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年轻和年长的机械工程师差距与对策(附德国VDI2230、DIN7190和FKM标准规范直播)

精品
作者优秀平台推荐
详细信息
文章亮点
作者优秀
优秀教师/意见领袖/博士学历/特邀专家/独家讲师
平台推荐
内容稀缺
3年前浏览5358

图片

洪家光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数控技术专业,过去只是中国航空工业里的一名车间技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技能专家。他不仅靠着自己的双手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还帮助国家工业破冰,打破西方垄断,为国家节省了上亿元。

一、年轻和年长的机械工程师差距在哪里?

信很多年轻人都有这样的“愤愤不平”和“心有不甘”,但是真的没办法啊,干不过他们,没得选择啊。

其实在机械行业,一直有一个人尽皆知的规矩——“越老越值钱”,不管你是否承认这个规则,事实就是在企业的关键技术部门和岗位都被一帮“老家伙”把持着,他们既占据了企业的关键职位,也占有了企业的大部分资源,而年轻人似乎总没有出头之日,看不到希望,没有进身之阶。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我们来好好分析一下,只有知道了因果,才能看得清差距,只有弄清了真相,才能找得到对策。

1、企业的培训机制存在弊端

虽然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已经进步到所谓的工业4.0时代,但是就机械工程师的培训机制而言,并没有随着科技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而相应的提升,无论是传统的国有企业,还是新兴的民营企业,亦或者号称行业标杆的外资企业,新进工程师的培养机制还是更多的依赖于“师傅带徒弟”式的传承,而没有一套系统而科学的培训机制。

图片

更甚至,如果“师傅”存心藏私的话,一个新人要想在这个行业独当一面,那可能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甚至永远都没有出头之日,至于那些所谓的“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的说法,有时候就是一种扯淡,因为如果师傅不能把一些行业技术规则“倾囊相授”的话,单凭个人的努力,你可能只会经历这坑还比那坑深的际遇。

人们常说“条条大路通罗马”,理论上是正确的,但是人们也经常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时间,时间是无限的,但是属于你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是非常有限的,本来就是师傅一句话的事情,如果靠你个人去摸索和经历,也许就是无尽的高山与苦海,也许你真得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到达“罗马”,但是可能到达之日也是退休之时了,这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而理工科有一个非常不好的“陋习”,我们经常听说“文人相轻”这句话,其实在理工科一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不仅存在相互鄙视的问题,更存在“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担忧,这就造成了在新人培训阶段的沟通阻塞和不畅,一方面是师傅不愿意教徒弟,故意藏私,另一方面是徒弟看不起师傅,觉得他们倚老卖老而做不到以“师礼”侍之,这就是为什么年轻人总是“出不来”,而“老家伙”们总是退不了的原因之一。

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我自己的经历就是一个非常的例外,我的师傅就对我非常好,不仅在技术上对我倾囊相授,在做人做事上也是诸多提点,让我对他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认识他十多年了,虽然早就不在一起工作了,但是每年的八月十五和春节,我都会带上烟酒水果登门拜访,侍之以师礼,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师。

所以,作为一个机械设计工程师,我们也许改变不了这种“老带新”的技术传承制度,至少暂时改变不了,但是我们依然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和付出去利用这种制度,特别是在中国,我们是一个人情社会,只要把人做好了,其它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你懂的。否则,你只能是看着“老爷子”们吃香的、喝辣的,而自己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图片

2、神枪手是靠子弹喂出来的

不记得是什么电影里的台词了——神枪手是靠子弹喂出来的。其实作为一个机械设计工程师,特别是一个优秀的机械设计工程师是需要用钱“喂”出来的。

一个优秀的机械设计工程师只有通过大量的不同的设计项目才能综合的锻炼自己的设计能力和设计思路,并在这些项目的设计与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技能与技巧,不断总结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并最后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而设计项目的最终支撑就是金钱,所以我们可以说,你的机械设计能力来自于你花费的金钱的数量。

