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创新的规律与视野

3年前浏览2673

人类认识规律的目的是遵循规律。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过度强调技术创新往往不符合经济规律。从这个角度看,中国许多企业家对创新的兴趣不大、科研人员的地位低都是有道理的。

但是,这让我想到了一个严肃的问题:

假如我是个政府官员,是不是应该反对企业创新?假如是个企业家,会建立研发机构吗?假如回到24年前,我还会选择去企业研究院工作吗?

我想了想,答案是依然会。

即便创新的风险很大,国家层面还是要鼓励创新的。创新类似动物的基因突变:多数突变对变异的个体不利,但少数有利的突变却能促进种群的进化、有利于种群的发展。所以,尽管创新风险大,国家一定要鼓励创新。

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企业建立研发部门也是必要的。对多数中国企业来说,提升技术最有效的办法是模仿或引进。但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照抄照搬的学习,不会成为好学生,没有创新意识的企业是永远学不好的。技术人员也是一样,其能力更多是在创新的过程中成长。对企业来说,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了。有志于领先的企业,应该尽早建立研发部门。

如果回归到24年前,我还是会选择到企业研究院工作。原因是我的兴趣所在。探索未知、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能激发人的兴趣。对我来说,照葫芦画瓢的模仿是无聊和乏味的,有创造性的工作才有意思。我同时相信:创新过程所带来的能力,终究会有发挥作用的一天。能力的培养,就是对未来的投资。

既然如此,我们“尊重规律”又从何谈起呢?

我想,“尊重规律”体现在反对盲目的创新而不是反对创新。所谓盲目创新,往往就是不顾条件和需求,制定不合理的高目标。吹下的牛无法兑现时,交差的东西就只能是浮夸的成果和表面的文章。久而久之,占据顶级专家位置的,往往是那些会吹不会做的人。这种现象其实已经被现实反复证明了。

对技术工作来说,创新和非创新的界限从来都不是黑白分明、非此即彼的。技术人员、企业家都要有创新的精神。在我看来,这种精神的实质包括几个方面:要实事求是、自己要把技术想明白、把工作(技术)做得更好的追求,并在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和自信。创新精神不是追求所谓的创新指标:对创新指标感兴趣的人,往往对真正的创新工作不感兴趣。

有个段子说:有个傻子吃了5个馒头,终于吃饱了。傻子说:早知道这样,就直接吃第5个馒头了。创新的成果,就像第5个馒头;技术能力的培养,就像前面的4个馒头。这4个馒头不能让人吃饱,却是必须吃的。

在发达国家搞创新,可以专注于价值创造的维度;在发展中国家搞创新,还要关注(技术和管理)能力提升的维度。这就是要从“两维空间”看问题。过去,美国人曾经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的技术难以实现超越。然而,一维空间没有路子的问题,两维空间中可能找到出路。华为等企业从跟随走到超越,不就是这么来的吗?


版权声明:

原创文章,作者郭朝晖,来源蝈蝈创新随笔,本文已经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工厂理论科普创新方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1-03-26
最近编辑:3年前
仿真圈
技术圈粉 知识付费 学习强国
获赞 10081粉丝 21541文章 3537课程 219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