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热处理后莫名开裂?一文说清焊接再热裂纹的隐蔽陷阱|科到了第22期

4小时前浏览1
科到了.jpg      
     
     
       
       
       
         
       
       
       


“科到了”专栏致力于利用原创焊接科普好文面向大众进行焊接知识普及工作,希望"科到了"能让大家走近焊接行业、洞悉前沿科学、解决应用难题。也希望广大焊接行业大咖、专家学者、青年代表踊跃投稿,以通俗的语言和生动易懂的实验或实例解答当下热门焊接知识,内容可以是前沿科技解读、一线焊接技术难点痛点的解决方案,也可以是焊接知识的科普总结以及您天马行空的脑洞。

第22期

热处理后莫名开裂?

一文说清焊接再热裂纹的隐蔽陷阱


     
01          

         

       

定  义          


某些含有沉淀强化元素(Al、Ti、Nb)的高强钢和高温合金(包括低合金高强钢、珠光体耐热钢、沉淀强化型高温合金及部分奥氏体不锈钢),焊后未出现裂纹,但在热处理过程中产生裂纹,称为消除应力处理裂纹(SR裂纹,Stress Relief Cracking)。部分焊接结构在高温(如500~600℃)长期服役时亦会产生裂纹。工程中将上述两种情况下产生的裂纹(消除应力处理过程与服役过程)统称为再热裂纹(Reheating Crack)。


02          

         

       

 再热裂纹主要特征          


(1)仅发生于含沉淀强化元素的金属焊件中,碳素钢及固溶强化型金属材料通常不产生再热裂纹。

(2)存在敏感温度区间,具体范围与再热温度及时间相关。低合金钢敏感区间约为500~700℃,奥氏体不锈钢及高温合金钢则为700~900℃。

(3)集中于热影响区粗晶区的晶界,沿熔合线母材侧奥氏体粗晶晶界扩展,呈晶间开裂特征。

(4)焊接区需存在较大残余应力且存在应力集中。


03          

         

       

  再热裂纹影响因素          


(1)碳化物形成元素(Cr、Mo、V、Ti、Nb)含量影响显著,如珠光体耐热钢中V元素会大幅增加SR裂纹敏感性。

(2)加热速度与时间影响,不同钢种敏感温度范围各异。

(3)晶粒度影响显著,晶粒越粗大,再热裂纹倾向越高。

(4)焊接方法差异:大的热输入焊接易致晶粒粗化,在对晶粒长大敏感的钢种中,埋弧焊再热裂纹倾向高于焊条电弧焊;而淬硬倾向大钢种则反之。


04          

         

       

 再热裂纹防止措施          

(1)选用低强度匹配焊接材料;

(2)采用预热或后热控制冷却速度;

(3)避开敏感温度区间或缩短其停留时间;

(4)降低残余应力,避免应力集中;

(5)特定合金(如设计温度≥538℃的Incoloy 800HT)需焊后稳定化热处理;

(6)有再热裂纹倾向材料应在热处理后增加无损检测。


05          

         

       

再热裂纹敏感材料          


15MnVR、15MnNbR、18MnMoNbR、13MnMoNbR、07MnCrMoVR、07MnNiMoVDR、17Cr1Mo1V及日本CF-62钢。

注:再热裂纹产生于热处理或服役过程,具隐蔽性,易引发突发事故。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及检测环节需预先评估再热裂纹风险,制定防控方案。

再热裂纹由焊后再次加热(如消除应力热处理)引发,钢中Cr、Mo、V、Nb、Ti等元素加剧其倾向。SR裂纹(消除应力处理裂纹)亦称应力松弛开裂(Stress Relaxation Cracking)。


06          

         

       

 再热裂纹产生机理           


再热裂纹源于晶界优先滑动导致的微裂纹形核,焊后热处理中晶界弱化而晶内强化。机理争议集中于两类学说:

