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计车速:60km/h;
(2)设计荷载:城-A级;人群荷载:4.5kN/m2,
某道路与某高速铁路交叉,交角为86.1°。与既有某普速铁路交叉,交角为85.3°。某道路下穿既有既有某普速铁路和张弓物流均采用框架桥顶进施工。既有某普速铁路框架桥工作基坑位于既有某普速铁路北侧,基坑外缘至某高速铁路距离约40m,且中间相隔既有某普速铁路铁路路基。
铁路等级:城际铁路,有砟轨道。
线路标准:双线,线间距4.6m。
运营速度:200km/h。
轨道标准: 铺设无缝线路,钢轨60kg/m。
某道路下穿处,将某高速铁路2号桥墩置于中央分隔带内,并设置防撞墙。方案中,某道路与某高速铁路的立面位置关系见图1.2,平面位置关系见图1.3。
3 、某道路既有某普速铁路顶进框架概况
图1.4 顶进框架与某高速铁路位置图(m)
设计框架桥涵共计三部分:主体采用14.5 (18.15 18.15) 11m三孔布置框架桥。箱体锐角为86°。工作坑设置在线路北侧,由北向南顶进施工。考虑现场情况,框架桥结构可作适当加强。
1、相关铁路条文、通知
《郑州铁路局关于公布《郑州铁路局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郑铁办〔2013〕50号);
2、相关设计规范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速铁路部分)(2014)
五、风险源分析
某高速铁路跨某道路桥桥下净空约为2.5m,桥下地面高程为93.0m。根据设计资料,U型槽下穿某高速铁路底板底标高87.238m,即桥下地面到U型槽底板底距离5.762m。开挖深度较大,采用分段开挖施工方法。
某道路下穿处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对既有桥梁结构有一定影响,为了评估U型槽下穿方案的可行性,避免某道路下穿处施工和运营期间既有桥梁出现异常,影响某高速铁路正常运营,需首先找出潜在风险源,然后针对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经风险分析,安全评估内容如下:
2)U型槽下穿某高速铁路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土层受力状态变化引起铁路桥梁桥墩位移变化评价。
1、 U型槽设计和施工方案评价
此部分涉及道路限界、U型槽设计、施工机械对桥梁碰撞和基坑开挖方案的评价。
1)道路限界评价
根据设计资料,路面至梁底距离最小为6.33m,大于5.5m,满足规范要求,不需要设置限高架,不会碰撞铁路梁。
6.0.4条规定“U型槽和框架结构侧墙的设置应满足下列条件:
U型槽结构侧墙投影线与承台最近距离0.1m,不与承台重叠。
2) U型槽设计评价
《公路与市政工程下穿高速铁路技术规程》3.0.7条规定“采用桥梁、桩板结构、U型槽和框架结构下穿高速铁路时,结构两端距高速铁路桥梁水平投影外侧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0m。”
U型槽在整个下穿范围内都贯通,满足此项规定。
6.0.2条规定“U型槽和框架结构顺道路方向的长度除应满足第3.0.7条外,尚应延伸至底板高于设防地下水位为止。”
根据某道路设计文件,某道路下穿现状张弓物流铁路、某高速铁路、既有某普速铁路和待王路采用箱涵及U型槽结构。设计起点为K6 365,终点为K7 055,延伸到地下水位以上,满足规范要求。
6.0.6条规定“U型槽和框架主体结构及接缝处应采取防水措施。结构底板低于地下水位时,防水等级应满足《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一级防水等级。”
下穿处防水等级为一级,满足规范要求。
6.0.7条规定“U型槽和框架结构变形缝不宜设置在高速铁路桥梁投影线范围内。”
