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力学培养计划的逻辑脉络,以及它和有限元的关系

2年前浏览1597

如果说,更下游的机械、车辆、土木等工科,是和实际存在的客观世界打交道,而软件工程是在和完全处于虚拟世界里的对象打交道,那么力学就是介于二者之间,是沟通理论和现实的桥梁,是调用虚拟世界里的算力去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

力学专业的专业课程,有一条逻辑清晰的主线。下面按照我理解的顺序梳理一下,这些课程在知识图谱中的位置。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板壳力学\振动力学\断裂与损伤力学\连续介质力学……


首先是【理论力学】。牛顿在1680年代出版《原理》,话说道法自然,久藏玄冥。天降牛顿,万物生明。牛顿老人家告诉我们(——其实是伽利略在《两门新科学的对话》里就提到的,但是牛顿相当于把它公理化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可以有两个作用效果,1)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让物体变形。

首先在第一个作用之前,我们考察一个静止的物体,怎么受力能平衡。这件事高中算是学过,延伸一下就是理论力学中的静力学章节。平面、空间汇交力系的简化、力偶系的平衡等等。

然后就是力的第一个作用——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这里就用到了大学开始学到的微积分,开始研究质点的运动。这里先研究质点是怎么动的,对应理论力学中的运动学章节;然后研究力是怎么让质点和刚体动起来的,对应动力学章节。

至此,研究的都是质点和刚体。凡是刚体都可以把运动简化为质心的平移和转动。因此,

在有限元中,可以定义一个部件为刚体。这时候就需要给它设定一个参考点。刚体的运动都相对这个参考点完成。这个设定的参考点不一定要在质心啦。
在Abaqus中,可以将部件定义为解析刚体,也可以先划分网格,然后用一个参考点与部件进行刚体耦合。在ANSYS中,定义部件为刚体,会自动为其生成参考点和局部坐标系。
还有专用于分析刚体动力学的仿真软件,如MSC Adams等。

——

然后呢,现实生活中的物体都不是刚体,它都是会变形的。这就来到了【材料力学】。材料力学首先用单轴拉伸解释了应力和应变,然后全程都在研究一维结构。所谓一维结构,就是某一个维度上的尺寸远大于另外两个维度的结构。杆是只有轴向受力的细长结构;轴是受扭转的细长结构;梁是受横向力和力矩的结构。还有压杆稳定,是研究轴向压力怎么失稳变成横向力的。这几个章节学下来,一维结构可能的受力方式就都研究完了。

学到这,回头看看理论力学里的静力学章节,因为引入了变形的因素,力的平衡不再限于静定问题了,现在我们也能解超静定结构。于是就有了力法、位移法。再进一步有了能量法。将这些方法研究的再深入一点,研究复杂的杆系,就是结构力学。其位移法也是有限元的前身。

完成了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学习,就可以在有限元分析中引入梁单元了。由梁单元组成的桁架结构,可以描述输电塔、超高层的钢结构,还有你看得见的许多美丽建筑的穹顶。

——

接下来,研究透了一维问题,我们的魔爪开始伸向二维和三维结构。这就进入了【弹性力学】。到这里,高等数学里学到的知识就不太够用了,还需要补充偏微分方程、张量分析乃至一点点泛函分析与变分原理的数学工具。而弹性力学大部分问题都不太好求解析解,所以还需要数值分析、偏微分方程数值解等数学先导课的支撑。

我们在弹性力学里,或者用初等的方法(如徐芝纶书),或者用张量分析的方法(如陆明万/冯元桢书),我们知道了应力和应变都是张量,认识了空间线弹性问题的15个未知量,并且建立了弹性力学的15个方程。接下来,从三维向二维退化,可以退化成三类问题:1)平面应变;2)平面应力;3)板壳问题。

和梁的问题可以类比,当外力与平面平行的时候,是平面问题;当外力有分量指向平面之外,或者这个面不再是平面的时候,就进入了【板壳力学】。

好的,经典弹性力学教材中,除了介绍方程的部分以外,很大一部分篇幅都在讲有限元法被发展出来之前,天才的工程师们是怎么和这15个方程斗智斗勇,用各种巧妙的方法消去一个又一个未知量,用逆法、半逆法、应力函数法乃至差分法,求出一些特定问题的解答的。但是如今,那些方法大部分已经消逝在历史长河中,不再被今天的工程师使用了,因为——有限元出现了。

完成了弹性力学和板壳力学以后,有限元分析中就有了实体和板单元,因此可以模拟几乎任意形状的复杂结构在受力下的变形和应力响应。

——

退回到刚才。无论是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还是板壳力学,前面研究的都是变形的物体在静止情况下的相应(当然后面两本教科书里也会有动态响应,但我们把它拆分开)。当我们考虑惯性的影响,将物体会变形这一条件引入理论力学的动力学章节时,一种新的情况出现了——振动。

如果是刚体,那它不会发生振动,只会发生刚体d位移。只有变形体,最简单的一根弹簧拽着一个小物块,就能发生振动。因为包含了质量阵和位移二阶导数以后,最简单的无阻尼振动方程,

