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木星:太阳系最早的行星?

3年前浏览2202

一篇2017年的知乎旧文,文中涉及到的时间(比如“最近”“至今”)也是以那个时候为基准的。

至今都觉得是一个很有趣的研究,乍看觉得推理过程有点烧脑,但沉下心来理清之后又会觉得上头。只是那时候还才刚开始写科普,风格可能和现在蛮不一样的,可能那就是…青涩吧。

——蒙酱的碎碎念时间




我们目前对太阳系行星的认知大致是这样的:八大行星形成于太阳系形成之后原行星盘的吸积,外太阳系行星较早形成(太阳系形成后的约1000万年以内),而内太阳系行星较晚形成(太阳系形成后的约1000万年以后),但更精确的形成时间至今还不很明了。


一些研究认为气态巨行星(木星和土星)可能形成于太阳系形成后的约100-1000万年里,因为它们首先需要形成约10-20倍地球质量的固态内核,然后才能有气体在外围积聚,所以气态巨行星应当形成于太阳星云尚未耗散之时 [1-3]

图片

气态巨行星的内部结构简图。改编自:维基


2017年,德国明斯特大学Thomas S. Kruijer及其同事们采用了一种非常巧妙的方法,通过对铁陨石中钼和钨同位素的分析,为确定木星的年龄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太阳系早期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图景。


他们的研究认为:木星核形成于太阳系形成后的100万年以内,是太阳系中最早形成的行星。这一成果发表于2017年6月27日的PNAS(Age of Jupiter inferred from the distinct genetics and formation times of meteorites)并上了同期PNAS的封面 [4]

图片

2017年6月27日刊PNAS封面



 来自陨石的线索


对已知陨石的轨道反演和光谱分析告诉我们,绝大多数的陨石的母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但化学和同位素分析表明,这些母星最初并不都是形成于小行星带,有些形成于距太阳更远的空间 [5-8],后来因为木星移动造成的引力变化,向内迁移到了小行星带(例如尼斯模型所认为的巨行星轨道迁移)。

图片

小行星带(Asteroid Belt)的位置。改编自:Universe Today


陨石按不同标准可以有多种分类,比如按质地可分为石陨石、铁陨石和石铁陨石,按是否含有陨石球粒又可以分为球粒陨石和非球粒陨石。


image.png

图片

本研究使用的CC陨石和NC陨石,其中铁陨石 IC, IIC, IID, IIF, IIIF, 和IIIE的数据来自本研究,而球粒陨石和其他几种铁陨石的数据来自文献[6]



另一方面,CC铁陨石和NC铁陨石的钨同位素含量比值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分(下图中红色和蓝色聚类为两块),通过钨同位素定年结合热模型进一步计算可知NC铁陨石的母星在太阳系形成后 < 40万年开始吸积,而CC铁陨石的母星在太阳系形成后约90万年开始吸积。

图片

CC铁陨石和NC铁陨石的钨同位素含量比,1 My = 100万年。改编自:参考文献[4]



 资料整合和推理时间


到这里,侦探们的搜证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1. 非碳质(NC)陨石和碳质(CC)陨石的母星形成于太阳系距太阳远近截然不同的两个位置,始终没有混合

图片


2. NC铁陨石的母星在太阳系形成后 < 40万年开始吸积,而CC铁陨石的母星在太阳系形成后约90万年开始吸积(下图用的是约100万年,也就是1 My),此后两者同时存在于太阳系不同位置


3.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知道NC球粒陨石和CC球粒陨石的母星在太阳系形成后约200万年开始吸积 [9],本研究又进一步确认此后两者同时存在于太阳系不同位置,这一过程至少持续到太阳系形成后约300-400万年。

图片

1 My = 100万年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认为那时候外太阳系的物质向内移动是主要的物质流动方式的话,那么在太阳系形成后的约100万年里,当CC铁陨石的母星开始吸积时,形成于较远地方的CC铁陨石就已经无法向内移动到较近的NC铁陨石所在的区域了。


