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ml塑料有多少?
大概1/12瓶矿泉水,或者2.5个脉动瓶盖大小吧。
46g塑料有多重?
大概1只小龙虾,或者1个鸡蛋那么重吧。
那么,用这些塑料3D打印一个120mm×80mm×60mm的筒状结构,能承受多大的载荷?
100kg?200kg?还是300kg?
如果我告诉你,2个这样的塑料小圆筒就能承载1辆小汽车的重量(1.2-1.4吨),你敢相信吗?
请相信我,优秀的结构设计师真的能做到。
11月2日,由航天科工三院、国际仿真与多学科优化设计协会(ASMDO)、鑫精合激光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三方主办的首届“天工杯”结构优化设计暨增材制造大赛决赛现场,10组参赛选手的最终成绩普遍在6-7kN之间。
这就是拓扑优化和3D打印的魅力。
比赛为异形筒状结构优化设计,在相同材料、重量,给定的载荷条件下,各队自由设计结构,统一进行3D打印,现场进行静力试验,根据实验结果当场公布比赛成绩,承载最重者获胜。
(1)异形筒状结构模型高120mm,外形从60mm×40mm矩形渐变为80mm圆形,其中两个方向开四个口盖,整个模型实体部分(灰色)为设计区域,其他空间为不可设计域。结构外蒙皮为不可设计域(图中红色 区域所示),以保持结构外形完整性。由于受到3D打印工艺性约束,外蒙皮最小厚度≥0.5mm。
(2)材料体积用量≤40ml,材料属性见下表;
(3)载荷加载:模型竖直放置,上表面使用加载工装向下加载,下表面使用工装固定;
入围决赛的10个作品设计思路大同小异,基本都是一样的套路:
概念设计 → 详细设计 → 强度校核 → 细节修改
本期优化讲坛,小编特别邀请了其中一位参赛选手,结合他的设计方案,为读者解析一下拓扑优化设计方法的流程。
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分析整个结构的传力路径,形成拓扑优化概念方案。
根据概念方案,结合设计人员的工程经验,在CAD软件中重新建模。
通过CAE软件,分析结构的失效模式和应力集中区域,对前期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再次优化。
出题者为了提高设计难度,布置了非常刁钻的两个难点,一是接近40%表面积的大开口;二是开口投影相互交叠,无法设计一条笔直的传力路径。
最后进入决赛的作品,无一不是很好处理了这两个难点的作品。
(1)大开口补强
(2)设计传力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