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BASF官方公布的消息,目前BASF在动力电池材料方面的参与,主要集中在如下领域:
1)锂电池负极材料粘结剂
BASF作为全球最大的粘结剂供应商,近几年也开始为锂电产业提供负极材料石墨所需的粘结剂。
2)电解液中的碳酸乙烯酯
3)NMP
BASF在过去四十年间,是全球NMP的主要供应商。目前BASF 有2座工厂,用于生产NMP,年产能7万吨。NMP在锂电行业中,用于正负极材料制造时的有机溶剂。
4)工程塑料
BASF为动力电池行业一些子零件所用的工程塑料粒子。其相关工程塑料品牌有Ultramid®,Ultradur® 和Elastollan®。
主要是基于PA6,PA66的改性材料。应用领域有动力电池中线束的连接器,S-BOX的塑料基座和风管等零件。
来自《BASF Engineering_plastics_E_E_automotiv》
5)正极材料所需的金属管理和对冲服务
这个是BASF为产业链相关利益方提供的一种服务。对于这一块,目前公开的资料不多。博主认为BASF主要是可以根据长期与矿产商签订的长期合同和利益捆绑,比如俄罗斯镍矿商Nornickel,可以为欧洲客户保证原材料免受一些因素带来的波动。
6)高能量密度的正极材料
对于这一点是本文重点。目前BASF 已经具备NCM和NCA 两种系统正极材料的量产能力。
《BASF Battery Materials : Driving electromobility》
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是BASF未来重点的投资和发展产品,也是参与动力电池产业链中主要的盈利点。因为电动汽车40%的成本来自动力电池,而动力电池中30%多的成本来自正极材料。
从下图BASF正极材料的技术路线中,可以看出在常规的NCA,NCM523,NCM622系列,BASF的正极材料已经量产商业化。目前也在参与研发高镍NCM811,以及新的技术路线富锰正极材料。
另外还有固态电池的负极材料。
来自《BASF Battery Materials : Driving electromobility》
在研发正极材料的同时,BASF也在全球同步开展其正极材料产能的建设。
巴斯夫在全球各个主要大洲都布局了研究中心、中试线项目及生产基地:中国上海,德国路德维希港、美国俄亥俄州伊利里亚市和比奇伍德市、密歇根州巴特尔克里市,以及日本小野田和北九州市。
来自《BASF Battery Materials : Driving electromobility》
下图是BASF 2020年报中关于材料工厂的投资项目介绍。
来自《BASF 2020年报》
上述图片中包含,2020年BASF宣布在德国的Schwarzheide 建设一座正极材料工厂,该工厂所用的正极材料前驱体将来自2018年建设的芬兰工厂。这两座工厂均将2022年开始量产,届时产能可满足每年4万辆纯电动车的需求。
对于BASF每个正极材料生产基地的具体产能,没有看到详实的数据。
根据国信证券整理的数据,2019 年全球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占比 ,如下:
来自《国信证券:正极材料锂电行业深度系列三-正极材料》
2019 年中国三元正极产能占全球六成。目前全球正极材料产能主要集中在中日韩企业,BASF出货量只有5.4%。
来自《国信证券:正极材料锂电行业深度系列三-正极材料》
博主认为:
虽然国内的新能源动力电池第一轮产业红利期已过,但是在这第一轮的产业链建设中,国内的正极材料供应商已经充分与各大电芯厂绑定,主导了整个正极材料的市场格局,对于BASF这种后起的外资供应商,并没有太多的机会强势参与,主要是缺乏成本优势,多年积累的上下游原材料整合优势。
来自《国信证券:正极材料锂电行业深度系列三-正极材料》
但是随着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的快速提高,以及欧洲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崛起,尤其是欧洲这一波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的欧洲本土电芯企业,比如瑞典的Nothvolt,英国的Britshvolt(参见《英国电池初创企业BritishVolt》, 挪威Morrow和Freyr(参见《挪威两大电芯新秀企业Morrow和Freyr带来的思考》)等。
在欧洲电池联盟EBA250的推动下,作为EBA250重要参与成员的BASF,在未来5年之内,将会强势参与欧洲电芯产业链的建设。
声明:原创文章,欢迎留言与我讨论,如需转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