在那之后,在太阳系形成后的约200万年里,形成于较远地方的CC球粒陨石就更是无法向内移动到较近的NC球粒陨石所在的区域了。


满足这两点的一个合理的猜测是,在太阳系形成后的约100万年里,两类陨石之间“长出“了什么东西。


作者提出的解释是:这个“东西”就是木星。木星核的形成和不断增长在两类陨石区域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屏障,从此阻止了两个区域间的物质交换,这一事件最晚发生于CC铁陨石的母星开始吸积之时(也就是太阳系形成后约100万年里),这也就是木星核的最晚形成时间



 木星的成长历程


由此推测的木星成长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stage 1:太阳系形成后 <40万年,NC铁陨石的母星开始吸积,太阳系外侧物质不断向内侧移动


stage 2:太阳系形成后 <40万年到100万年间,木星核开始形成并达到20倍地球质量,此后,太阳系形成后约100万年,CC铁陨石的母星开始吸积,木星外侧物质向内侧的移动被阻碍


stage 3:太阳系形成后约200万年,NC球粒陨石和CC球粒陨石的母星开始吸积,此时木星核已经长到20-50倍地球质量,木星内外侧物质交换被阻碍


stage 4:太阳系形成后约300-400万年,木星核已经长到50倍地球质量以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屏障,彻底阻断了木星内外的物质交换,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内太阳系没有足够的物质可以形成木土星这样的巨行星。


此后,气体物质围绕着木星核积聚,木星继续增长至如今的约318倍地球质量。


木星的轨道迁移(如果有的话)应当发生于这一阶段之后。

图片

木星的成长历程。红色实心圆为NC铁陨石,蓝色实心圆为CC铁陨石,红色空心圆为NC球粒陨石,蓝色空心圆为CC球粒陨石,1 My = 100万年。改编自:参考文献 [4]






致谢

感谢知友@凌晨晓骥 对本文提升所做的帮助~






关于作者

图片

灰原哀博士(haibaraemily),蒙酱,本公众号主页君。更多精彩,欢迎关注公众号~

知乎、微博、果壳:@haibaraemil





 参考文献


[1] Pollack JB, et al. (1996) Formation of the giant planets by concurrent accretion of solids and gas. Icarus 124:62–85.

[2] Mizuno H, Nakazawa K, Hayashi C (1978) Instability of a gaseous envelope surrounding a planetary core and formation of giant planets. Prog Theor Phys 60:699–710.

[3] Haisch KE, Lada EA, Lada CJ (2001) Disk frequencies and lifetimes in young clusters. Astrophys J 553:L153–L156.

[4] Kruijer, T. S., Burkhardt, C., Budde, G., & Kleine, T. (2017). Age of Jupiter inferred from the distinct genetics and formation times of meteorit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4(26), 6712-6716.

[5] Dauphas N, Schauble EA (2016) Mass fractionation laws, mass-independent effects, and isotopic anomalies. Annu Rev Earth Planet Sci 44:709–783.

[6] Burkhardt C, et al. (2011) Molybdenum isotope anomalies in meteorites: Constraints on solar nebula evolution and origin of the Earth. Earth Planet Sci Lett 312:390–400.

[7] Trinquier A, Birck J, Allegre CJ (2007) Widespread 54 Cr heterogeneity in the inner solar system. Astrophys J 655:1179–1185.

[8] Trinquier A, et al. (2009) Origin of nucleosynthetic isotope heterogeneity in the solar protoplanetary disk. Science 324:374–376.

[9] Kita NT, Ushikubo T (2012) Evolution of protoplanetary disk inferred from 26 Al chronology of individual chondrules. Meteorit Planet Sci 47:1108–1119.



理论科普航天航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1-06-02
最近编辑:3年前
行星事务所
天文航天科普博主
获赞 133粉丝 18文章 158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