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消息,我国JF-22超高速风洞此前已进入现场安装阶段,并已通过专家组中期检查。在央视报道中,出现了疑似中国新型天地往返飞行器和高超音速飞行器的影子。
这款神秘的天地往返飞行器,是黑色三角带鸭翼造型,尾部背着一个小飞机,标注最高速度可达25马赫,也就是音速的30倍,大约8.5千米每秒。
风洞被誉为是飞行器的摇篮。飞行器在天上飞,空气不动,但是我们在地面上的时候,没有办法让飞行器去飞,需要做一个飞行器的模型固定在这,在风洞产生高速的气流吹这个模型,模拟它在天上飞的过程,这个就是风洞。
风洞是空气动力学研究和试验中最广泛使用的工具,以验证和发展有关理论,并直接为各种飞行器的研制提供服务,通过风洞实验来确定飞行器的气动布局和评估其气动性能。
现代飞行器的设计对风洞的依赖性很大,例如上世纪50年代美国B52型轰炸机的研制,曾进行了约10000小时的风洞实验,而上世纪80年代第一架航天飞机的研制则进行了约100000小时的风洞实验。
超高速风洞对于研制超高速飞行器意义重大,目前民航客机的飞行速度是0.8倍声速,战斗机可以达到2.5倍声速。如果做出高超声速飞行器,比如5倍到10倍声速,在大气层里飞,一两个小时就能到达全球任何地方。
在位于北京怀柔科学城,一支几代人传承的科研团队打造出了最新一代JF-22超高速风洞,并将于明年建成。
JF-22风洞的核心技术就是通过正向爆轰驱动器,为激波风洞提供平稳的驱动气流,试验能力比JF-12激波风洞提高10倍——后者是8个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之一,耗资4600万元,2008年1月启动,2012年5月顺利通过验收,以中国独创的反向爆轰驱动方法为核心,克服了自由活塞驱动技术的弱点,集成了五大关键创新技术。
作为一个超大型超激波风洞、研制新一代飞行器的摇篮,JF-22以复现40到100公里高空、速度最高达10公里/秒、相当于约30倍声速的飞行条件,研发目标是针对天地往返飞行技术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和高温气体动力学学科的前沿探索,解决超高速飞行的试验研究问题。
据中科院力学所研究员、怀柔激波风洞项目负责人姜宗林介绍,JF-22风洞的目标是助力天地往返系统,若成功可以把卫星和航天器发射费用减掉90%。
就是这样一个项目,经历数代研发者的不懈努力,在钱学森、郭永怀部署的战略方向上一路攻关,从高温材料、到异型构造、再到传感器设计,科研团队在无人区反复探索,终于实现了从理论创新到技术创新的跨越。
建成后,JF-22、JF12将联合构成能够覆盖全部高超音速飞行走廊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地面气动实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