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特斯拉财报解读:2025Q1

3小时前浏览2
2025年4月22日,特斯拉如期举行了投资者线上沟通会,并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让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内容值得关注。

1. 财报亮点

盈利能力
第一季度GAAP营业收入为4亿美元,第一季度GAAP净收入为4亿美元,第一季度非GAAP净收入为9亿美元。可以看到,第一季度净收入同比和环比均下降明显。
现金流
第一季度经营现金流为22亿美元,一季度自由现金流为7亿美元,一季度现金和投资增加4亿美元,达到370亿美元。
运营

新Model Y型产能爬坡速度超过以往所有车型。上海超级工厂生产了100个Megapack。Model 3、Model Y和Cybertruck现在可以使用自动驾驶功能,从弗里蒙特(Fremont)和德克萨斯州的Gigafactory工厂的生产线驶往出库。

2. 总结

在第一季度,我们完成了一项行业第一:在所有工厂同时更换全球最畅销车型Model Y的生产线。特斯拉团队成功地将我们的生产线扩展到四个工厂,同时管理着横跨三大洲的供应链,没有任何重大中断,这表明我们的运营和供应链管理能力是先进的。

人工智能是特斯拉乃至整个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也是我们追求可持续富足的关键。此外,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正在推动负荷的快速增长,这与传统的公用事业客户应用一起,为我们的储能产品创造了巨大的机会,以稳定电网,在最需要的时候转移能源,并提供额外的电力容量。虽然与汽车业务相比,目前的关税格局对我们的能源业务的影响相对较大,但我们正在采取行动稳定中长期业务,并专注于保持其健康。

随着快速发展的贸易政策对特斯拉和我们同行的全球供应链和成本结构产生不利影响,汽车和能源市场的不确定性继续增加。这种动态,加上不断变化的政治情绪,可能会在短期内对我们产品的需求产生重大影响。我们仍然致力于扩展我们的商业模式,包括提供多种外形和用例的自主机器人——由我们的现实世界的人工智能专业知识提供支持——给我们的客户,并在我们的工厂中使用,以此应对这些不利因素。

面对近期的盈利障碍,我们建立的低成本、本地化的制造基地为我们的全球客户提供了以合适的价格提供最好的产品的优势。在这个不确定的时期,我们将继续进行关键的高价值投资,同时保持强劲的资产负债表。

3. 重点细节

车辆产能
当我们推出新Model Y时,我们在亚太地区实现了创纪录的单日订单。考虑到该地区是竞争最激烈的电动汽车市场,这一点意义重大,同时也是对我们成本结构和竞争定位的验证。虽然传统观点认为竞争对特斯拉不利,但我们一直认为竞争会加速电动汽车的普及,并对我们的长期销售产生积极影响。上海Model Y工厂在6周内全面投产,这是我们有史以来最快的投产时间。我们在中国(北美以外的第一个市场)推出了FSD(Supervised),并获得了积极的反响。
1)人工智能软件和硬件

我们相信,我们的自主方法——一种基于数十亿真实世界数据训练的端到端神经网络的纯视觉架构——将导致在不同地区和用例中的可扩展和安全部署。这一点在中国推出FSD (Supervised)后得到了验证,这是在没有访问特定国家培训数据的情况下实现的。Model 3、Model Y和Cybertruck现在可以在没有人工监督的情况下自动驾驶,从生产线到我们美国工厂的出站物流场。我们仍然按计划于6月在奥斯汀试点推出Robotaxi,并于2025年在弗里蒙特试点生产线上建造Optimus,在我们的工厂中更广泛地部署机器人来做有用的工作。

2)电池,动力总成和制造

我们推出了符合IRA标准的4680电芯,使Cybertruck有资格获得7500美元的消费者税收抵免。在我们努力降低供应风险的基础上,我们开发了4680供应链,以确保每个组件至少来自两个原产国。我们的锂精炼和正极生产工厂将于2025年投产,关键电池材料的生产将在美国进行。

4. 展望

汽车销量
很难衡量全球贸易政策变化对汽车和能源供应链、成本结构以及耐用品和相关服务需求的影响。虽然我们正在进行谨慎的投资,以使我们的汽车和能源业务实现增长,但今年的增长速度将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我们自动驾驶努力的加速速度、我们工厂的产量增长以及更广泛的宏观经济环境。我们将在第二季度更新中重新审视2025年的计划。
现金流
我们有足够的流动性来资助我们的产品路线图、长期产能扩张计划和其他费用。此外,我们将管理业务,使我们在这一不确定时期保持强劲的资产负债表。
利润
虽然我们继续执行创新以降低 制造和运营成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预计硬件相关的利润将伴随着人工智能、软件和基于车队的利润的加速。
产品

