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晨辉笔记 ,作者MIDAS-技术-陈辉
裂缝宽度验算是混凝土结构正常使用状态验算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于混凝土裂缝模型现有的理论模型归纳如下图:
midas FEA 中提供了经典的弥散式裂缝模型中的总应变裂缝模型。
裂缝分析后软件可提供的分析结果:既可以定性地描述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开裂程度及裂缝分布情况,也可以定量的给出裂缝宽度值。
以某简支梁为例,说明混凝土梁裂缝开展过程如下面两幅图所示。
裂缝带宽100-单元尺寸100
裂缝带宽100-单元尺寸50
裂缝带宽50-单元尺寸50
裂缝带宽50-单元尺寸100
从上面几幅图可以看出虽然参数设置不同,但是均布压力荷载下裂缝的开展趋势是基本一致的。裂缝首先出现在简支梁跨中受拉区和支座受压区,继而逐渐向周围扩展,支座附近出现明显的斜向裂缝。单元划分尺寸越密集得到的裂缝开展状态图越清晰。
我们再来看下裂缝宽度结果,支座附近的斜向裂缝开展比其他部位明显。
但是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前处理参数的设置对结果的影响不容忽视。分析中如何合理进行参数设置至今也未有成熟的研究结论。
今天主要想跟大家讨论两个参数的影响——裂缝带宽h和单元尺寸L.
先说说经典弥散裂缝的来历吧。混凝土材料额开裂特性可以通过应力σ-裂缝宽度w之间的关系描述出来,但是σ-w关系却无法直接应用于有限元计算,因此需要将σ-w关系转换为应力σ-应变关系。将一根集中的裂缝宽度w在一个特定范围内均匀弥散成应变,而这个特定的弥散范围就是所谓的“裂缝带”。因此经典裂缝带理论中的裂缝带宽h其实就是裂缝宽度向应变弥散的标距。
不同裂缝带宽得出的计算结果均有出入,这里以上图简支梁跨中某节点为例,2846号节点的应力应变关系图如下所示:
其中:h100-L100代表裂缝带宽100mm,单元尺寸100mm。
可以发现裂缝带宽和单元尺寸对应力应变结果都有明显影响,还是需要通过多种方案论证后采用合适的裂缝带宽和单元尺寸。
经典的裂缝带宽理论认为裂缝带宽应选为单元特征尺寸(垂直于裂缝方向单元尺寸的投影)。
有文献曾给出裂缝带宽的计算方法
其中:w代表裂缝平均宽度,εcr代表开裂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