图片

它可以有非零的实数解了。这意味着,我给这个系统一个初始激励之后,即使我不再管它,它也能自己不停的振动下去。这就引出了【振动力学】。在这门课的导论中,几乎每一本教材都会提到美国曾经那一座被风吹垮的塔科马大桥。话说最近虎门大桥也发生了异常抖动,给民众们科普了一波振动力学的知识。

在振动力学中,研究了单自由度系统、多自由度系统、连续系统(如梁、板等)的自由振动、受迫振动和阻尼振动。我们了解到了模态的概念。还知道可以使用模态叠加法来研究受外界激励下系统的位移响应。相对的,这里如果先修了傅里叶变换的知识,理解起来可能更容易一些。

加入了振动力学,在有限元中就可以做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和模态叠加法的瞬态分析了。这样可以研究结构在振动时的响应。

——

再继续往下走。我们前面研究的这些都是线弹性体。如果物体的应力-应变关系不再是线性的,会怎样呢?从金属的弹性理想塑性开始,进入了【塑性力学】。然后对于橡胶、泡沫和皮肤、血管等等这类能发生大变形的软材料,为了描述它们具有的非线性的应力-应变关系,就有了更复杂的本构模型,算是进入了【连续介质力学】。我们有了超弹性、次弹性、超弹泡沫等非线性的本构模型。描述它们的性质,不止要有本构关系,以前的小变形假设也不再成立。所以连续介质力学的开篇就研究各种应变度量,研究在大变形的情况下,方程将会有哪些不同。

在连续介质力学里,流体也作为一种连续介质被研究。当然前面还需要学习【流体力学】。但惭愧,这就不是我的专业方向,我懂的不多,就一并放在这里吧。总之流体和固体的性质有很大区别,静止的流体无法持续承受剪切力,无法发生剪切变形。在受剪的时候流体就会流动,所以流体的控制方程也和固体有了很大差异。

除了应力-应变关系可能不是线性的以外,材料的力学特性也可能不是各向同性的,比如各种复合材料。这就有了研究各向异性本构模型的复合材料力学。

到这里,数值仿真的范围得以进一步扩大。我们看到CFD可以使用和有限元不太相同的算法——有限体积法,求解流场的速度和压力。
我们还涉足了三大非线性中的两类: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现在我们可以打开ANSYS或Abaqus的“大变形”开关,使用非线性和超弹性模型来描述塑性金属、橡胶等材料的力学行为了。

——

还要往下?那也可以。我们可以研究一个材料是怎么破坏的。这就来到了【断裂和损伤力学】。先修过复变函数以后,可以研究断裂力学中各类裂纹的扩展,了解损伤容限设计思想。

在有限元软件中,和断裂有关的功能是最近5年软件更新的热点。ANSYS中的SMART裂纹扩展,Abaqus中的XFEM等等,都迅速发展和成熟,功能越来越强大。

——

再进一步。力学不再只局限于校核设计是否满足要求,开始寻求反客为主,由我们来主动给出最优化的结构设计。这就是最优化方法。学习了优化相关的数学先导课程后,就可以进入【结构优化】的学习。大连理工的钱令希、程耿东院士就是结构优化领域的专家。

有了结构优化,如拓扑优化、形貌优化、尺寸优化,就可以给定设计空间和制造约束,由计算机自行探索最优的设计方案。把拓扑优化与3D打印结合,能制造出轻量、美丽而形状奇妙的结构,在F1赛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应用。再加上晶格结构,RVE等方法,可以玩的东西就更多。Altair是这个领域的先驱者,OptiStruct求解器在结构优化领域非常强大,而且Altair Inspire软件的拓扑优化后处理也独具一格,PolyNURBS曲面可以让拓扑优化得到的结果变成光滑连续的美妙曲面。

——

还可以继续不停的朝更远处探索。比如考虑应力波,我们可以进行显式动力学分析,可以研究汽车的碰撞,气囊的爆破,玻璃的碎裂。

图片

图片

(转载自USim 号 大概两年前的案例)

图片

再比如考虑其他的学科,其他的物理场。研究传热,热带来的应力;流体与固体的耦合,高速飞行时机翼的抖动;考虑电磁场,研究电动车电机里电磁线圈的设计……

——

学海无涯,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力学是一个你入门以后,有长长的台阶可以供你攀登的学科。因为有了有限元仿真,说的更花哨一点可以叫它【数字孪生】,你攀登的每一步都可以在计算机上解锁更多的仿真能力,以不高的成本获得即时反馈。而它又是个理论联系现实的学科,你研究的每一个课题,都能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实物,你能看得见,摸得着。

19世纪,拉普拉斯提出过一个思想实验,如果有一个全知全能的小妖,知道了当前时刻宇宙里所有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是不是能够推知过去,预测未来呢?拉普拉斯妖的假说早已被量子力学、混沌等物理学理论推翻,但是在宏观世界里,知道了物理过程的控制方程,力学的研究者使用数值仿真工具,借助超算的力量,我们也能在一方世界里扮演拉普拉斯想象中的这个小妖,沿着天道法则推算你面前的研究对象在外界条件作用下演化的结果。岂不快哉。


结构基础Abaqus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2-05-12
最近编辑:2年前
毕小喵
博士 | 仿真工程师 CAE知识地图 作者
获赞 197粉丝 290文章 82课程 2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