其实年迈的机械工程师并不一定就比年轻的机械工程师值钱,而是那些真正有项目经历的机械工程师比没有项目经历的工程师值钱,而年龄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你去更多的经历设计项目而已。如果没有设计项目的支撑,你就算在这个行业里面呆40年,也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更别说值钱了。

而机械设计项目从市场调研,到方案设计,到产品生产,到产品完善定型,再到产品上市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有时候一个大项目下来,几年的时间就过去了,而一个工程师从懵懂的青春少年到年富力强的中年也不过弹指一挥间而已,时间在带走岁月与容颜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技术和能力的积淀,带来了我们可以依靠和凭借的知识与资本,这就是老工程师值钱的底气所在。

如果你现在入职的公司,有大量的项目让你参与和主持,那请你好好珍惜,因为用公司的成本来成就个人的能力是千载难遇的机会,不用在项目的成败上有过多的担心,凡是都有成本,有时候失败也不过是企业的一种成本而已,但是这种失败对你的个人能力而言反而是某种意义上的成功,因为你以后不会在同一个地方再次跌倒,这份经历会带给你无尽的价值。

这也是为什么我更倾向于劝年轻人去一些创业型的小公司的原因,因为你有大量的机会去经历各种设计项目,你有大量试错的平台和项目去成就个人的能力与智慧。

就我个人而言,到目前为止,我参与和主持设计的产品至少在50个以上,这个数量对于那些国有企里的设计工程师而言,可能一辈子也达不到这个数量,因为很多工程师主管的都是一些成熟的产品,这些产品虽然占据了市场上的大量份额,但是他们并不存在很大的设计和创新空间,这对于提升一个 机械设计工程师的个人能力是非常不利的,因为没有项目经历,他们的可利用价值也就无从谈起了。

图片

3、天赋决定了高度

其实我一直不想说这句话——这是一个需要天赋的职业,很多人对机械结构的处理能力确实是天生的,我带过很多新人,但是其中有一个非常出色,他只要稍加点拨就能做出让人惊喜的创造性设计,特别是在一些结构的处理上,总是会让人有意外的收获,这让我很是刮目相看,但是有的人就非常的“愚笨”,至少在机械设计这个事情上,让我觉得难以认同,当然他们也许在别的事情上有过人之处,但是我确实看不到他们在这个行业发展的潜力。

还有就是接受能力,其实接受能力是双向的,既有师傅的正确引导与教诲,更要有徒弟的虚心学习和领悟,缺一不可,其实这是一个沟通的问题,虽然沟通能力可以通过后天来培养,但是如果天生就具有这方面的才能的话,会让你的职业生涯走出更多的捷径,因为没有人喜欢和“笨蛋”打交道,有时候和过于“蠢笨”的人交流是一种修养,因为你得有无尽的忍耐和温和才能满足他们的有效沟通,但是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

特别是当你处于优势地位的时候,反正受损失的不是你,所以你可以很轻易的放弃与“蠢笨”之人的交流,这也就导致了年轻人无法快速的学习到行业经验和技术,从而导致看似遥遥无期的“出头之日”。

所以,在这里我也有一个建议,每一个入行的新人,都需要评估一下,自己在这个行业的悟性,这种悟性与智商并不是正相关的关系,也许你只是不适合这个行业而已,那就尽早换一个行业,你永远值得更好的拥有。

在此之前,我对很多新人都是以鼓励为主,特别是很多觉得在这个行业有一定从业困难的新人,我都告诉他们,只要他们努力就一定有希望,但是我内心深处并不认同这个答案,只是嘴上实在说不出打击他们的话来,因为每个年轻人都需要鼓励,我不能给他们脆弱的心灵上再泼一盆冷水,但是今天,我就我以前的言论道个歉,我想告诉那些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个行业人年轻人,如果觉得设计很难,觉得绘图很难,那就换个行业吧,不用在一棵树上吊死,更不要因为一棵歪脖树而放弃了整片森林。

更重要的是,这个行业除了天赋,更需要有长年累月的坚持,才有可能做到一个相对自由的状态,也可以说这个行业积累期太长了,对于IT行业而言,可能是“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但是后天很美好”,但是对于机械行业的人而言,那可就是“今年很残酷,明年很残酷,后年也很残酷,多年以后可能很美”,你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去经历这份等待。

