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关于单轨,有这一篇就够了(下)

1年前浏览1133

写在前面

  • 介绍了跨座式及悬挂式单轨的两大技术平台(Alweg和Safege)的历史;

  • 梳理了1964年以后世界上通车的32条重要单轨线路;

  • 限于篇幅原因,应用于公园、游乐场、度假村、购物中心等内部的小型单轨系统(可以称之为“玩具”)就不在此罗列了,数量大约有20个左右;

  • 由于**对插入视频数量的限制(不能超过3个),更多精彩的单轨视频就无法呈现给大家了;

  • 文章末尾附有世界单轨的汇总表,涵盖了国家、开通时间、厂家、线路规模等信息;

  • 上篇展现的是1825-1964年间世界单轨交通的发展历史。

       在《关于单轨,有这一篇就够了(上)》中介绍了1825年至1964年间的世界单轨交通发展历程,这段时期的跨座式单轨和悬挂式单轨逐渐形成了AlwegSafege两大平台,给日后单轨的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我们说,“单轨起源和技术革新在欧洲、影响力形成在美国,兴盛在亚洲”,相信你一定不会反对。

      1964年开通的日本东京羽田机场单轨标志着单轨交通步入现代发展期。接下来,我们以日本羽田单轨为开篇,介绍单轨发展的新时代。

在讲东京羽田机场单轨之前,我们应该先说说现代单轨技术的两大源头—Alweg和Safege。

Alweg

      Alweg这个词是瑞典企业家Axel Lennart Wenner-Gren博士名字的缩写。Gren是20世纪30年代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也是牛逼人之一。他从德国一家企业的销售员干起,逐渐发展起自己的媒体、金融、交通和武器制造等产业,而单轨交通只是他其中的一个兴趣爱好。

Axel Lennart Wenner-Gren

    1953年,Gren担任铁路研究组(Transit Railway Study GroupAlweg)的分支机构—Alweg研发公司的总裁,早在一年前,Gren发布了第一个单轨系统原型。1957年,Alweg研发公司又推出了更成功的单轨系统,并引起了华特迪士尼公司的创始人沃尔特·迪士尼的极大兴趣。

Alweg(1952)

Alweg(1957)

        1959年,基于Alweg系统的迪士尼单轨开通,大大提高了Alweg单轨系统的影响力。

迪士尼单轨(1959)

        此后的两年,意大利都灵和美国西雅图的Alweg单轨系统相继开通。

意大利都灵单轨(1961,废弃)

美国西雅图单轨(1962)

        1960年,Alweg技术授权给日本日立公司(Hitachi),日立的“Hitachi-Alweg”部门在1964年建设完成羽田机场单轨。但后来,Alweg研发公司陷入财务危机,Alweg德国业务被克虏伯公司收购,美国西雅图子公司也在1964年破产。未经证实的消息,加拿大庞巴迪公司后来获得了Alweg系统的技术。

Safege

        1919年,25家公司组建了Safege联盟公司,成员包括轮胎制造商米其林和雷诺汽车,Safege联盟公司主要参与自来水、燃气、电力等公共产业的运营。1947年,法国将这些公共产业收归国有后,Safege联盟公司主要从事工程咨询和建设业务。

        1958年,在联盟公司的桥梁工程师Lucien Chadenson的领导下,开发出了现今悬挂式单轨系统的原型——Safege系统,Safege系统与1901年德国科隆的土木工程师Euge Langen设计的伍珀塔尔悬挂式单轨(Wuppertaler Schwebebahn)差异很大,Safege的轨道不暴露在恶劣天气之外,不需要任何除雪或除冰系统,这使得其在冰雪等气候条件下能安全可靠地运行。现今运行的日本湘南悬挂式单轨、日本千叶悬挂式单轨和德国杜塞尔多夫机场悬挂式单轨都是基于Safege系统而研发,不过奇怪的是法国从来没有使用过Safege系统。

Safege系统(1958)

单轨发展新时代

1964,日本

东京羽田机场单轨

东京羽田机场单轨于1964年9月17日开通运营,线路沿东京湾海岸敷设,连接羽田机场与滨松町站,线路全长17.8km,车站11座。

羽田机场单轨最高运行速度80km/h,最小行车间隔3分20秒,6节编组,提供机场快线(Express)、区间快速(Rapid)及普速(Local)三种服务,机场快线全程运行时间18分钟。

