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领导求贤若渴,给人才开出很高的价码。美国有位著名的华人学者提出质疑。他回答说:你听说过“千金买马骨”的故事吗?学者回答到:“可您买的都是驴骨头,真正的千里马就不来了”。鉴别能力不够而要财大气粗,只会闹出更多笑话。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舍得投资。但他们内心却非常担心:这样做是不是对的?投资能不能收回?数字化转型就像一个金矿。但是,即便在最好的金矿中,石头也比金子多。我们进入了这个金矿,拿的是金子还是石头?数字化转型要对技术有鉴别力,没有鉴别力同样会闹笑话。当我们在推进数字化研发、设备上网上云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想一下:这些技术的价值到底是石头还是金子?
我们做数字化转型,就像要打造一个“木桶”。能够盛水,是木桶的价值所在。而我们见到的各种数字化技术,却像一块块的木板。这些木板要无缝连接,才能成为一个木桶。“无缝连接”就是“业务板块的融合”。脑子里只有一堆木板而没有完整的木桶,数字化转型就是危险的。
脑子中的这个木桶,是未来的业务逻辑。这样的逻辑,可以从两个方向去思考:
一种思路是看现在的工作有什么问题或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去推进数字化转型。我把思路归结为:多方协同、资源共享、知识复用,“管理定义技术的边界”,“用人能想明白的办法,让计算机做人做不好的事情”。我们知道,所谓的“做不好”不是没有办法,而是做的过程有断点、有异常、不容易控制。以上数字化的三个思路,就可以解决问题啊。问题解决了,数字化技术自然就有价值。
还有一种思路是从未来看现在。现代化工业高度依赖持续改进:质量的持续改进、效率的持续改进、规模的持续改进等等。比如,高炉是从几十立方米发展到几千立方米;集成电路从微米发展到纳米。普通工业企业也有类似要求。比如,宝钢一连铸当年的设计产能是400万吨,经过几十年的持续改进,产量增加了几百万吨。制定了长远目标后,具体的做法就是找到瓶颈,一点点地往上提(比如提高连铸的拉速)。每次突破极限都会遇到麻烦。数字化的作用是让持续改进更加顺畅。我们假设两家同样的企业,一家的改进速度是另外一家的2倍。则10年之后就会领先另外一家5年,甚至会出现代际差。持续改进能力强的企业,可能会在无形中成为了世界先进企业。
总之,要尽量从业务融合的角度想问题,而不是从技术的角度想问题。因为数字化是为业务服务的,而不是相反。这就好比,要调整枪口去瞄准兔子,而不是等着兔子往枪口上撞。主动性应该掌握在对业务理解更深刻的一方。
顺便说个开心的事情。昨天和客户开会,按照这个思路谈了自己的想法。客户说:他们真的有这样的需求,值得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