图片

4、平台决定了经历

一个工程师的价值来自于其职业经历,更多是我前面提到的项目经历,而不是职业生涯的长短,所以在你入职之初,一定要对入职平台有一个充分而深入的认识,你的就业平台是否能够为你提供足够的项目支撑,是否能够为你提供足够的试错成本,是否能够为你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

其实很多够为你提供足够的项目支撑,是否能够为你提供足够的试错成本,是否能够为你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

其实很多在产品创新和研发项目上,会存在一定的滞后与保守,他们更多是对产品做一些优化升级,而不是不断的推出全新的产品,所以这些公司虽然具有丰厚的技术底蕴和积累,但是对个人能力的提升并没有很大的助力,因为作为一个机械行业的士兵,你需要站在第一线,需要听到枪炮声,更需要自己端着枪去经历一些战争,打下属于自己的荣耀与天下。

其实在这个行业里,真正能成为技术大牛的,少之又少,因为真正的项目资源永远都垄断在少数人手里,也只有他们才能真正利用公司的成本去成就自己的个人能力,并利用这种个人能力的反制公司的用人制度,同时也利用这种个人能力来提升自己的价值变现渠道与空间。你所要做的就是成为这样的人。

所以,如果你想在机械行业里面变得值钱,关键点并不是要等待几十年的职业经历,而是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去经历更多的技术项目,这些经历才是你提升自我价值,并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变现,那些依然活跃的年迈的工程师只是碰巧在这些方面有了更多的经历和把握而已,当然也许有的人是刻意而为,但是我相信更多的是被动成就,但是年轻的你有得选择。


以上内容来自知乎某网友个人观点,引发了机械工程师们的共鸣 ,但不代表平台立场,推荐大家学习。在机械行业折腾十几年的仿真秀专栏作者——螺栓设计老张认为,不管是年轻还是年长机械工程师,都应该终生致力于看不见的深奥技术的探索和学习。

二、机械人要有志于“看不见”的深奥技术

机械工程师应该熟练掌握哪些所谓“看不见、摸不着”深奥的技术?

机械行业,螺栓、轴承、齿轮是三个最基本的元素,重要性位列所有机械零部件中的前三甲。其中螺栓应用最广,几乎所有机械都离不开螺栓,所有机械传动都离不开轴承,大部分机械传动都离不开齿轮。因此从重要性来说螺栓是当之无愧的机械之王。

因此,掌握螺栓设计计算学科VDI2230过盈压配计算学科DIN7190应力评价学科FKM显得非常有价值。这些内容,不像普通标准一样直接查阅就能得到结果,需要至少力学和数学为基础并深入理解,还需要长期实践积累案例才能融会贯通。因此,属于所谓的“看不见、摸不着”的高深玩意。

我有一个朋友跟领导参加方案技术讨论会,因为总工是机械出身,所以,每到机械内容讨论的时候,总工就滔滔不绝,员工在展示方案的时候每句话他都要打断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轮到电气同事展示电气方案的时候,这位总工就老老实实地一言不发了。说明他不懂,产生了敬畏之心。因此,我推荐大家学习上述三门学科。

下面我举几个例子。前几年曾经有个风力发电机塔筒倒塌的事故,当时主机厂技术主管直接认为就是螺栓预紧力矩打得过小了,但是最后调查得出的结论是预紧力过大造成的,如下图所示:

图片

预紧力BJ < 预紧力 FK,两种情况下工作外力CD=GH,相等,那么螺栓受到的拉力CL<GM。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螺栓断裂是预紧力过大造成的。但是这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曾经有个丹麦的风机倒塔,那个根据螺栓断口观察以及端口的残余应力检测发现是疲劳破坏,在那种情况下,通过VDI21230分析,结论是预紧力过小导致,与这种失效原因恰恰相反。