羽田机场单轨运行时间

开通初期,开通段为滨松町站至旧的羽田站(现在的天空桥站),线路并没有现在这么长。1993年新航站楼(现为1号航站楼)启用后,单轨延伸至1号航站楼,2004年12月1日,进一步延伸0.9km至2号航站楼,2010年10月21日,增加国际航站楼站。

延伸至2号航站楼(不中断既有线运营)

1970,日本

大阪世博园单轨

1970年大阪世博会期间建成了4.3km跨座式单轨,最高运行速度50km/h,4节编组。在羽田机场单轨的基础上,世博园单轨取得了很大的技术突破,首次采用了ATO系统,并使其地板高度完全统一。虽然世博园单轨技术很先进,但是命运很悲惨,世博会结束后便停运。

1970,日本

湘南单轨

湘南单轨为世界上第一条基于法国Safege系统的悬挂式单轨,是三菱重工1970年从外国引进的技术,线路全长6.6km,8座车站,最高运行速度75km/h。

湘南悬挂式单轨(旧车型)

湘南悬挂式单轨(新车型)

1971,美国

佛罗里达州迪士尼世界单轨

迪士尼跨座式单轨在1971年开通了两条服务线路,在1982年扩建到三条服务线路,线路全长23.6km,6座车站,最高运行速度89km/h,当前运行的“Mark VI”车辆由加拿大庞巴迪制造,但无论“Mark VI”还是运行在加利福尼亚州迪士尼乐园单轨的“Mark VII”,都与庞巴迪生产INNOVIA Monorail 200 和INNOVIA Monorail 300 的都有很大的差别,迪士尼单轨的每节车厢之间是没有通道的。

所以,说起迪士尼世界单轨,就一定要谈谈迪士尼单轨车辆设计和制造的历史。

(1)加利福尼亚州迪士尼乐园单轨

1959年,加利福尼亚迪士尼乐园跨座式单轨开通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效应,这在“史上最全单轨交通发展史(Ⅰ)”这篇文章中已经介绍过。

<MarkⅠ(1959~1961)>

<MarkⅡ(1961~1969)>

1958年,迪士尼与德国Alweg公司进行合作,建设加利福尼亚州迪士尼乐园的单轨,并邀请了年轻设计师鲍勃·古尔(Bob Gurr)参与了MarkⅠ车辆设计工作,鲍勃·古尔后来成为了迪士尼的非常牛逼的传奇设计师,MarkⅠ成为了迪士尼后续所有车型的原型。MarkⅠ和MarkⅡ均由迪士尼工作室自行制造。

MarkⅠ

MarkⅡ

<MarkⅢ(1969~1987)>

<MarkⅤ(1987~2008)>

车辆均由华特迪士尼幻想工程公司(Walt Disney Imagineering,简称:WDI)研发和制造。

MarkⅢ

MarkⅤ

<MarkVII(2008~)>

车辆由WDI负责设计,制造交由加拿大Dynamic Structures公司完成。


MarkVII

(2)佛罗里达州迪士尼世界单轨

<MarkⅣ(1971~1991)>

车辆由WDI负责设计,由马丁·玛丽埃塔公司(Martin Marietta)制造,1995年,马丁·玛丽埃塔公司与洛克希德公司合并组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佛罗里达州迪士尼世界单轨的MarkⅣ

下面这张照片拍摄于2002年,照片中的单轨是美国拉斯维加斯单轨,大家有没有发觉运行的车辆和迪士尼的MarkⅣ很像?看完这篇文章,你就会明白其中的关联。

拉斯维加斯单轨(2002年)

<MarkⅥ(1989~)>

车辆由WDI负责设计,由加拿大庞巴迪负责制造。

MarkⅥ


1984,德国

多特蒙德工业大学单轨

1973年,埃朗根市的西门子研究中心建设了一条1.4km的悬挂式单轨试验线。经过多年试验后,1984年,多特蒙德工业大学的悬挂式单轨建成,也被称为“西门子捷运系统(SIPEM)”,线路连接了大学的南北两个校区,开通时仅1km,经过多次延伸后达到3km,共5座车站,最高运行速度65km/h。

多特蒙德工业大学单轨

虽然西门子的悬挂式单轨系统并没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应用,还是被应用到了杜塞尔多夫机场的悬挂式单轨上。


