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小震弹性时程分析中的几个问题

2年前浏览1226

目前,小震弹性时程分析报告已近乎八股文,无论是何种结构,分析结论罕有不同,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其实,弹性时程分析尚有问题值得探讨。


1、持时的问题


在选波条件中,规范有一条规定,“地震波的持续时间不宜小于建筑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5倍和15s”。这条规定看起来很容易满足,但如真正地按有效持时来考虑的话,可能就不容易了。


所谓有效持时,是指首次和末次出现0.1倍峰值的时间区间。


很多天然波,拖着长长的尾巴,如果结构本身较柔,自振周期较长,有效持时可能就不满足要求。

image.png





比如上面两条地震波,峰值是35gal,掐头去尾,其有效持时约为30s,如果结构自振周期大于6s,将不满足选波条件。

image.png





再看上面这两条地震波,有效持时不到20s,如果结构自振周期大于4s,也不满足选波要求。


当然,就目前来看,选波本身已不是太困难的事情,如果YJK或PKPM还不能帮你搞定的话,不妨试试“结构计算网”的选波程序。(PS,可直接在浏览器中搜索。)

image.png



2、基底剪力的问题


我们在提小震基底剪力的时候,会给出一个CQC基底剪力,这个值来自于YJK的WZQ文件。在做弹性时程分析的时候,wdyna.out文件也会给出一个CQC基底剪力,这两处的CQC基底剪力是否(应该)一致呢?


其实,不一致是正常的。因为WZQ文件给出的基底剪力是单向地震,而wdyna给出的通常是双向地震的结果;另外,wdyna给出的基底剪力是地上部分的基底剪力,即地下室顶板位置的剪力,而WZQ的基底剪力,应为嵌固端的剪力,如果嵌固端选在-1F底板,此时结果将会不同。


大家可能注意到,wdyna给出的CQC剪力后面会有个备注,“考虑放大”,这个放大是指前处理模块的地震力放大系数。这个系数同时会影响WZQ和wdyna中的CQC剪力,但不影响地震波计算出的基底剪力。


有人可能会问,此处的CQC剪力是否应该考虑剪重比调整?个人理解,不应该考虑。因为我们最终要得到的是地震时程层剪力代表值(平均值或包络值)与CQC层剪力之间的放大关系。而时程波其实是反应谱的一个样本,两者之间存在逻辑上的对应关系,不应人为干预。


通过比较,得到放大系数之后,填回前处理参数,然后计算层剪力,此时才继续按剪重比判断调整。合理的逻辑应该如此。


返回来,我们再思考,底部剪力比较时,究竟该如何操作?很简单,双向输入的地震波时程分析结果应与双向地震的CQC结果比较,单向输入的则与单向地震的CQC比较,最关键的是得到层剪力放大系数,比较的前提一致即可。


3、地震波输入的问题


当采用天然波时,应采用同一波的三个方向(或者两个方向),各个方向均可缩放,满足峰值及比例要求。


当采用人工波时,三个方向(或两个方向)应采用不同的人工波,且需满足峰值及比例要求。


实际分析时,每组地震波可按照地震波的主方向分别作用在结构主轴X、Y或其他方向。


对结构我们可以按其自振周期的顺序认定主、次方向,但对一组地震时程的两个水平方向却无法区分主、次方向。


因此,实际操作时,可以把1.00X 0.85Y分别作用在结构的X向或Y向。当然也可以将1.00X 0.85Y 及0.85X 1.00Y 分别作用在结构的X向及Y向。对后面这种情况,理论上需要分别将地震波主向及次向的反应谱与规范谱比较。


4、弹性时程分析的结果


弹性时程补充分析,究竟补充些什么呢?《高规》也给出了说明:

所谓补充,主要指对计算的底部剪力、楼层剪力和层间位移进行比较,当时程分析结果大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结果时,相关部位的构件内力和配筋作相应的调整。


根据多个超限项目的对比分析,时程计算的层剪力在结构中上部可能会大于反应谱法。此时,尚应注意结构出屋面部分的剪力放大。也就是说,进行弹性时程分析的模型,应包含结构出屋面的部分,以充分反应地震波(尤其是天然波)对高阶振型的激励作用。


另外,落实到构件层面,尚应注意细腰或其他薄弱区楼板、连体等复杂部位的弹性时程计算内力,设计时应与反应谱法进行包络。



JIE 构生活,是以一名结构工程师的视角,分享他在结构设计、咨询,学习以及生活等方面的见闻及思考。旨在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进步。


后处理分析科普理论建筑碰撞结构基础其他软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2-05-24
最近编辑:2年前
JIE构生活
硕士 探寻结构工程师的自由之路
获赞 35粉丝 27文章 2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