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认识数字化时代的创新

3年前浏览1416

春节过后的十二天,我一直在改个稿子。这是某一章的前言。

最近几年,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热点。笔者深信,这是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能够带动国家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值得我们付出毕生的精力。

 

笔者打算写本书的直接动因,却是对“砖家误国”的担忧。现在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社会和学术地位很高的人士,经常发表肤浅、偏颇甚至错误的观点和言论。如果企业真的按照这些思路去做的话,或许便于发表论文、争取资源,却未必真正有利于企业的经验活动。数字化转型难免误入歧途、最终遭遇失败。


  发现真理往往很难,因为真理总是被假象掩盖。

 

错误的认识,来源于多方面的原因。一个根本性的原因,是那些对现代工业缺乏常识的学术权威的影响力过大。

 

有些人具有“学术权威”的身份,拥有的话语权太大。但学术与技术、理论与应用原本就是两回事。由于我国学术界痴迷于对学术水平、先进性等指标的追求,从事实际工作的时间越来越少,脱离实际的研究做得越来越多。他们常常片面夸大理论、算法的作用,而看不到在数字化转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人的因素。如果把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过程比作人的成长过程,理论、算法的作用就像药物和味精而不是提供营养的“主食”。这种认识上的片面性,导致学术研究与企业界的鸿沟越来越大。关注学术过多的人,往往不能窥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全貌,反而容易将关键的难点旁落在视野之外。

 

由于学术界的话语权太强,实践的过程和结果也被扭曲了。一些地方的产业政策,已经违背了科技发展的规律。但是,要申报试点项目、要评价项目效果,不论事实和结果如何,都要按照他们喜欢的方式去描述。有些华而不实的样板,符合学术界、政界和宣传的口味,就会被到处传播;而真正成功的实践,又往往不符合这些人的口味而受到漠视。

 

这样的理论和“实践案例”,对企业和社会的危害很大。笔者认为,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障碍不是政府的支持不够,也不是企业家的决心不大,而是行动上的误入歧途。因为这种原因,笔者决定写一点东西。

 

数字化转型是一场伟大的创新,但不同的人对创新有不同的理解。“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我们有必要澄清一下本书所关心的创新是什么。

  

创新理论之父熊彼特所言:“发明不是创新,只有将发明用于经济活动并且取得成功才是创新”。本书关注的创新不是科学研究、甚至也不是发明创造;我们关注的在数字化时代,企业用来创造价值的新思路、新手段、新方法。

 

具体地说,我们关注的要点是如何用现代化的数字化手段,重构商业模式、业务流程、工作方式和人机界面,重新定位企业的市场、供应链和业务范围。从目标的角度看,这些工作要与价值创造联系起来,要实现价值驱动;从可行性的角度看,我们主张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主张用尽量简单可靠的算法解决具体问题。为了便于推进,我们主张数字化转型要结合企业的实际、避免盲目跟随和理想主义;但必须有长远的眼光,才能真正认识数字化转型的价值、也才有动力去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算法研究是有必要的,但反对将这些问题神秘化、反对过度强调理论的重要性。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数字化转型中很小的困难,在现实中都可能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那些与利益、文化、观念、制度相关的困难,在技术人员面前都是难以逾越的。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要“接地气”,就需要指出这些问题并帮助人们克服这些困难。

 

“拜佛不如拜自己”。我国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最终还是要靠工业人自己想明白、自己来完成的。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必须依靠自己的理性思考。笔者希望能够把工业人思考问题的逻辑讲清楚、把技术与经济性的关系讲清楚、把技术与人的问题讲清楚。

声明:来源于蝈蝈创新随笔,作者郭朝晖,原创文章,欢迎留言与我讨论,如需转载留言

数字孪生理论科普工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1-02-24
最近编辑:3年前
仿真圈
技术圈粉 知识付费 学习强国
获赞 10228粉丝 21738文章 3589课程 222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