1985,日本

北九州单轨

1985年开通的北九州单轨线路全长8.8km,13座车站,最高运行速度65km/h,4节编组。


1988,日本

千叶都市单轨

基于湘南悬挂式单轨的技术和经验,三菱重工建设了这条连接千叶县郊区及市中心主要火车站的线路,线路全长15.5km,车站18座,是目前世界上线路最长的悬挂式单轨,远期线路长度会达到40km。


千叶县在Alweg和Safege两套系统中进行过综合比选,考虑到Alweg单轨在冬季大雪、结冰的气候条件下需要进行铲雪或者在轨道梁上安装加热设备的成本问题,最后选择采用了Safege系统。


1988,澳大利亚

悉尼单轨

悉尼单轨为单线,连接达令港、唐人街、悉尼中央商务区和购物区。线路全长3.6km,8座车站,不过该线建成后一直存在争议,未实现其缓解地面交通压力的初衷,反而成了游客光观的工具,2013年悉尼决定将其拆除。

运营中的悉尼单轨

正在被拆除的悉尼单轨


1990,日本

大阪单轨

大阪单轨分为主线和支线,主线为大阪国际机场至门真(21.2km),支线为万博纪念公园至彩都西(6.8km)。线路全长28km,18座车站,最高运行速度70km/h,4节编组。

大阪单轨线路示意图

大阪单轨2000系车辆

大阪单轨支线处道岔设置

1996,美国

新泽西州纽瓦克单轨

纽瓦克跨座式单轨主要服务纽瓦克国际机场内部客流组织,被称为AirTrain,线路全长4.8km,8座车站,单轨技术最初由瑞士Von Roll公司提供,施工期间,Von Roll将技术出售给德国Adtranz公司,Adtranz原为戴勒姆克莱斯勒旗下公司,2001年被加拿大庞巴迪收购。目前,纽瓦克准备拆除AirTrain,修建更为先进的旅客运输系统。


1997,美国

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单轨

杰克逊维尔单轨服务市区客流,被称为Skyway,线路全长4km,8座车站,车辆由庞巴迪制造,最高运行速度56km/h。


1998,日本

多摩单轨

起于东大和市,经立川市、日野市和八王子市,止于多摩市,全程36分钟。一期工程(北台-立川)于1998年开通,2000年至多摩市中心的二期开通。线路全长16km,19座车站,最高运行速度60km/h,4节编组。


2002,德国

杜塞尔多夫机场单轨

杜塞尔多夫的悬挂式单轨系统(德国称为H-Bahn)由西门子承建,采用无人驾驶方式,最高运行速度50km/h,不过西门子已不再积极推广该系统,也不再接受该系统的EPC工程。线路全长2.5km,4座车站。


2003,日本

冲绳单轨

线路连接冲绳首里与那霸机场,线路全长13.1km,15座车站,最高运行速度60km/h,2节编组。


2003,马来西亚

吉隆坡单轨

吉隆坡单轨的承建单位原本为日本日立公司,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因融资困难而暂停工程,1998年改由本国企业“MTrans”公司(今史格米铁路公司)继续完成工程。线路全长8.6km,11座车站,最高运行速度60km/h,2节编组。


2004,美国

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单轨

1995年刚开通时,线路长度非常短,仅有2座车站,之后沿着著名的拉斯维加斯大道延伸,并于2004年完全开通运营。拉斯维加斯单轨主要服务于拉斯维加斯几个赌场,并没有进入市中心。线路全长6.3km,车站7座,最高运行速度80km/h。

拉斯维加斯单轨车辆(MarkⅥ)

佛罗里达州迪士尼世界单轨的MarkIV车辆停运后,大多数车辆报废,但有两列车以每列35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拉斯维加斯单轨运营公司,车辆被翻新后运行在拉斯维加斯单轨线上,但很快被庞巴迪制造的新车(MarkVII)取代,车辆与佛罗里达州迪士尼世界单轨运行的MarkⅥ是同一个车型。

拉斯维加斯单轨车辆(MarkⅥ)

2005,中国

重庆单轨2号线

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采用的日立单轨技术,运营线路长度31.36km,车站25座,采用4节和6节编组混跑的运营组织方式,最高运行速度80km/h。