结构变形缝不在桥梁投影线范围内,满足规范要求。
3) 施工机械碰撞评价
施工方案中多种机械,可能因为操作不合理以及人员疏忽,施工机械在施工过程中侵入桥梁限界,甚至发生碰撞桥梁,车轮碾压承台的情况,影响桥梁正常工作。
4) 基坑开挖评价
6.0.9条规定“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应在U型槽和框架结构基坑支护结构外侧设置截水帷幕,禁止坑外抽降地下水。”
《铁路安全管理条例》2013年639号令第三十五条“高速铁路线路路堤坡脚、路堑坡顶或者铁路桥梁外侧起向外各200m范围内禁止抽取地下水。”
地质主要以粉质粘土为主,为弱透水层,透水量较小。经计算,既有某普速铁路顶进工作坑开挖Q1=Q2=2.8m3/h,某高速铁路桥下现浇U型槽工作坑开挖U1=1.22m3/h,U2=1.45m3/h,U3=1.82m3/h。
2、既有某高速铁路止水措施评价
基坑四周设置止水帷幕,并沿桥梁两侧各200m范围内设置止水帷幕,禁止抽取地下水,坑内采用混凝土封底,工作坑内降水,对坑外水位影响较小,符合规范规定。建议施工时,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并制定相关安全措施。
图5.2 基坑外稳态水位
基坑四周设置止水帷幕,并在沿公路方向200m范围内同样设置止水帷幕,止水帷幕采用双排水泥土搅拌桩,直径为0.60m,间距为0.35m,咬合0.15m,桩长15m。基底混凝土封底,完成后进行顶进滑板、后背墙、后背桩及框架主体施工。在顶进前进行,采用压密注浆对铁路下路基做封闭地下水处理。既有某普速铁路顶进框架施工,基坑周围有止水帷幕,基底混凝土封底,并对既有某普速铁路铁路路基做封闭地下水处理,基坑处于完全与外界隔离状态,坑内降水,坑外水位不发生变化,即既有某高速铁路位置水位不发生变化。
建议施工时,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并制定相关安全措施。
考虑到模型复杂性,将模型分为两部分:
2)U型槽下穿某高速铁路及运营对某高速铁路影响
1、既有某普速铁路框架顶进模型
综合考虑边界效应及计算效率,以桥梁2号桥墩中间为中心,240m×160m×85m范围内土体建立模型。
模型划分为114497单元,162885节点。计算模型见图6.1~6.2。
图6.1 桥址区土体模型
图6.2 结构计算模型
表6.1 计算工况
2、 U型槽下穿某高速铁路模型及计算工况
综合考虑边界效应及计算效率,以桥梁2号桥墩中间为中心,240m×40m×85m范围内土体建立模型。
模型划分为117100单元,159782节点。计算模型见图6.3~6.4。
图6.3 桥址区土体模型
图6.4 结构计算模型
U型槽下穿某高速铁路模型计算工况:
在 PLAXIS 3D 三维实体模型中建立施工阶段,模拟施工过程:
6)开挖完成后进行U型槽施工,两侧U槽宽度均为10m,施工完成后将U槽内填土至道路路面高程。完成后将U型槽上压重分批、对称撤下。
施工布置图如图6.5所示。
图6.5 施工布置图
图7.1 工况1 施工止水帷幕
图7.2 工况2 基坑开挖
图7.3 工况3 顶进框架建成
图7.5 工况5 U型槽施工完成、土回填
桥梁0~4号墩台竖向位移和相邻墩沉降差计算结果,见表7.1,1~3号墩墩顶竖向位移随施工步变化见图7.6:
表7.1 0~4号墩台竖向位移计算结果 (单位:mm)
图7.6 1~3号墩墩顶竖向位移随施工步变化
既有某普速铁路框架桥顶进施工会使既有桥墩产生位移,对其中2号桥墩墩顶位移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框架侧顶进施工过程中,2号桥墩墩顶沉降最大发生在框架顶进后,沉降向上为1.13mm,框架侧U型槽施工完成、土回填后,绝对沉降为向上0.38mm,相邻墩沉降差为0.19mm。
