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期,由于现货黄金价格突破 3500 美元 / 盎司再创历史新高,导致面板驱动 IC 封装的核心工艺 “金凸块” 成本压力剧增,两大封测巨头颀邦科技与南茂科技宣布上调封装报价。这一事件充分体现了封装行业对成本控制的敏感性,也从侧面反映出封装技术在整个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关键地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近年来,中国半导体封装行业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相关数据统计,2023 年中国封装基板市场规模约为 207 亿元,同比增长 2.99%,预计到 2024 年这一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 213 亿元 。2022 年我国半导体封装材料行业市场规模达 463 亿元,并且未来还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从区域发展来看,国内各地纷纷布局半导体封装产业。例如,计划总投资 11.6 亿元的连创芯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研发制造基地项目正式落地连云港,该项目聚焦晶圆测试、芯片封装及成品测编等关键制程,将有力推动当地半导体封装产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激增。从职友集的数据可知,2025 年半导体封装行业的招聘职位量呈现出增长趋势,相比 2024 年有显著提升 。销售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工艺工程师等岗位需求旺盛。这反映出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张以及技术的不断升级,企业急需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来推动封装技术的研发创新以及生产实践。
作为一位在电子、半导体行业有着20年工作经验笔者,曾任职于多家芯片代理公司和某上市芯片设计公司,精通多种系统级电子产品的PCB 设计,精通高可靠性封装设计;熟练PADS、Cadence allegro、APD、Autocad 等EDA工具的应用;精通高可靠性框架类封装WBBGA、FCBGA、SIP 封装的BT、ABF 基板设计,对高可靠性封装的电、热、力可靠性等设计有一定的了解。近日,在仿真秀官网开通了技术专栏,和用户一起来梳理芯片封装设计的学习路线和知识体系,降低芯片设计仿真技术的学习和就业门槛,助力个人和行业发展,详情见后文。
在半导体产业链中,封装处于晶圆制造之后的重要环节,是将制造好的晶圆进行加工,使其成为可直接使用的关键步骤。
晶圆制造环节通过光刻、蚀刻等复杂工艺在硅片上形成电路,此时的芯片只是裸片,极为脆弱且难以直接与外部电路连接。封装技术通过对裸片进行物理保护、电气连接等操作,是连接芯片与外部世界的关键环节。
在电子技术的发展长河中,封装技术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传统封装、高密度封装和先进封装三个主要阶段。
上世纪50年代末随着第一块集成电路的研制成功,集成电路IO数量的相应增加,大大的推动了封装外壳的发展。60~90年代是传统封装发展阶段,从DIP封装开始随着集成电路IO 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为应对消费电子产品不断小型化的市场要求,先后出现了SOP、QFP、QFN 等传统封装类型,传统封装依赖于引线键合(Wire Bonding)技术,封装载体多为金属框架。
传统封装技术
传统封装类型
进入 21 世纪,随着电子设备对高性能、小型化的需求愈发迫切,封装技术迎来了新的变革。球栅阵列封装(BGA)凭借创新的设计崭露头角,它用焊球取代了传统的引脚,将 I/O 端口以阵列形式分布在封装底部。这种结构不仅大幅提升了 I/O 密度,还显著改善了散热能力,为芯片性能的发挥提供了更好的条件,迅速成为主流封装形式之一。
与此同时,倒装焊(Flip Chip)技术也在这一时期取得重要进展,它利用凸点直接将芯片与基板连接,大大缩短了信号路径,有效提升了信号传输速度和芯片性能。这一阶段的封装技术在提升集成度、改善性能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电子设备的高性能化和小型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WBBGA技术
FCBGA技术
BGA 封装
近年来随着5G、人工智能、汽车电子等新兴领域的爆发,加之摩尔定律逐渐逼近物理极限,先进封装技术成为推动半导体行业继续发展的关键力量。2.5D/3D 封装技术通过硅通孔(TSV)、中介层(Interposer)等技术,实现了芯片的垂直堆叠,突破了传统二维平面的限制。以高带宽存储器(HBM)为例,通过 3D 堆叠技术,大幅提升了内存带宽,满足了如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等领域对海量数据高速传输的需求。
2.5D 封装
3D 封装
从传统封装到先进封装,每一次技术变革都紧密围绕着满足电子产品不断提升的性能、小型化以及成本控制等需求。如今,封装技术已不再仅仅是芯片制造的“后道工序”,而是成为系统性能优化的核心战场。在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 通信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封装技术必将继续创新,推动半导体行业向 “超越摩尔” 时代迈进,为电子产品的持续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中国半导体封装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人才需求也不断激增。
框架类芯片封装设计内容丰富,涉及结构、电气、热等多方面设计。结构上选用合适材料并规划引脚布局与承载区;电气设计注重信号完整性与电源稳定性;热设计通过材料与结构优化加强散热;制造工艺涵盖芯片贴装、引线键合、塑封等环节;可靠性设计通过环境模拟测试并采取加固措施保障性能;同时还需通过材料选型、工艺优化和结构简化等方式进行成本控制 。
框架类芯片封装设计入门难吗?我的答案是不难!
由笔者原创,独家首发仿真秀官网的视频课程《框架类芯片封装设计基础入门4讲: Cadence APD 和 AUTOCAD 双工具联动教学》介绍了框架类封装设计的流程,包括封装设计前关键材料的准备,每个材料的作用与关系,用Cadence APD 与AUTOCAD两个工具实例演示框架类封装的设计全流程以及生产图纸的准备。
本课程用QFN16、QFN88 两个封装实际案例讲解了Cadence APD 与AUTOCAD两个工具完成框架类封装的流程,助力广大学员快速掌握框架封装的设计要点及流程,能快速应用到工作当中提升效益。
1、以下是课程安排
2、适合谁看
这门课程是框架类封装的初级入门课程,用两个简单的实际案例讲解设计材料准备及工具的实际应用和操作,使初学者能快速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框架封装设计。
(1)封装设计工程师: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快速学习框架封装的设计全流程,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能加深和加快对软件的应用,能够快速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
(2)对封装技术有好奇心的自学者:这个课程提供了完整的封装学习路径,适合系统学习,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加入VIP群,可获得主讲老师推荐的行业相关进阶学习资料,一起梳理芯片封装工程师知识体系和学习路线,为学员提供内推高薪就业、奖学金,答疑解惑和加餐等服务。
与作者或仿真秀开展技术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