2005,俄罗斯

莫斯科单轨

在项目前期研究阶段,莫斯科从意大利Intamin公司购买了部分单轨车辆用于测试冬季气候条件下的性能,测试结果并不令人满意。之后,莫斯科热力技术学院在Intamin车辆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并在导轨上安装加热设备。线路全长4.7km,6座车站,最高运行速度60km/h,6节编组。

2012年,莫斯科市政府发布消息说,由于运营成本和单轨的设计问题,莫斯科单轨要被关闭或拆除,不过至今仍在运营。


2007,新加坡

圣淘沙单轨

线路连接港湾与圣淘沙,使用日立的“small”跨坐式单轨技术。运能为4000人/小时,高峰发车间隔5分钟,非高峰期发车间隔8分钟。线路全长2.1km,4座车站,最高运行速度60km/h,2节编组。


2009,阿联酋

迪拜朱美拉棕榈岛单轨

迪拜单轨是中东地区第一条单轨线路,采用无人驾驶运营,线路全长5.4km,4座车站,最高运行速度70km/h,3节编组。


2011,中国

重庆单轨3号线

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采用的日立单轨技术,运营线路长达67.09km,为世界上最长的单轨系统,车站45座,采用6节和8节编组混跑的运营组织方式,最高运行速度80km/h。


2014,巴西

圣保罗单轨15号线

庞巴迪Innovia Monorail 300车型的第一个工程案例便是巴西圣保罗15号线,该线是南美洲第一条服务大众的单轨线路,线路全长26km,18座车站。2014年,其中的2.9km(Vila Prudente~Oratório)开通运营,其余段正在建设中。


2014,印度

孟买单轨

车辆由马来西亚史格米制造,一期工程(Chembur至Wadala Depot)的7站于2014年2月2日开通,线路长度约8.93km,二期工程的10座车站定于2017年6月开通,长度约11.28km。最高运行速度80km/h,6节编组。

孟买单轨

区间列车故障时的乘客救援


2015,韩国

大邱单轨3号线

大邱单轨是韩国第一条单轨线路,为轨道交通线网中的3号线,线路全长24km,30座车站,最高运行速度70km/h,3节编组。


2016,中国

深圳比亚迪跨座式单轨

2016年,深圳坪山比亚迪园区的跨座式单轨云轨正式通车,线路全长4.4km,车站7座,3节编组,最高运行速度80km/h。


2016,中国

成都悬挂式单轨

2016年,世界首条新能源悬挂式单轨试验线在成都双流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唐空铁产业基地投入运行,线路全长1.4km,最高运行速度60km/h。


在建,巴西

圣保罗单轨17号线

巴西圣保罗17号线采用的马来西亚史格米技术(Scomi SUTRA),为交钥匙工程,线路全长24km,目前正在施工中,预计2018年开通。


在建,伊朗

库姆单轨

一期工程线路全长6.8km,8座车站,2节编组,车辆由意大利SpA生产。远期延伸后长约25km。


在建,沙特

利雅得单轨

线路全长3.6km,6座车站,2节编组,为全自动跨座式单轨,车辆为庞巴迪最新的INNOVIA Monorail 300。


在建,俄罗斯

Krasnogorsk单轨

俄罗斯一家名为Morton的公司正在Krasnogorsk建设一条1km的悬挂式单轨试验线,技术与西门子的H-bahn系统非常类似,如果试验线成功后,线路将延长至22km。


规划,巴西

圣保罗单轨18号线

巴西圣保罗18号线采用的马来西亚史格米技术(Scomi SUTRA),为PPP项目,线路全长15km,目前处于规划设计阶段,预计2018年开通。


暂停,巴西

马瑙斯单轨

巴西马瑙斯单轨同样采用马来西亚史格米技术(Scomi SUTRA),线路全长约20km,不过在2014年,项目被暂停。

总结

       终于把世界单轨交通200年的发展历史呈现给了大家,希望能给单轨的推广者、决策者、建设者及运营者带来更多的思考。用一句话描述下单轨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日本日立起步早,市场规模也最大;加拿大庞巴迪收购很积极,但市场规模并不大;中国企业推广很积极,但没形成合力;马来西亚史格米起步晚,但中标项目也不少”。

       最后给大家附上一张单轨交通发展的汇总表,如下表所示。


来源:轨道车辆技术
轨道交通汽车电力新能源试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2-08-18
最近编辑:1年前
轨道车辆技术
硕士 传播轨交知识,结交天下好友
获赞 74粉丝 120文章 367课程 1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