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建筑结构抗震微信公众号(ID:SeismicDesign)
在结构设计时,确定好结构的计算模型后,首要任务是进行荷载汇集,得到结构的荷载,以便进行结构的内力分析。对于抗震设计而言,同样首先得确定地震作用。我们已经知道,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作用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G 为质点的重量;α 为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可根据结构的周期,查阅下图确定。
对于多自由度体系,如结构第i 层的重量如果为Gi,那么,第i 层的地震作用,能否也用下式来计算?
肯定不行的,原因在于:
地震作用的实质是惯性力,因此,第i 层的地震作用的计算公式应为
其中为质点i 的加速度。对于多自由度体系,第i 层的加速度不是独立变量,必然与其它层的响应有关联,因此直接用下式来计算地震作用错误。
由于地震影响系数α 为结构周期的函数,对于多自由度体系,有多个周期,选择哪个周期来计算是个问题。
为了利用与单自由度体系相类似的方法来计算地震作用,我们引入了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Mode Decomposition Response Spectrum Method)。
根据振型的正交性,以结构的振型为坐标轴,可以将空间中任意一点的用振型来表示,当然{1}这个向量可以用振型来表示,即
其中,ai 为振型坐标。ai 的数值到底是多少呢?上式左乘{φj }T[M],得利用振型的正交性,可得到
因此
大家揉揉眼睛仔细看看上式中等号右边这一项,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呢?对了,是振型参与系数 (Modalparticipation factor) γj。可见,振型参与系数与振型相乘后再求和,得到的即为{1}向量,即
上式在推导振型分解反应谱的计算公式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我们再回到结构响应上来,如把结构的加速度响应用振型来表示,则第i 层的结构加速度可表示为
其中,γj 为第j 振型的参数系数;为阻尼比为ξi 、自振频率为ωi 的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加速度反应;φji 为第j 振型在第i 质点处的数值。
根据式
地面运动的加速度可以表示为
第i 点的惯性力应该用下式计算:
将式
代入
可得到
质点i 的第j 振型水平地震作用定义为该阶振型最大惯性力,即
由地震反应谱的定义,可将质点i 的第j 振型水平地震作用表达为
进行结构抗震设计需采用设计谱,由地震影响系数设计谱与地震反应谱的关系式可得
其中,Gi 为质点i 的重量,αj 按体系第j 阶周期计算的第j 振型地震影响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