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田锋:国产仿真刚入赛道,难不在算法

3年前浏览1643

探讨,在了解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助大家启发思路,共同进步。

01目前,国产仿真软件处于什么水平,国内工业软件最领先的技术,大概达到了什么地步?例如,相当于ANSYS的哪一个版本?

国产仿真现在算是刚刚正式进入到赛道上,过去,我们公司还有其他的一些伙伴公司,大家在仿真这个战壕里已经埋藏了很久,但是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两年国家把工业软件包括仿真软件,做成一个新的特殊赛道来发展,给我们带来很多机会。现在,中国有十几家仿真公司,大家都各有所长,安世亚太应该是在这个领域中时间最长的,积累也最多,所以,我们的技术相对比较完善和丰富一些。去年,我们推出了自主通用仿真软件的第一个版本,今年还会继续迭代,形成比较完整的一套仿真技术体系。

ANSYS有很多种软件,我们现在推出的仿真软件,对标的场方向可以认为是其三、四年前的仿真水平。关于仿真水平这件事情,我一直在强调刚需,中国的工业水平落后于最先进国家的工业水平很远,工业软件的需求应该是针对本国的工业水平做,而不是去对标国外的仿真软件和工业水平,所以说实际上三五年前的仿真能力已经能够满足中国大部分企业的刚需

02安世亚太自主开发仿真软件,现在到什么进度了?

我们现在自主研发的软件推出的第一个版本是结构、流体和低频电磁。大家也知道软件是逐步发展的,第一个版本从功能、性能上都还不是很完备。今年,我们会进入到第二个版本的开发,除了增加计算的场范围,比如说显式动力学、高频电磁外,还会对前面的产品再升级。我们希望在未来三年内,基本上能覆盖国内80%的仿真需求,这是我们现在的一个进度规划。

03您认为,现在中国做工业软件后发优势是什么?

这种后发优势在不同的工业软件上应该有不同的表现,在仿真软件上是比较明显的。一个后发优势就是我们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但不要去盲目对标,我们学习的目的实际上是来分析中国的工业刚需,把中国的工业刚需了解清楚之后,就能非常针对性地拿到国际最先进的技术和思想来开发我们的软件,少走弯路。

还有一个后发优势,是在仿真软件验证方面,我们知道仿真软件需要做大量的实验和工程实践来验证,对像ANSYS这样先进的国际软件,运行这么多年,我们已经掌握的非常透彻。我们做了非常多的工程案例,形成了工程案例数据库,在工程验证方面会少走很多弯路,节省很多成本。不用去做大量的物理实验,不用去做长时间的工程验证,我们就可以用工程案例库里面的计算结果跟我们自研软件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基本上能达到很强的工程验证效果。这种后发优势是非常有价值的。

另外一个后发优势是在人才方面,国际上的先进公司,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有很多是华人,现在,他们归国的诉求非常强,别人为我们培养的人才,直接拿来使用,岂不是有很多后发优势。当然,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其他后发优势,就看大家怎么去妙用这些优势。

04工业仿真软件核心还是在于基础算法的研究,前面的路很长,您怎么理解?

工业仿真软件核心还是一个基础算法,这个本身是没有错的,但实际上,两面来看,刚才讲后发优势跟这个是有关的。在国际上,先进的算法很多,在工程仿真方面的算法也已经公开了非常多,很多算法是已经被先进的软件采用了,但仍然是公开的。所以说,算法本身是我们都有的,不存在研究的问题,非常新的算法像ANSYS这样的公司都不一定会采用,因为是工程软件,他们还是要采用成熟的算法。

所以说算法本身,我们其实不缺,我们真正缺的是一个非常好的工程化过程和产品化过程,有好的市场环境,有好的软件开发管理能力,能以工匠精神,逐渐平稳的走下去,能为工程所用。中国的工业水平较低,对工业软件的需求,也没那么高。特别先进的算法,我们也用不到,就像我今天用Word和PPT,用的也就是10%-20%的功能,对这种软件我们的开发程度都这么低,工业软件更是如此,所以说实际上算法本身不是问题,真正的难题还是我们的工程化和产品化,商业的成功是最重要的,没有一个好的商业环境,技术也不可能成功。

我特别强调产业DNA的双螺旋,DNA双螺旋有两条链构成:技术链和商业链。技术链对于仿真软件其实已经不是问题,真正难题是商业链,没有成功的商业路线,就不会有成功的技术路线,这是我一直倡导的观点,因为技术再难,我们都能发布第一个版本。但是,第一个版本卖不出去,我们第二个版本就出不来,因为没有钱,我们的人就散了,所以说,商业成功才是最重要的,技术成功是伴随着商业成功逐步往前走的。产业DNA两条链,缺一不可,没有商业链,技术链也会散掉,没有听说哪个DNA是一条链。

所以说中国的仿真软件公司,挺多的有十几个,但是能走下去的仿真公司,却不是很多,主要就是有技术链,没商业链,这个现象很普遍。我们公司有一个特征,就是过去大家都说我们是ANSYS的买办,我们背了很长时间这个买办的名,但是这个过程,我们建立了大量的商业智慧,这个商业智慧恰恰在我们自主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数字孪生智慧+理论科普其他软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1-04-19
最近编辑:3年前
数字孪生体实验室
围绕数字孪生技术的创新研发,推...
获赞 444粉丝 355文章 531课程 2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