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新国标要求动力电池不起火不爆炸,工信部官方解读来了!

8小时前浏览2

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三条2025年04月17日 星期四


针对GB 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工信部4月14日发布官方解读。由于该标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那就意味着所有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必须严格遵守。

该标准中多次提到了要求动力电池不起火、不爆炸:
1、外部触发热扩散后,不起火、不爆炸(仍需报警),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
2、底部撞击后电池无泄漏、外壳破裂、起火或爆炸现象,且满足绝缘电阻要求。
3、300次快充循环后进行外部短路测试,要求不起火、不爆炸。
新申请的车型,2026年7月1日起执行该标准,已获批准的车型如果在2027年7月1日起无法满足该标准,将无法继续生产销售。
据工信部介绍,该标准旨在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文件要求,更好发挥标准对于产业的规范和引导作用。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 众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汽车新能源爆炸材料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4-24
最近编辑:8小时前
锂电那些事
锂电设备、工艺和材料技术研发应
获赞 204粉丝 193文章 2319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固态电池:开启能源存储新时代!

锂电那些事今日头条2025年04月18日 星期五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能源存储技术作为众多领域的关键支撑,始终处于科研探索与产业革新的前沿。固态电池,这一新型储能技术,正凭借其独特优势与巨大潜力,逐渐走入大众视野,有望重塑未来能源格局。固态电池的技术革新传统锂离子电池以液态电解质传导离子,虽已广泛应用,但存在诸如易漏液、热稳定性差、能量密度提升瓶颈等问题。固态电池则另辟蹊径,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质,这一改变看似简单,实则引发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革新。在离子传导机制上,固态电解质凭借特殊的晶体结构或无定形结构,为离子提供了高效传输通道。一些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其晶格结构规整,离子可在晶格间隙中快速迁移,大大提高了离子传导效率。这种高效传导不仅提升了电池充放电速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池内阻,减少能量损耗。从电极材料兼容性来看,固态电池为新型电极材料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空间。金属锂由于具有极高的理论比容量,一直是电池领域梦寐以求的电极材料,但在液态电解质体系中,锂枝晶生长问题严重,易刺穿隔膜导致短路,阻碍了其大规模应用。而固态电解质凭借较高的机械强度,能够有效抑制锂枝晶生长,使金属锂电极在固态电池中展现出巨大潜力,有望大幅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固态电池的性能优势1、更高的能量密度能量密度是衡量电池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它直接决定了设备的续航能力。固态电池在这方面表现卓越,通过采用高比容量电极材料以及优化电池结构,其能量密度相比传统锂离子电池有显著提升。以电动汽车领域为例,部分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可达 400Wh/kg 甚至更高,远超当前主流液态锂离子电池 200-300Wh/kg 的水平。这意味着搭载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能够在同等电量下行驶更远距离,有效缓解用户的里程焦虑,为电动汽车的普及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2、更好的安全性安全问题一直是锂离子电池应用过程中的痛点。液态电解质易燃易爆,在电池过热、过充等异常情况下,易引发火灾甚至爆炸事故。固态电池由于采用固态电解质,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隐患。固态电解质不挥发、不易燃,热稳定性极高,即便在极端温度或短路等恶劣条件下,也能保持稳定,极大降低了电池热失控风险。在储能电站等大规模储能场景中,固态电池的高安全性优势尤为突出,能够有效保障储能设施的稳定运行,减少安全事故带来的巨大损失。3、更长的循环寿命电池循环寿命关系到其使用成本与可持续性。固态电池在循环寿命方面同样表现出色。一方面,固态电解质与电极材料之间形成的稳定界面,能够有效抑制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变化与副反应发生;另一方面,固态电池能够更好地适应高倍率充放电,减少电池内部极化现象,从而显著延长循环寿命。研究数据表明,部分固态电池在经过数千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仍能维持在 80% 以上,这对于降低电池更换成本、提升设备长期使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固态电池的产业进展科研突破不断涌现近年来,全球科研机构与企业在固态电池研发领域投入巨大,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科研团队在固态电解质材料研发、电池制备工艺优化等方面持续取得进展。我国在固态电池研究领域也奋起直追,众多高校与科研院所积极开展相关研究。例如,中国科学院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其离子电导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固态电池性能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科研突破为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产业布局加速推进随着技术逐渐成熟,固态电池产业布局正加速展开。汽车行业作为固态电池的重要应用领域,众多车企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布局固态电池生产线。宝马、丰田、大众等国际知名车企均已宣布固态电池研发计划,并与相关电池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国内车企如蔚来、广汽等也在固态电池领域积极布局,计划推出搭载固态电池的车型。除汽车行业外,消费电子、储能等领域也对固态电池表现出浓厚兴趣。在消费电子领域,固态电池有望为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带来更长续航与更高安全性;在储能领域,固态电池将助力构建更加稳定、高效的储能系统,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存储与利用。固态电池的挑战与展望面临的挑战尽管固态电池前景广阔,但目前仍面临一些技术与成本挑战。在技术方面,固态电解质与电极材料之间的界面阻抗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池的充放电性能与循环寿命。此外,固态电池的大规模制备工艺仍有待完善,如何实现高质量、低成本的批量生产是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从成本角度看,固态电池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成本较高,且制备工艺复杂,导致电池制造成本居高不下,限制了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未来展望展望未来,随着科研投入的持续增加与技术创新的不断推进,固态电池有望逐步克服上述挑战。科研人员将继续深入研究固态电解质与电极材料的界面化学,开发新型界面修饰技术,降低界面阻抗。同时,在制备工艺方面,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开发新型制造设备,实现固态电池的高效、低成本生产。随着技术成熟与规模效应显现,固态电池成本将逐渐降低,市场竞争力将不断提升。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固态电池将在电动汽车、消费电子、储能等领域实现大规模应用,为全球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贡献巨大力量,开启能源存储的崭新时代。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 众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来源:锂电那些事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