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由AI生成):
文章主要介绍了疲劳损伤理论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疲劳损伤理论可分为线性损伤理论和非线性损伤理论,其中线性损伤理论包括Miner准则、修正Miner法则及相对Miner法则,非线性损伤累积理论主要有Manson双线性累积理论和Corten-Dolan理论。线性损伤计算方法可以基本反应出结构寿命的中位水平,因此是目前工程中的一种常用方法。线性累积损伤理论是当前预测疲劳寿命的重要工具,通过计算不同应力水平下的损伤值,可以预测零部件的疲劳寿命。
疲劳问题最早在19世纪初提出。德国工程师Wöhler通过对疲劳损伤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了疲劳寿命与循环应力的关系,并确定应力幅是疲劳破坏的决定因素。在1871年,他提出了利用应力-寿命(S-N)曲线来分析疲劳问题的方法,为工程结构疲劳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疲劳损伤理论可归结为两个大类:线性损伤理论和非线性损伤理论。其中线性损失理论主要是Miner准则、修正Miner 法则及相对Miner 法则,非线性损伤累积理论主要有Manson 双线性累积理论、Corten-Dolan理论等。虽然Miner损伤准则不能考虑疲劳载荷的先后顺序,但是由于产品的疲劳寿命具有一定的分散性,而线性损伤计算方法可以基本反应出结构寿命的中位水平,此外该方法处理数据也较为方法,因此是目前工程中的一种常用方法,
线性累积损伤理论是当前预测疲劳寿命的重要工具。假设车辆在某段实际运行载荷中,某载荷幅值出现的次数为n1,其零件S-N曲线中,同载荷幅值对应的循环次数为N1,则这段运行信号中这种载荷对零件的损伤D= n1/N1。以此为基础,零件在应力水平Si下作用ni次循环下的损伤为Di=ni/Ni,若在k个应力水平Si作用下,各经受ni次循环,则可定义其总损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