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技研】汽车车架知识讲解

1年前浏览1734
     
汽车技研
   
汽车车架知识讲解    

一般汽车车身分为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车身。对于底盘来讲,区分两者最主要的地方应该就是是否有车架。承载式车身无需车架,只采用副车架起传力和连接的作用。而非承载式车架则必须有车架做为承载装置。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车架的相关知识。

一、车架概述

1.1车架的类型:

广义的车架包括两大类,我们所说的车架一般指下面的1类。

(1)传统式车架:采用非承载式车身,应用于货车、越野车等;

(2)承载式车身:主要用于轿车,承载式车身兼起车架作用 。

1.2车架的分类: 

车架可以分为三类  :

1、边梁式车架:边梁式车架由两根位于两边的纵梁和若干根横梁组成,用铆接法或焊接法将纵梁与横梁连接成坚固的刚性构架。

2、中梁式车架:中梁式车架只有一根位于中央贯穿前后的纵梁,因此亦称为脊梁式车架。

3、综合式车架:车架前部是边梁式,而后部是中梁式,这种车架称为综合式车架(也称复合式车架)。它同时具有中梁式和边梁式车架的特点。

1.3车架的发展:

二、车架结构设计

车架在结构布置上应达到合理的目标,何为合理?所谓的合理就是在满足车架自身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的要求及整车布置要求的前提下,达到便于安装和拆卸。车架结构是否关键需要从两方面分析,即车架自身关键结构强度、刚度和底盘件辅助关键结构的功能。

1.车架结构的受力:

要评价车架设计和结构的好坏,首先应该清楚了解的是车辆在行驶时车架所要承受的各种不同的力。如果车架在某方面的韧性不佳,就算有再好的悬挂系统,也无法达到良好的操控表现。而车架在实际环境下要面对4种压力。

a.负载弯曲:

部分汽车的悬挂重量,是由车架承受的,通过轮轴传到地面。而这个压力,主要会集中在轴距的中心点。因此车架底部的纵梁和横梁一般都要求较强的强度。如下图,利用CAE的分析手段来计算的车架弯曲刚度计算工况:

b. 非水平扭动:

当前后对角车轮遇到道路上的不平而滚动,车架的梁柱便要承受这个纵向扭曲压力,情况就好象要你将一块塑料片扭曲成螺旋形一样。

c.横向弯曲:

所谓横向弯曲,就是汽车在入弯时重量的惯性(即离心力)会使车身产生向弯外甩的倾向,而轮胎的抓着力会和路面形成反作用力,两股相对的压力将车架横向扭曲。

d.水平菱形扭动:

车辆在行驶时,每个车轮因为路面和行驶情况的不同,(路面的铺设情况、凹凸起伏、障碍物及进出弯角等等)每个车轮会承受不同的阻力和牵引力,这可以使车架在水平方向上产生推拉以至变形,这种情况就好象将一个长方形拉扯成一个菱形一样。

2.纵梁、横梁及其联接:连接方式如下图:

3.车架常用材料:

三、车架制造基础知识

车架制造涉及整车四大工艺中的冲压、焊接、涂装、总成。

四、车架焊接概述?

1、焊接及其本质:

焊接是通过局部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分离的两部分金属形成原子间结合的一种加工方法。焊接两大特点就是加热、加压。

2、焊接方法分类:

3、车架中常用焊接方法:

(1)CO2气体保护焊:

CO2气体保护电弧焊属于气体车架中常用焊接方法,利用外加气体作为电弧介质并保护电弧与焊接区的电弧焊方法。其适用于焊接低碳钢及低合金钢等黑色金属。下图为CO2气体护焊的焊机。

优点:1 焊接生产率高;2 焊接成本低;3 焊接变形小;4 焊接质量高;5 适用范围广;6 操作简单。

  缺点: 1 飞溅率较大且表面成形较差; 2 很难用交流电源进行焊接;3 抗风能力差;

(2)点  焊:

棒状铜电极压紧后通电加热,在工件之间形成椭球状熔化核心,切断电流冷却结晶形成熔核。

点焊过程:

点焊需控制的工艺参数:焊接电流,电极压力,焊接时间,电极头端面直径。

工艺特点:  (1)操作简单; ( 2)生产效率高;  (3)生产设备及维修复杂。

应用范围:适用于薄板焊接,在汽车制造业得到大量应用。因车架钢板较厚,应用此种焊接不如车身广泛。

4、焊接对车架的影响:

  焊接过程中,由于被连接构件局部受热和焊后不均匀冷却,将产生焊接残余应力和焊接变形。焊接应力与变形对车架构件的稳定和疲劳强度均有显著的影响,焊接残余应力高的可达到钢材屈服点。

防止变形过大的方法:(1)设计应考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减小焊缝的尺寸;(2)合理的坡口形状;(3)对称布置焊缝;(4)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等。

四、车架失效分析

1、车架失效分析定义:车架失效分析是在车架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对构成车架的子系统、零件进行分析,找出所有潜在的失效模式,并分析其可能的结果,从而预先采取必要措施,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的一种系统化的活动。

2、潜在失效后果及起因:

关于车架的相关知识就先介绍到这里,如果各位有什么问题可以后台留言沟通,希望能给各位带来提高!


声明】:本文属于汽车技研原创,作者:METYW,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来源:汽车技研
疲劳电源汽车风能焊接材料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2-10-29
最近编辑:1年前
汽车技研
汽车人社区
获赞 1041粉丝 402文章 2857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