(1)晶界弱化学说

杂质元素(如P、S)在晶界偏析致脆,Cr、Mo、V、Nb等元素的碳/氮化物在二次加热时于晶内析出强化,应力松弛变形集中于晶界,塑性不足时引发裂纹。

(2)晶内强化学说(模形开裂理论)

强化相(碳化铬、钒、钛、铌等)在位错区弥散析出,阻碍晶内变形,应力松弛由晶界承担,应力集中导致裂纹。

(3)蠕变断裂理论

应力松弛过程中伴随蠕变损伤累积,加速晶界开裂。


07          

         

       

  再热裂纹敏感性鉴定公式           


影响再热裂纹的主要因素是钢种的化学成分(直接影响粗晶区的塑性)和焊接区的残余应力(特别是应力集中部位)。可根据钢种的化学成分判据式对再热裂纹敏感性进行评价。

△G=Cr+3.3Mo+8.1V+10C-2

当△G<1.5时,对再热裂纹不敏感;

当1.5<△G<2时,一般;

当△G>2时,对再热裂纹敏感。


08          

         

       

专 家 解 析          


刘总观点:受拘束的焊接接头在焊后热处理或高温服役时,其热影响区会发生‘再热裂纹’(亦称‘应力松弛裂纹’)。历史上,再热裂纹最早由电站工业在奥氏体不锈钢中发现。冶金学研究证实,此类裂纹与晶内析出物密切相关。本质上,晶内析出强化了晶粒内部,迫使应力松弛所需的应变转移至晶界,最终降低蠕变延性并引发晶界破坏。此类开裂模式仍存在诸多未解问题,尤其是影响其产生的组织与成分因素尚未完全明确。


束总观点:晶内析出强化仅解释了部分成因。晶粒过度粗大亦会导致蠕变延性劣化及晶界析出物聚集。此外,焊缝收缩、粗晶阻碍晶界滑移、材料厚度增加以及野蛮焊接工艺等因素均会加剧裂纹倾向。


09          

         

       

文献引述           

(陈祝年.《焊接工程师手册》2002年版,第198页)


再热裂纹的两种类型:

1)焊后并未开裂,而在焊后消除应力的热处理过程中才出现裂纹,这种裂纹又称消除应力处理裂纹,简称SR裂纹(Stress Relaxation Cracking Susceptibility应力松驰开裂敏感性)。

2)焊后没有裂纹,而在一定温度下长期服役才产生的裂纹。


再热裂纹的特点:

1)仅在含有一定沉淀强化元素(Ti,Al)的金属焊件中产生。

2)只发生在某一温度区间,再热裂纹与再热温度和再热时间有关,存在一个再热开裂的敏感温度区间。对于一般的低合金钢,温度区间约为500~700℃之间;对奥氏体不锈钢和一些高温合金钢在700~900℃之间。

3)只发生在热影响区粗晶区的晶界上。裂纹走向是沿熔合线母材侧的奥氏体粗晶晶界扩展,呈晶间开裂。

4)在焊接区必须同时存在有残余应力和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


再热裂纹的形成机理是晶界杂质析集的弱化作用和晶内沉淀的强化作用。


END                



声明:本文为原创作品,所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电焊机》杂志所有,根据国家版权局最新规定,纸媒、网站、微博、微 信公 众号转载、摘编我刊的作品,务必请提前联系我编辑部。个人请按本微 信原文转发、分享。


编 辑|唐 凰

责 编|金顺捷

审 核 | 李红宇


来源:压力容器工程师

断裂化学冶金焊接裂纹理论材料科普控制焊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4-30
最近编辑:4小时前
君雔
本科 | 高级工程师 压力容器工程师
获赞 96粉丝 42文章 130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NB/T 47030-2013 锅炉用高频电阻焊螺旋翅片管技术条件!

