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安全相关研究可视化图谱,基于文献数据绘制的。
(当然对于博士同学或者硕士同学来说,综述论文中加可视化图谱,可以将论文提升一个台阶,可以让审稿人理清思路)
节点
连线
温度(temperature)
氢气浓度(hydrogen concentration)
加氢站(hydrogen refueling station)
1.爆发式增长趋势:
论文数量从2016年的2篇激增至2024年的62篇实现了**3000%**的惊人增长率(年均复合增长率约58%)2022年起进入加速期,2022-2024三年贡献了总增长量的83%
2.关键发展阶段:
2016-2019年:技术探索期(年均3篇)2020-2021年:初步应用期(年发文量突破10篇)2022-2024年:爆发增长期(年均34篇,2024年占比达26.3%)
3.里程碑节点:
2022年:论文数量首次突破20篇,较前一年增长122%2024年:单年发文量(62篇)超过前8年总和(46篇)
4.领域占比变化:
占氢安全研究的比例从2016年的10.5%提升至2024年的26.3%2022年达到峰值占比24.4%,显示该年份泄漏检测成为最热门方向
核心主题持续增长:
"Hydrogen safety"呈现指数级增长,从2010年的10篇增至2024年的48篇"Safety"和"CFD"等基础研究方向保持稳定增长,年均增长率约15%
阶段特征明显:
2010-2014年:基础研究阶段(CFD、Fast filling等技术方法为主)
2015-2019年:应用拓展期(Hydrogen storage等储存技术兴起)
2020-2024年:系统化阶段(Hydrogen refueling station等基础设施研究激增)
新兴研究方向:
安全系统设计("Safety system design")
混合输运技术("Hydrogen-mixed natural gas pipeline")
事故分析("Explosion accident")
船舶应用("Potential shipboard hydrogen leaks")
技术演进路径:
年度热点变迁:
2016-2018年:泄漏检测技术("Hydrogen leakage"增长300%)
2019-2021年: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文献量翻倍)
2022年后:数字孪生技术("Numerical simulation"增长显著)
未来趋势预测:
基于近3年数据,以下领域可能成为新增长点:
氢能船舶应用
混合能源系统安全
人工智能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极端条件下材料安全性研究
建议重点关注:
2020年后出现的新关键词相关文献
交叉学科研究(如氢能与物联网、AI结合)
标准法规类研究的政策影响
不同国家/地区的研究主题差异
主要研究机构分布:
美国能源部(DOE)以70篇文献位居榜首,显示其在氢能研究领域的主导地位英国阿尔斯特大学(Ulster University)以67篇紧随其后,表明其在氢安全研究的突出贡献中国石油大学(57篇)和武汉理工大学(49篇)代表了中国研究机构的重要参与
机构类型分布:
国家实验室/政府机构:美国能源部、欧洲联合研究中心等
综合性大学:阿尔斯特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
专业研究机构:亥姆霍兹联合会、中科院等
地域分布特点:
欧美机构占据主导地位(美国能源部、阿尔斯特大学等)
亚洲机构表现突出(中国、日本的多所大学)
欧洲研究网络发达(多个欧盟联合研究机构上榜)
总体规模:
全球氢安全领域总发文量达787篇(该数据集统计范围)美国以70篇领跑,英国(Ulster University)67篇紧随其后
国家/机构分布特征:
前5名贡献者占比达39.3%(309/787),显示研究集中度较高
中国机构表现突出:
中国大学系统合计发文57篇(第3位)浙江大学等机构进入前10
关键发现:
欧洲集体优势明显:
赫尔姆霍兹协会(德国)52篇
欧盟联合研究中心41篇
亚洲呈现"中日双核"格局:
中国机构总发文量超120篇
日本横滨国立大学41篇
机构类型分析:
国家实验室体系(如Sandia)占比约15%
理工科强校(如Texas A&M)贡献率达35%
专业研究机构(如EC JRC)占20%
绝对主导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以639篇发文量占据绝对主导,占总样本的49.8%(639/1284)该期刊发文量是第二名《Energies》(38篇)的16.8倍
第二梯队期刊:
学科分布特征:
安全类期刊占比42%(Process Safety、Loss Prevention等)能源类期刊占比38%(IJHE、Energies等)材料/化工类期刊占比20%
新兴趋势期刊:
《Sustainability》和《Journal of Energy Storage》各10篇
《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9篇显示氢安全研究与可再生能源转型的深度融合
关键拐点解析:
2020年异常值:37篇论文实现3,075次被引,反映疫情后氢能研究热度骤升
2017vs2019:相同被引量级下论文减少5篇,显示研究质量提升
2022年下滑:论文数量激增至82篇,但篇均被引降至27次,暗示研究同质化
趋势对比矩阵:
学科发展周期判断:
萌芽期(2008-2011):篇均被引稳定在45次左右
成长期(2012-2016):2012年出现59.33的短期峰值
成熟期(2017-2021):总被引量持续超过2,800次
调整期(2022-):论文数量激增但影响力下降
核心分布特征:
幂律分布验证:
斜率-0.433显示存在明显长尾效应,前10%作者贡献了约63%的总被引量
与典型幂律分布(-1.0)相比更平缓,反映领域处于发展期
关键阈值分析:
高被引作者集群现象:
3位作者并列1639次被引,涉及储能安全研究
前10作者被引差距达2倍,显示细分领域热度差异
机构集中度:TOP10来自9个不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