料。
图:此结构可由方形改为圆柱形,这样壁厚更均匀
二、工艺
1)CO2焊接及点焊数的合理化 : 减少焊接工序来降成本 - 需要验证性能。例如下图制件的点焊间距不均匀且焊点数量过多。
2)变更制作工艺 : 使用能够减少模具开发费用/产品加工费用/节省材料的制作工艺。例如一些机加件的时候,可识别机加面是否需要可以精简到最小,这样节省的不止是工时还有刀具的磨损等隐性成本。
三、质量:
1)使用合理的公差 :避免一些过严公差,过严的公差会导致零件质量管理费用的增加,供应商做不出来,SQE部门不接受,生产部门急用,最后让步接收。这是很多工程师面对的问题。
2)取消不必要的测试项目:有些试验频次过高,有些试验没有必要或者已经包含在其他试验中。
四、其他:
1)产品的单一化:现在一款新车动辄就好几种配置,再加上选配、标配、出口等区别,车型细化下来就有十几种,增加了车企的内部管理成本。有时候工程师自己都容易对自己车企内部的代号搞混。
像理想智造今年的一个卖点就是只有一个配置,所有的都是标配,这无疑减少了管理成本。虽然没办法针对不同的人群推出不同的车型,但也对有选择恐惧症的人是一种好事。
图片来源:理想智造官网
当然配置方面需要企划部门和设计部门等多个部门达成一致,重点是老板允许。
2)零件国产化 : 国外供应商提供的零件价格高,尽可能寻找国内供应商。在采购部门的主导下,选择供应商并对系统和零件实施性能验证。
随着国内汽车产业越来越成熟,一些零部件不再是国外垄断。例如以前ibooser只能找博世开发,现在像国内的一些供应商例如汇众已经开发。国内供应商这一块的价格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3)变更供应商 : 一般零部件开发都会选择二到三家供应商,进行价格和质量竞争。如若变更一般都是子公司→外部供应商或者外部供应商→子公司等具备价格竞争力的供应商选择,最典型的的例子就是比亚迪之前什么都自己做,零部件大部分都是自己的子公司去做,这样成本就控制在自己手上。
其实VAVE的实施不仅是在产品设计中,还在于整个设计研发过程中的各个角落。这里面更多的是整个部门的配合,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这次就先讨论在这。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提出来,共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