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
ACOUTEC之前为大家连载过“声音与听觉系列知识”,收到了很多正向的反馈。小编想延续这一类知识的传播。
接下来几期,我们将为大家分享乐音感知相关的知识。
本系列讲解的知识可能会有一些与声音与听觉系列知识重叠,从完整性方面考虑,在这个系列里还是会对这些重叠的部分做介绍。
所有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都是以那些可以发出不同音高、单音或音符的乐器的使用为基础的。来自不同文化的音乐所利用的音高组合或许是独特的,但是,人类对音高感知的心理声学基础却是相同的。
当我们聆听某个乐器演奏一个音符时,我们会清晰准确的感知到音高,这是因为乐器振动产生了具有一定周期的声波。这些波形是有规律且重复的,或者说波形具有周期性。1秒钟内周期的个数就是基频,基频通常记为f0,用Hz表示。
不同的乐器演奏相同音高时,周期和基频数值接近,但波形却截然不同(如下图所示)。
这是因为每种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这与其声压波形的细节有关,听众就是通过这些波形的细节去识别不同的乐器的。乐器振动产生的声压作用于听音者的鼓膜,从而决定了听觉基底膜上的振动形态的建立,听觉就是根据这个振动形态对声源的频率成分进行分析。不管听到的音高是否相同,当比较不同声源激发的基底膜振动形态发生变化时,听觉就能感觉到音色的不同。
每种乐器在它的频谱上都有一系列频率分量,如下图所示。听觉可以根据其频谱辨识不同的乐器。这些频率分量的结构可以看作是乐器所具有的特定音色。
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每种乐器演奏的音高相同,但是它们的频谱特征完全不同,即谐波的能量组合不同。谐波的频率等于基频的整数倍。
早期,人们也用泛音这个词来描述谐波分量。第一个高于基频的分量称为第1次泛音,对应的是2次谐波,以此类推。其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尽管很多乐器的谐波结构都受到了乐器本身构造的限制,但是在理论上,任何乐器输出的谐波次数都是没有上限的,上限频率就是听觉系统能够听到的最大频率,大约为16kHz。因此,乐器在弹奏中央C之上的音符A时,它的基频是440Hz,理论上在人耳听觉范围内,它的谐波次数最大为36次。如果乐器弹奏的是高八度音,则基频是880Hz,那么,理论上它的谐波次数最大为18次。
尽管上限频率通常会受到乐器本身声学条件的限制,使这个上限一般是在人耳听力上限频率之内,但是,对于电子合成器来说,可以很容易的将高次谐波扩展到听觉上限频率以上。
作为乐音感知系列知识的引言,本期就讲到这里,大致介绍了基频与谐波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