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由AI生成):
文章主要介绍了三种电芯产热量计算方式:焦耳热、电芯ARC测试和等效电路法。焦耳热计算方式适用于电池热管理设计,但存在内阻随SOC变化的问题。电芯ARC测试可以获得准确的电芯内部生热量,但造价昂贵且耗时长。等效电路法采用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需要获得R0、R1、R2、C1、C2、E的数值,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电芯产热量,但需要准确电芯HPPC测试数据。
目前电池厂商、整车厂在前期设计计算时基本采用此种计算方式,测得25℃、50%SOC时的直流内阻(欧姆内阻 极化内阻),使用焦耳热计算公式Q=I2R计算。此种计算的优势在于进行电池热管理设计时,散热方案设计高效,且在电池实际运行过程中BMS可实时监测直流内阻即可获得电池产热量,从而采取相应手段对电池进行热管理,防止热失控。(目前华为在电化学储能领域采用此控制技术)但此方法有弊端,电芯在20%-80%SOC之间内阻基本恒定,在20%SOC下内阻急剧增大。
ARC测试全称加速量热仪,ARC测试时提供控制精确的绝热环境,在实验中,量热仪温度保持与样品温度同步,能够模拟电芯内部热量来不及散失时放热反应过程中的热特性。通过此测试可以获得准确的电芯内部生热量,但造价昂贵,耗时长,不利于快速热管理设计。
等效电路法一般采用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如图1所示:
图中R0为欧姆内阻,R1为电化学极化内阻,C1为电化学极化电容,R2为浓度差极化内阻,C2为浓度差极化电容,U为端电压。
电芯产热量计算公式为:
Q= I*(E-U)-I*T*(dE/dT)
其中I为充放电电流,E为开路电压,V为端电压,T为电芯温度
其中I*(E-U)为不可逆热,-I*T*(dE/dT)为可逆热。
可以看到,要用二阶等效电路法进行电信含热量计算,需要得到R0、R1、R2、C1、C2、E的数值,具体实施方法详见第二节。
采用此方法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电芯产热量,且不会耗费过多的时间,但是需要获得准确电芯HPPC测试数据,一般只有电池厂家才会给出。
下图是采用等效电路法计算出来的1C放电电芯产热量曲线,可以看到与焦耳热法得出来的产热量还是存在较大差别的。
二、基于simulink的二阶RC等效电路法计算产热量
1、参数拟合
内容简介:基于simulink的等效电路计算电芯产热量实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