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小米SU7 Ultra凭碳纤维 “出圈”,击穿电动汽车“价格-性能”天花板
2月27日晚,被誉为“巅峰驾驶机器”的小米SU7 Ultra正式上市,其售价仅为52.99万元,与81.49万元的预售价相比,便宜了28.5万元,这一价格策略无疑给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开售2小时便轻松突破1万台订单,刷新了市场预期。新车不仅性能卓越,而且在材料与设计上也下足了功夫,大量采用碳纤维和Alcantara等昂贵材料,进一步提升了整车的豪华感和科技感。来源:荣格复材技术图片均来源于小米Part 1碳纤维&Alcantara:从外观到内饰的极致应用小米SU7 Ultra整车采用了5.5平方米的碳纤维材质,这一面积在量产车中极为罕见;并标配24K金碳纤维车标;碳纤维材质不仅用于车身外观件,如车标、尾翼等,还深入到内饰设计中,如运动型方向盘、副仪表台区域、门板饰条等位置。其碳纤维车顶的面积高达1.7平方米,采用热压罐成型工艺,减重约12公斤,同时提升了车顶的刚性和抗扭性能,为驾驶者提供了更卓越的操控体验。其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优化了空气动力学设计,增加散热面积10%,并支持全系选配。其碳纤维固定大尾翼的翼展1560毫米,弦长240毫米,是法规允许范围内最大的尾翼之一,可提供285公斤的下压力,显著提升高速行驶的稳定性。此外,赛道级散热系统和碳陶刹车也为全系标配,使得新车可以直接下赛道,展现其卓越的性能。除了碳纤维,小米SU7 Ultra在座椅、仪表台等位置共采用了多达5平方米的Alcantara材质。Alcantara 材质是由聚酯纤维和聚氨基甲酸酯(聚氨酯)纤维通过特殊的编织和化学处理工艺制成的。这种材料结合了多种纤维的特性,具有独特的质感和性能,以其防滑耐磨、易于清理和耐用的特性,成为了豪华汽车内饰的首选材料之一。它不仅提升了车内的豪华感,还为驾驶者和乘客提供了舒适的触感和乘坐体验。除了碳纤维的应用外,小米SU7 Ultra还具备其他诸多亮点。其配备的总功率达到1548Ps的三电机全轮驱动系统,使得零百加速时间仅为1.98s。电池包采用宁德时代第二代麒麟高功率电池包,支持最高16C的放电倍率,最大输出功率为1330kW。这些性能参数无疑达到了顶尖水平。在内饰设计上,小米SU7 Ultra也下足了功夫。继续配备7.1英寸的全液晶仪表和16.1英寸的中控悬浮大屏;一体式座椅、主动侧翼支撑和头枕音响等配置也进一步增强了驾驶者的操控乐趣和舒适性。小米SU7 Ultra上市10分钟后就获得超6900辆的大定量,市场热度尤为高涨。这一成绩不仅展示了小米汽车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已经远超其他造车新势力,也体现了消费者对小米SU7 Ultra的认可和喜爱。Part 2行业探索之路:车企们的碳纤维应用实践小米SU7 Ultra的成功上市不仅为小米汽车带来了更多的市场关注和销量,也推动了碳纤维等复合材料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和发展。复合材料,尤其是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使用为汽车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碳纤维可以通过编织与模压工艺,制成各种复杂形状。设计师可以利用这种可塑性,创造出更具未来感和科技感的汽车造型。同时,其加工灵活性也使得汽车制造商能够更快速地实现设计概念的量产化,推动汽车设计的创新发展。在小米汽车之前,已有不少车企在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在汽车车身与底盘等结构件制造中,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可使车身及底盘重量减轻1倍以上,部分车型减重甚至可达68%。例如,宝马i3全碳纤维车身电动车的量产,是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车身制造领域大规模应用的标志性事件。碳纤维轮毂同样优势明显,较传统金属轮毂更轻,能降低车轮转动惯量,提升车辆加速与制动性能。福特新一代野马 Shelby GT350R 和柯尼赛格 Agera 车型采用的碳纤维轮毂,便是这一应用的典型代表。在刹车片制造方面,碳纤维材料的高耐磨性和高温稳定性使其成为制造高性能刹车片的理想之选。法拉利 Enzo 车型采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动盘,能够承受高温,有效提高制动性能,缩短刹车距离,保障行车安全。而碳纤维复合材料传动轴,相较于传统金属传动轴,重量可减轻60%以上,能显著提高车辆的能效表现,丰田86和兰博基尼第六元素概念车都采用了这一设计。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内外饰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蔚来汽车在其高端车型中使用了碳纤维材质的车顶和后尾箱盖等关键结构件。前途 K50 作为国内首款大规模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量产纯电动跑车,主打 “轻量化+高性能”。其车身采用全铝合金框架结构,覆盖件大规模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全车共29个碳纤维部件,总重仅 46.7kg,较传统钢材减重40%以上。虽然在量产过程中面临挑战,但为后续碳纤维在汽车领域的应用积累了经验。然而,碳纤维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阻碍。一方面,碳纤维的制造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汽车领域的普及;另一方面,碳纤维的加工和成型技术难度较大,需要高精度的设备和专业的技术团队。Part 3小米的突破:引领碳纤维应用新趋势尽管如此,碳纤维的优越性能仍然吸引着众多汽车制造商的关注。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碳纤维开始在量产车型中得到应用。小米汽车的发布,使之成为这一趋势的引领者。小米汽车凭借自身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与创新能力,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带来新突破。一方面,小米以互联网式 “堆料逻辑”,将大量碳纤维部件应用于 SU7 Ultra 车型,吸引了众多消费者与行业关注,提升了碳纤维材料在汽车领域的认知度与接受度。另一方面,小米积极与供应商合作,优化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工艺,探索降低成本的途径。例如,小米汽车在碳纤维激光缠绕转子技术项目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据介绍,该技术采用碳纤维激光缠绕工艺,通过激光原位固化技术,实现碳纤维缠绕转子良率更高,预紧力更好。其碳纤维部件的覆盖范围和技术深度,已接近以往200-300万元级别的超跑水平。小米对碳纤维部件的极致应用,激发了整个产业链的创新活力,促使上下游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碳纤维生产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完善。未来,随着小米汽车的不断努力和探索,相信会有更多高性能、高品质的复合材料部件被应用到汽车上,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出色的驾驶体验和用车享受。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