新车型(包括更实惠的车型)的生产计划仍在按计划进行,预计将于2025年上半年投产。这些车辆将利用下一代平台以及我们现有平台的各个方面,并将在与我们现有车辆阵容相同的生产线上生产。

这种方法的结果是,成本降低的幅度将低于之前的预期,但在不确定的时期,我们可以以更有效的资本支出方式谨慎地增加我们的汽车数量。这将有助于我们充分利用目前接近300万辆的最大产能,在投资新生产线之前,同比2024年的产量增长超过60%。

我们的专用产品Cybercab将继续追求革命性的“unboxed”制造战略,并计划于2026年开始批量生产。

以上是笔者收集的一些特斯拉财报的相关信息,希望对感兴趣的小伙伴有所帮助。

小明来电⚡为你充电,我们下期再见,拜拜~

素材来源:特斯拉官网


来源:小明来电
ACT汽车电力自动驾驶材料储能机器人物流工厂人工智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4-30
最近编辑:3小时前
小明来电
硕士 新能源干货,尽在小明来电~
获赞 6粉丝 6文章 139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全球电池资讯汇总:2025年第一季度

1月2日,现代汽车集团正在京畿道义旺研究院下一代电池研究中心内,准备建立全固态电池试验生产线。这家最先进的工厂专注于为未来的移动解决方案开发电池量产技术。该公司的目标是在2025年之前试验配备这些先进电池的电动汽车,并在2030年开始大规模生产。1月2日,上汽通用五菱宣布,五菱印尼首台动力电池 —— 神炼电池(MAGIC BATTERY)于 2024 年 12 月 31 日顺利下线,成为首家在印尼实现动力电池生产的中国汽车品牌。1月8日,蜂巢能源在成都举行第五届电池日,活动上进行了2025年新品发布,根据细分赛道的新品类布局。其中的四大新品:分别是越野电池、蜂行短刀电池、商用车远路电池、HEV电池。1月13日,宝马集团宣布与SK集团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高压电池将被回收利用,回收的二次原材料将反馈到价值链中。宝马集团与SK特斯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使宝马集团直接参与实际的回收过程,使其能够向开发部门反馈有价值的见解。1月17日,大众汽车宣布,标准版ID.7 Pro S在没有任何技术修改的情况下,在效率驱动下仅消耗9.2千瓦时/100公里,WLTP续航里程高达709公里,其中高速路段超过了三分之一:凭借其高效的驱动,86千瓦时的电池和顶级空气动力学(阻力系数0.23),ID.7 Pro S在日常使用中也可以实现很长的续航里程。2月5日,丰田汽车周三表示,该公司将在上海成立一家全资公司,为雷克萨斯品牌开发和生产电动汽车和电池,预计将于2027年投产。丰田在一份声明中说,该部门将开发一款新的雷克萨斯电动汽车(Lexus EV),最初的年产能将在10万辆左右。该公司表示,在启动阶段计划新增约1000个就业岗位。2月7日,美国汽车制造商特斯拉表示,其上海储能电池超级工厂将于下周开始正式运营。这个位于华东的巨型工厂于去年年底完工。在2024年5月的启动仪式之后,该项目仅用了7个月就完成了,上个月开始试运行。2月15日,在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深圳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孙华军透露,比亚迪将于2024年在中试生产线下线60Ah全固态电池。该公司计划在2027年左右开始全固态电池的大规模示范和安装,并在2030年之后实现大规模安装。(相关阅读:全固态电池赛道:大家都跑到哪儿了?v)2月19日,LG能源解决方案表示,将于今年下半年(7 ~ 12月)在美国全面生产用于储能系统的磷酸铁锂电池。此次扩张得到了2万亿韩元(14亿美元)债务担保的支持,为其在密歇根工厂的设备投资提供资金。2月21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中国电池巨头CATL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两家汽车巨头将共同开发“具有成本竞争力的电池”、电池交换、电池回收等。3月11日,Farasis研发副总裁兼研发机构总裁在上海的一个论坛上表示,该公司通过内部开发的模拟ROM模型优化了电池设计,帮助大型软包电池在系统层面实现6C快速充电。3月17日,比亚迪在超级e平台 技术发布会上正式推出“兆瓦闪充 ”技术,以全球首个量产乘用车1000V高压架构和10C高倍率电池 为核心,实现了充电功率1MW(1000kW)的突破。这一技术将电动车充电效率推向新高度——充电5分钟即可补充400公里续航,平均每秒充电2公里,彻底颠覆了传统补能体验,成为纯电时代技术新标杆。小明来电⚡️为你充电,我们下期再见,拜拜~来源:小明来电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