NB/T47030-2013是一项关于锅炉用高频电阻焊螺旋翅片管技术条件的能源行业标准。发布与实施:2013年11月28日由国家能源局发布,2014年04月01日实施。代替标准:代替JB/T6512-1992。归口单位: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适用范围:规定了管子与钢带绕制成形,采用高频电阻焊接的螺旋翅片管的制造与验收、标志、油漆及包装等技术要求,适用于锅炉受热面用螺旋翅片管。技术要求焊缝要求:管子与带钢的焊缝需熔合良好,焊缝表面应光滑。尺寸偏差要求:翅片的高度及外圆直径、节距、倾伏角、折皱等偏差要符合标准有关规定。表面要求:管子表面及翅片侧面应符合图纸要求。熔合率要求:采用试样管上取不少于4个翅片的螺旋缠绕,并在试样纵剖面上测定每个翅片根部(取总数不少于8点)的焊缝熔合率,应大于或等于90%。材料要求钢带:应符合GB/T716、GB/T3522、GB/T11253、GB4239等标准规定。钢带表面要光亮、无褶皱痕迹,边缘无明显毛刺、缺口等缺陷,厚度偏差有严格规定,如0.8-1mm厚度的钢带,厚度偏差为±0.05mm。基管:需符合GB9948、GB3087、GB5310、GB/T8163、GB13296、GB/T14976等标准,材料延伸率不小于30%。质量证明与复验:钢管和翅片材料应有出厂质量合格证明书,出现质量合格证明书内容或项目不全、制造单位对材料质量有疑义、用户要求增加检验项目、设计文件有规定这几种情况之一时应复验。制造要求制造前准备下料切割:按图纸切割无缝钢管,用抛光机对管子除锈,合金钢管子逐根进行光谱分析并做标记。管子直线度在每3m段上最大偏差2mm,整根管子长度上最大偏差为4mm。钢带连接:钢带与钢带连接采用对接焊缝,焊后磨平,经外观检查不得有影响焊缝质量的缺陷,加工成形的钢带宽度尺寸偏差不大于0.3mm。基管拼接:基管尽量避免拼接,若需拼接有诸多限制,如拼接的最短管长不得小于2m;每台管束基管的拼接处应在同一位置等。高频焊接工艺评定:翅片管焊接应进行高频电阻焊接的工艺评定,合格后方可生产。焊缝要求:翅片管的钢带与管子间焊接焊缝的长度应大于或等于95%,焊缝融合厚度应大于或等于90%。特殊部位要求:翅片起始端和终端150mm范围内不应出现未熔合现象,且不可用手工电弧焊固定。钢带接头:翅片管绕制过程中钢带接头处焊缝未熔合允许不大于3个管子节距的缠绕长度,每根管子的钢带接头数不应超过3个。焊后处理:碳钢、不锈钢和低合金钢材料的翅片管焊后一般不要求热处理,Cr-Mo类合金钢翅片管在特定条件下需进行热处理。尺寸偏差翅片角度:翅片应呈螺旋状缠绕在钢管上,与钢管表面垂直度允许偏差为±5°。翅片节距:翅片在10个节距内的节距偏差平均值应不大于0.5mm,翅片管翅片部分全长总偏差应不大于10mm,且翅片总数量的偏差应不大于1.5%。翅片尺寸:翅片高度偏差应不大于±0.5mm,翅片厚度偏差应不大于±0.1mm。翅片管直线度:允许偏差为其长度的0.1%,且不得大于8mm。翅片管长度:每根翅片管的长度偏差应不大于±2.0mm。检验要求抽检比例:应对每批翅片管抽取10%(但不得少于1根)按标准进行检验,每批由同一材料、同一规格、同一制造工艺且在6个月内制造的翅片管组成。不合格处理:出现不合格时,除挑出不合格品外,应从同批中再取双倍试样复验,若复验仍不合格,则该批翅片管不合格。根检验项目:对基管的拼接情况、钢带与钢管的定位固定等应逐根检验,还需逐根进行刮声检验,通过声音判断焊缝质量。来源:压力容器工程师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