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马路寒~~~
早呀早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
哎,今天的推文内容有点长,而且绕,而且复杂,就不劈情操了。
今天换文末劈~哈哈。
写完这个我觉得我得跟你们说晚上好了~
本文多图警告!!
我是正文分割线
NO.16 基坑工程数值仿真案例分析计结果调整。
最近交流群中,关于基坑数值仿真计算结果,坑周隆起的呼声很高~所以我今天随机建立了一个基本上一计算就会隆起的基坑,来分析一下这个计算结果~
这基本上是一个十次计算有九次会得到坑周隆起结果的模型↓↓↓
基坑开挖深度6m,围护桩长11m,钢管撑设置在-1.5m位置(支护方案随机设定)
结合图例来看,坑周基本都是隆起的,距离基坑有点距离的位置,反而是沉降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
模型采用修正莫尔-库伦本构,参数基本按照常规的取值规则来取,如下图:
我们来解决三个问题:
1)出现这种结果,应该怎么调整模型。
2)这种分析结果,真的就不对吗?
3)这种分析结果,给我们进行基坑支护方案调整,有哪些指导意义。
问题1:出现这种结果,应该怎么调整模型。
以下是可以着手的方面调试模型出来的效果,这个表格可以命名为:为了得到“设定好”的结果,我们可以有多丧心病狂。
先不管原因是啥,结果不是我设定好的,按照常规的调整路子先来一遍:
Round1之最直接有效法:调整卸载模量10倍压缩模量
虽然数值变小了,但是坑周仍旧呈现隆起趋势,此时有建模调整模型经验的工程师,我相信已经慌了。
没事没事,可能是卸载模量调整的不够。
Round2之我管你是否符合实际:调整卸载模量20倍!
数值计进一步变小了,但是,坑周还是隆起的!
感觉心灵收到了创伤!
一定是打开方式不对。换个方向。
Round3之江湖传说添加界面单元管用!
OH,MY GOD!果然江湖骗子居多!此方法不靠谱
我还是靠自己发现问题好了。
Round4之只要我不放弃我一定可以解决!
ummm,高阶单元计算时间长就算了,结果出来为什么是这个鬼样子?
一个问题没解决,另一个问题又冒了出来(是不是仿佛看到了你自己?)
我模型明明建的都对,这软件是不是有毛病?(心态崩之前的过错迁移心路历程)
有可能软件高阶单元这块有BUG。
我再试试细化网格:
Round5之我再认真、细致的做一个没有任何漏洞的模型
这不科学!!
救命,怎么才能联系上二小姐!哈哈哈哈哈~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开不开心?
所以,这个模型到底该怎么调整呢~
问题2:这种分析结果,真的就不对吗?
细心的朋友发现了,在本文开头的时候,我说我随机建立了一个模型,这种模型10次有9次的结果是隆起的。我之所以这么肯定随机建立的模型得到的结果一定是隆起的,一是基于之前的数值仿真经验;二是因为,这种窄长条形的基坑,大多就是坑底的隆起起控制作用。第一个原因……ummm,自行领会。第二个原因,我们不妨试着从理论角度分析一下,ummmm,用我浅薄的,传统土力学的知识解释一下。
先说根据分析经验得到的结论,一般来说,越是长条形的基坑,越容易隆起。坑底的隆起,一是因为坑内卸载作用,使坑底直接发生卸载隆起。二是因为,坑内由于开挖,产生临空面,基坑侧壁土体向着坑内发生水平方向位移,同时地表发生竖向沉降,围护结构后面产生主动土压力,而坑内产生被动土压力,土体受挤压发生隆起。
如下图所示,可以想象一下这个过程:
当基坑较宽时,被动区土压力相对独立作用于各自的围护结构脚处,叠加卸载产生的隆起效果,最大隆起值往往在坑底两侧位置,坑中心位置相对较小。此时,土体主要在被动土压力区挤压向上,为围护结构后方土体腾出变形位置,所以往往很容易得到一个理想的沉降Peak曲线,俗称沉降槽。
当基坑深度不变,基坑宽度变窄时,两侧被动区的隆起区域发生重叠,又叠加坑底的卸载隆起,最大隆起值往往发生在坑底的中心位置。此时常常得到坑底土体隆起,同时带动整个围护结构向上走的情况。
我们也可以寻求一个专业书籍中的权威佐证,例如《基坑工程手册》中:
就此分析来验证一下本文中的随机模型的分析结果(较窄基坑):
对比一个较宽基坑:
根据《基坑工程手册》中阐述的坑底变形状态,对比一下坑底(黄色 区域)的变形结果:
对于长条形基坑,可见坑内只显示为卸载区域(蓝色圆圈图例),未发生塑性。
对于宽基坑,可见坑底显示塑性或屈服(红色圆圈图例)。
所以,这个分析结果到底对不对呢?
结论留给大家自己分析吧~
问题3:这种分析结果,给我们进行基坑支护方案调整,有哪些指导意义。
再回头看一下分析结果。
水平Y方向的位移是这样的☟。可以看到,最大位移是发生在围护桩的底部。
理论上的基坑开挖影响区域与数值分析得到的区域叠加,效果是下图这样的。
所以围护桩呈现出,整体向上,同时桩底端向着坑内变形的趋势。而坑周地表距离围护桩有一点距离的位置,反而会发生沉降。
可以判断,如果基坑发生整体失稳,坑内隆起,相当于围护桩在坑内侧约束放松了,而外侧(红色圆圈集中的区域)发生塑性变形,向着斜向下方推围护桩,围护桩的倾倒方向应该是背离基坑的。
这个时候,基坑的破坏很可能是下图中这种的(图片来自北京交通大学,《土力学原理》):
对,没错,就是踢足球的时候,下盘收到了攻击:↓↓↓
所以这种情况,设计方案需要调整吗,应该怎么调整捏~~
答案还是留给你自己啦~
大多数工程师在做分析时,常常追求一个设定好的结果——设定好了结论,然后用分析结果去验证这个结论,一旦分析结果跟设定的结论不一致,那就是进行的数值分析有问题,那我们预设的结论就一定是对的吗?根源或许在于,我对我手中的项目,到底最终会呈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连我自己都不确定,所以我对分析结果是否可靠也并不确定。
数值模拟的价值并不在于去验证一个确切正确的结论,而应该是“基于实际资料,为能得到确切的结论提供更多一份证据”,为岩土工程的不确定性,增加更多确定的成分。我们每个人,在面对这份工作的时候,都应该始终怀揣着敬畏,既保持怀疑,更保持慎重。
别看我BB了这么老多,看起来言之凿凿振振有词。实际这篇文章,何尝不是基于一个已经设定好的结论呢~
所以,最后的最后~
我所说的都是扯淡~~~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