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固件是全车使用最多的零部件,在使用紧固件进行连接过程中,常常会导致因夹紧力不足导致的异响、松旷问题,或因夹紧力过大导致螺栓断裂问题,导致整车品质差且影响整车安全性能。
而出现夹紧力过小或过大又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假力矩导致的。所谓假力矩是指,虽然拧紧设备显示拧紧达到了要求的力矩,但是螺栓头部下端面并没有和被夹紧件紧密贴合,或者虽然结合了,但是没有产生足够的夹紧力,造成螺栓连接失效。
我们现在很多使用的是扭矩拧紧法。扭矩拧紧法的原理是扭矩大小和轴向预紧力之间存在一定关系。通过将拧紧工具设置到某个扭矩值来控制被联接件的预紧力。在拧紧螺栓时,有50%的扭矩消耗在螺栓端面的摩擦上,有40%消耗在螺纹的摩擦上,仅有10%的扭矩用来产生预紧力。拧紧原理如下图。
从图中可以了解到,螺栓的摩擦系数对扭矩拧紧法的影响很多,可能造成假扭矩,从而导致所需的轴力提供不够,引起螺栓松动等质量问题。
为降低螺栓摩擦系数对夹紧力稳定性的影响,一些成熟车企已经逐步切换,采用“扭矩+转角”紧固法进行螺栓拧紧。据统计,以M14×1.5,10.9级,摩擦系数(0.10~0.16)螺栓为例,拧紧力矩(210±10)N·m,在不计设备误差情况下,扭矩法轴力散差38.2KN,扭矩转角法轴力散差10.9KN。
“扭矩+转角”紧固法定义:拧紧至较小的初始扭矩Tk,从此点开始,拧一定的转角θ的控制方法,其基于一定的转角,使螺栓产生一定的轴向伸长,产生轴力的关系,与摩擦系数无关。下图一 、二均为螺栓拧紧曲线图:
图二
图一描述了转角拧紧法的曲线走向。首先将螺栓拧紧到起始力矩Ms(对应图二贴紧过程以及弹性变形区),即将螺栓拉伸到接近屈服点,然后,再旋转一定的角度A0,将螺栓拉伸到塑性区域(对应图二塑性变形区)。旋转角度拧紧法的实质是控制螺栓的伸长量,在弹性范围内轴向预紧力与伸长量成正比,控制伸长量就是控制轴向力,螺栓开始塑性变形后,虽然两者已不再成正比关系,但螺栓受拉伸时的力学性能表明,只要保持在一定范围以内,轴向预紧力就能稳定在屈服载荷附近。所以,图中所示的两个摩擦系数不同的螺栓,虽然采用相同的拧紧法拧紧后的最终力矩M1与M2相差很大,但是,由于螺栓强度、尺寸相同,所以预紧力相差不大,可以有效的解决假力矩的问题。
最后,我们再对扭矩拧紧法以及“扭矩+转角”紧固法产生的轴力进行对比:
扭矩拧紧法
“扭矩+转角”紧固法
由上图,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相同的螺栓,相同规格的螺栓,分别采用两种拧紧方式,产生的轴力差相差不少。“扭矩+转角”紧固法可以有效提高轴力精度,可以有效解决假力矩问题。
扭矩转角法的相关知识就先介绍到这里,如果各位有什么问题可以后台留言沟通,希望能给各位带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