所以说螺栓的预紧力非常有讲究,螺栓连接不仅仅是生产高质量的螺栓,更重要的是怎么高质量地使用螺栓,也就是说预紧力一定要进行计算才可以。正如一个企业招聘到一个高水平的技术专家或管理专家,这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企业怎么去用人才。千里马可贵,更可贵的是伯乐。那么如何合理地利用螺栓呢,这就是要精确地进行螺栓连接预紧力的计算,这部分内容需要根据VDI2230详细分析。

“看不见”的深奥技术还包括掌握企业尤其是具有多年知识积淀的大企业的设计经验、参数选取、模型处理等,这些对企业来说是核心,当然对外人属于“看不见、摸不着”了。比如迷宫密封的间隙等,这些是非标的,但是又非常重要。

图片

还有我们知道在VDI2230里面以及DIN7190里面有摩擦系数,那么这个摩擦系数具体数值在就是非常重要了,表面处理是达克罗还是磷化,是涂润滑油还是涂甘油,这些数值在企业内部通过大量的产品经验积累是非常宝贵的。类似的还有力矩分散系数等。

另外对于齿轮,我们知道有些主要参数我们很关注:齿根抗弯曲、齿根抗疲劳、齿面抗点蚀这些安全系数,但是我们取多大合适呢?取太大,材料利用率过低;取太小,失效的风险大。还有齿轮的重合度决定噪声和传动的平稳性,还有对两个齿轮的滑动率的要求等,这些极限值不同行业、不同产品、不同企业的产品都是千差万别,无法做到完全统一,因此企业的经验积累非常宝贵。

三、德国机械设计标准和规范公开课

2021年2月27日20时,受仿真秀平台邀请,螺栓设计老张将在仿真秀平台公开直播《德国机械设计标准和规范公开课-实操VDI2230、DIN7190和FKM联合应用》以下是直播安排:

1、直播大纲

  • 机械设计常用零件与核心技能

    ① VDI2230应用:螺栓连结实例
    ② DIN7190应用:过盈配合实例

    ③ FKM应用实例:应力、强度分析评价

  • 标准和规范之间的联系

    ① VDI2230与FKM之间的核心联系
    ② DIN7190与FKM之间的联系

    ③ VDI2230与DIN7190联合应用举例

  • 3大标准中一些有待解决的课题

    ① VDI2230中一些待升级的知识点
    ② FKM中的一些待添加的知识点

    ③ DIN7190中的待升级和添加的知识点

2、适听人群

  • 高校机械专业的学生、教师。
  • 机械工程师(结构,传动,系统)。
  • 应用工程师,AE。
  • 载荷、仿真工程师。
  • 产品工程师PE。
  • 设计研发工程师PD。
  • 实验工程师。
  • 复杂齿轮箱、轮对、联轴器等关键零部件检修的工程师。
  • 有志于在轨道交通车辆行业向技术专家方向发展的技术人员

3、如何听课

本课程定价99元,直播前识别下方二维码可以免费报名观看分享到朋友圈还可以领取讲课PDF和VDI2230学习资料(添加微信ansysli领取)
图片

扫码报名观看

4、讲师介绍
螺栓设计老张,仿真秀专栏作者,高级工程师,著名齿轮箱研发设计专家,师从德国齿轮箱大师Jürgen-Linder和Michael,Bachmann,为其三个关门弟子之一。在深得日耳曼人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的同时也兼具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曾旅居德国,游历欧洲,涉猎古今,放眼世界。以复兴民族文化为己任,宏扬西方文明为使命,不辞鄙薄,砥砺而行。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参考文献:年轻和年长的机械工程师差距在哪里
声明:本文首发仿真秀App,部分图片和内容源自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我们,欢迎分享,禁止私自转载,转载请联系我们。

喜欢作者,请点在看 图片

轨道交通通用断裂疲劳多尺度非线性结构基础标准解读FKMVDI223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1-02-22
最近编辑:3年前
仿真圈
技术圈粉 知识付费 学习强国
获赞 10082粉丝 21541文章 3537课程 219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1条评论
Oscar Du
签名征集中
3年前
学习领教了
回复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