本次施工顺序为先进行框架顶进施工并进行框架侧U型槽施工和基坑的回填,后进行桥下U型槽施工。由上表可以看出,框架桥侧施工完成后,绝对沉降为向上0.38mm,相邻墩沉降差为0.19mm,对既有某高速铁路影响甚小。
2、U型槽下穿某高速铁路及运营结果及分析
1)墩台位移
某道路U型槽下穿某高速铁路和运营,会对下穿U型槽两侧1号~3号桥墩产生一定的影响。
图7.7 工况1 1区域基坑开挖(9m)
图7.8 工况2 1区域U型槽施工及土体回填
图7.9 工况3 2和3区域基坑开挖
图7.10 2和3区域U型槽施工及土体回填
图7.11 工况5 4和5区域基坑同时开挖
图7.12 工况6 4和5区域U型槽施工及回填
图7.13 工况7 运营阶段
图7.14 基坑外稳态水位
图7.15 水位示意图
计算水位为91.85m,基坑外止水帷幕处水位下降到91.46 m,下降0.39m。桥台前水位91.72m,水位下降0.13m。桥台后水位91.75m,水位下降0.10m。第一步开挖后,降水位降到开挖面以下0.5m,之后开挖阶段稳态水位均如图7.15所示。
经过计算,基坑外止水帷幕处水位下降到91.46 m,下降0.39m。桥台前水位91.72m,水位下降0.13m。桥台后水位91.75m,水位下降0.10m。既有某高速铁路开挖过程中,止水帷幕外水位下降较小,为0.39m,桥台位置水位下降0.13m,最大竖向位移为0.35mm。U型槽基坑内开挖,对基坑外水位影响较小,对基坑外桥台、路基段影响较小。
桥梁0~4号墩台竖向位移、相邻墩沉降差和当前工况与前工况的差值计算结果,见表7.2,1~3号墩墩顶竖向位移随施工步变化见图7.16:
表7.2 0~4号墩台竖向位移计算结果 (单位:mm)
表7.3 1~3号桥墩墩顶水平位移 (单位:mm)
图7.16 1~3号墩墩顶竖向位移随施工步变化
作为对比,当不考虑基坑外水位随着开挖变化时候,计算出来1~3号桥墩墩顶竖向和水平位移如下表所示。
表7.4 0~4号墩台竖向位移计算结果 (单位:mm)
表7.4 0~4号墩台竖向位移计算结果 (单位:mm)
经过对比,分别考虑与不考虑基坑开挖对坑外水位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考虑坑外水位桥墩的竖向和水平位移略有降低。
2)桩基轴力
从施工过程判断,2号桩基在施工过程桩基轴力因为土体的加载卸载,桩基轴力会产生一定变化,为最不利桩基,以下给出2号桩基轴力图及轴力表格。
2号桩基在各阶段最不利角桩的轴力计算结果,见表7.6:
表7.6 2号桩基轴力计算结果 (单位:kN)
某道路下穿某高速铁路及新焦普速铁路工程,分别对高速铁路和普速铁路进行评价,研究内容复杂、丰富。采用领先的岩土专业计算软件PLAXIS 3D,对施工及运营阶段全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分析。根据工程地质报告并结合不同地质情况岩土参数进行合理取值,同时深入研究高地下水位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并研究了坑外水位的变化。从整体基坑开挖不满足条件,根据计算优化施工顺序,最终确定采用分块施工,保证了施工和运营引起的铁路沉降控制值在规范容许的范围内,完成了本次设计任务。
经过完成以上设计工作,总结如下:
5、研究了高水位深基坑开挖,坑底位移过大的问题。本工程在地下水位较高,开挖后土体卸载较大,基坑周围设置有止水帷幕,所处土层为渗透系数及较低的粉质黏土层,坑内外水位差大,坑底水压较大,容易出现坑底向上位移较大问题。因此有必要及时进行封底并施工,保证工程的安全性。
以上是我对这项工程的关键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安全评估的技术总结,希望对在学习土木的理工科学子以及工程师有所帮助;我在仿真秀发布的《PLAXIS理论与工程没那么难》系列专题课程中,正在持续更新中,讲解了有关岩土工程计算方面的内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