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马岩松的山水城市

2年前浏览3007

微微抬起的下颌,不苟言笑的嘴脸,眼神里带着些许桀骜与不屑,这是建筑师马岩松的标配表情。



他是MAD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举世闻名的“梦露大厦”的设计者,“山水城市”理念的倡导者与实践者。


但在很多人眼中,这家伙就是一个另类。



到美国留学读亚利桑那大学还没毕业,就毅然跳到了耶鲁;好不容易毕业了,却苦哈哈跑去大师扎哈·哈迪德的事务所做报酬微薄的实习生;回国后,国内的建筑设计师们都忙着到处出差、满大街盖楼的时候,他却淡定地去参加国际竞赛、竞标。


当然,那个时候他还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人物。


2006年,MAD建筑事务一举夺得加拿大密西沙加市最高建筑的方案设计权。也就是后来被人们亲昵地称为“梦露大厦”的建筑。



这两座体态妖娆的双子大厦矗立在方盒子中间,视觉冲击不亚于美丽的马琳娜存在于可可西里小镇,以至于开盘一周就已经销售一空。




这个自诩“我不可能像大多数人一样”的年轻人一役成名了,当然也成功惊呆了一众国内建筑界的小伙伴。



从那以后,就已经没有谁能阻挡这个建筑师爆开的脑洞了。



2008年,马岩松随手在纸上画了一条曲线,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个建筑:位于北京北海的”假山“。




连他自己都说“这个建筑其实很卡通啦!”





紧接着,MAD就接下了鄂尔多斯博物馆的设计任务。建成之后的即视感是这样的:




关于这个建筑的想法,马岩松说,“我特别不要用草啊,树啊这些东西,我就想让这个建筑很有未来感。”他确实做到了。





福建平潭艺术博物馆同样充满了非正常的气质。



它是像岛一样,慢慢没到水里面的,底部就像沙滩一样。



这是博物馆的内部,没错,“像洞穴一样”。



另外一件“天外之物”是哈尔滨歌剧院,它是MAD设计的整个哈尔滨文化岛项目中第一个亮相的建筑。



据说大剧院的设计灵感来自北国的冰雪风貌。



三个主要空间通过一个“丝带”似的建筑屋顶连接在一起,露出来的部分钢结构玻璃幕墙仿佛一颗巨大的宝石。



内部空间是马岩松式一贯的天马行空。




看到这里,深觉这个建筑师不是在造房子,而是在造梦,还是异想天开的梦。


但他的巨大脑洞并不是都开在了外太空。


这是他的重庆城市森林项目。灵感来自于左边这幅画中的登山路径。



建筑的每一层都是漂浮在彼此顶部。



在偌大的城区中,它就像一株肆意生长的植物。



马岩松“山水城市”建筑理念的典型代表是朝阳公园广场项目。



他把主建筑设计成一座山的形状,采用了中国古代园林中的“借景”手法,让整个朝阳公园和这栋建筑看起来是一个被放大许多倍的盆景。



另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南京证大喜马拉雅项目。




如瀑布般流动于山体上,让整座建筑充满诗意。



“山水城市”的构想中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曾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那时中国城市刚刚出现的大规模的水泥方盒子建筑,钱老先生却怀着隐忧,提出要以中国的山水精神为基础建立一种新的城市模式,让“人离开自然又返回自然”。


当然,这一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城市设想,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践和发展。


而现在,当钢筋水泥不再具有最初的诱惑力,人们对自然的渴望开始变得无比真实。


于是马岩松接过了“山水城市”的大棒。




“胡同泡泡”是关于老北京四合院改建的一个案例。


相对于采取大尺度的重建,马岩松尝试着插入一些小尺度的元素,作为书房、卧室、卫生间等等。



马岩松希望这些“泡泡”像新生的细胞一样具有生命力,赋予老建筑一种活力。



“延续北京的基本格局,不是要去重建四合院”,而是在在高密度城市的前提下,思考如何共享,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可以感觉到,马岩松的“山水城市”并非无奈的呐喊与对现时的无力批判,而是一种高调的“城市化”解决方案。

马岩松的建筑而是关于我们如何更好地面对未来的一个命题。

来源:中国元素

来源:建源学堂
建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2-09-04
最近编辑:2年前
建源之光
博士 | 高级技术经理 个人主页:jycmf.cn~
获赞 137粉丝 333文章 212课程 5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