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如何看待安全强制新国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

6小时前浏览2

 一张图看懂(以下链接)已经足够,  直观的看出38031新版强制国标相比于原版2020版的变化了。那在这里咱们可以延伸一下做一些简单的点评。

https://wap.miit.gov.cn/jgsj/zbys/qcgy/art/2025/art_7148fc8feb2f489a81f6bd26d0751210.html

单体:整体来说变化不大,对普通初始状态电芯并没有特别严苛的安全项增加(比如针 刺:)),但是对于快充后的安全要求增加了。

原因很简单:刘博也在前面强调了,天天纠缠于针 刺这个事是没意义的,即使贵为所谓安全的磷酸铁锂,很多电芯容量大了、内阻低了后也不能保证只只可以过针 刺,天天拿这个拉踩三元也不会让自己就一定好看到哪里去。而且完全判三元死 刑对于中高端车型、轻量化-能耗控制方向简直就是直接说没法搞了。因此,想逼着38031去加贯穿针 刺基本就是白日做梦 。(文章: 为什么纠结于电池能否过针 刺意义不大)

以及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在这里还不停的鼓吹无限制外推扩张单体安全的意义,基本都是有所图想夹带私货,根本没有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对38031的解读的角度也是有问题的。

而增加快充循环后安全就很针对性了。这两年快充车型不断增多,相信初始新鲜状态下的基本验证大家都做了,但是老化后呢?本来国内车企在这方面就因为相对快的推出产品节奏而整体验证做的不太够,而这也是广大外资企业相对严谨,可靠性高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我还是图可靠更喜欢传统品牌的新一代产品)。而各种老化中,目前看肯定快充挑战是最大的,毕竟这个会更多的挑战析锂边界极限,循环个几百周后,电芯还安全不?这个必须通过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

不过在这再强调下: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目前还只是电芯级的,其实对于快充老化后的安全的要求也这就是个最低标准。因为整包做快充,保证温控等一致性,只会比单体更难。但是整包可能做起来就比较麻烦费时,所以暂时没有体现也是可以理解的——希望各家努力在这些方面多卷卷吧。

另外,宁德时代最近和比亚迪对快充这事的撕基本也指向了这个方面——快充技术目前是在快速发展,但是成熟度可能还是需要完善的(可靠性,成本,实际循环寿命等),要不然这次为什么比亚迪的10C受的争议这么大,宁德直接绷不住了呢?当然这几个技术怎样,我们还是再让子弹飞一会吧。还是希望技术被不断的优化和验证,最后达到真正的高成熟度,推向市场。


系统:主要看热扩散和底部防护

热扩散这个大家其实应该已经看了很多说明和解读了,我在这里再总结和延伸一下:

1)毫无疑问,要求越来越高,很高兴国标采用了最严格的无热扩散NTP(不起火不爆炸, No thermal propagation)的标准,对于上电状态,触发条件等都有了更细致严格的要求,这在国际上也是领先的——欧美国家后面在法规上还得跟在咱们屁 股后面学咱呢,这也说明了安全是大事,国家希望行业健康长远发展的期望是很直接明显的。

2)三元的末日?有一些磷酸铁锂的莫名粉丝开始大喊说三元完蛋了,宁德时代要完蛋了——首先你看最近这两年宁德起码在麒麟系电池上已经有多少个无热扩散的产品了,起码它们应对新38031是肯定没问题的;其实你们最好也注意到人家宁德时代一样是GB38031的起草单位(可能不在里面么你们在想什么……);再然后其实各家企业早就知道 GB38031强制国标在路上(这都已经制定了多少年了),各家企业只要不是太迟钝的早就开始做技术储备了(当然特别迟钝的大品牌也不是没有,但是很少),比如隔热,泄气,水冷,以及其它的预警措施等,甚至上到高镍都有新的方案来解决——所以,别吃饱了撑的天天叫别人是末日,都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更重要。三元和铁锂对于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都很重要,二者缺一不可。

而底部安全也很重要。新能源汽车现在底盘磕了碰了立即导致安全事故/长时间后逐渐导致安全事故的情景非常多,在这一个方面,底部撞击测试可以说是非常及时。这会导致新能源汽车以后对于离地间隙、底护板材质厚度、防护抬升结构等一系列底盘电池结构和材料要求上的提高,而且个人认为,对于倒置-极耳向下的这个电芯排布方案,底部安全可能尤为麻烦 —— 因为你电芯最脆弱的极柱-汇流排-泄气结构朝下了,一不容易挤了碰了可是容易变形导致问题,所以倒置电芯从一开始我就没认为是什么好方案,电芯本来就要做更麻烦的优化,生产更费劲,还有这底部防护的问题。


个人认为若不考虑Z向利用率的话,应该还是上极柱,下泄气的电芯正置方案在安全性上是最优的。

总结一下

的确是更严格的要求,对于电池的安全的指标提升会很明显。但是它也不是说就能100%一定解决所有的电池安全问题,比如过分飙车带来的剧烈碰撞(整车上可能要多做些工作),比如刚才说的生命周期末期的安全——也得看各家企业自己的理解(各家企业得更严谨的开发车型,做好EOL end of life的验证)。但是无论如何,GB38031安全强制国标无疑可以让行业的安全更上一层楼,帮助市场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产品,促进中国的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行业更为良性的发展。



来源:弗雷刘
碰撞汽车新能源爆炸材料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4-24
最近编辑:6小时前
弗雷刘
博士 动力电池 新能源行业科普
获赞 0粉丝 4文章 119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欧洲汽车制造协会ACEA的2025主席-奔驰CEO Ola Källenius的三点核心工作计划

今年年初,梅塞德斯-奔驰公司Ola Källenius成为欧洲汽车制造协会Acea 的(轮值)主席,他明确提出他接下来(一年中)的工作计划,主要有三个要求,1)制定更实际的CO2减排目标和惩罚方式;2)确立新的法律框架来提高欧洲工业的竞争力;3)解决贸易-关税争端,希望依此来解决欧洲汽车工业目前面临的整体问题和挑战。 具体有哪些内容呢?刘博今天带大家来看一下~ 声明:本文原始内容摘/翻译自manager-magazine。 背景: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 (Acea) 是欧洲汽车工业的核心游说机构。Källenius 于 2024 年 12 月被该协会董事会选为 2025 年新主席。 在他之前就任的是雷诺总裁Luca De Meo ,他是从22年开始担任该职务的。 梅赛德斯-奔驰公司总裁 Ola Källenius 从25年初起成为欧洲汽车制造协会 Acea 的(轮值)总裁,今天他介绍了他的计划,提出了三个要求。 Ola Källenius (55) 在去年12月的选举中就将其作为欧洲汽车制造商联盟 (Acea) 领导的目标进行了简短总结:"在我的任期,Acea将专注于改善监管条件, 促进提升我们在数字和电气化时代的竞争力;我们将努力促进我们的汽车工业的进行市场控制的脱碳(进程)。 我们将致力于达成自由、 公平和基于规则的国际贸易。" 评论:欧洲的监管杂七杂八一大堆,百万漕工带来的效率低下,以及对于创业创新不友好的环境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可以说是很要命的。数字化和软件,基本全球核心玩家就是中美,欧洲没有什么实力;而电气化,从最近一年欧洲企业推出的这一波产品(基本相当于第一回合的交卷结果)来看,实在算不上多成功——所以欧洲人危机感重了(起码精英重了)。然后脱碳低碳化本来是欧洲人基于环保叙事打造的高地,结果在这一轮竞争中完全没有玩过中国和美国,自己现在也是比较方比较难受了呗…… 现在 Källenius 将继续执行这些要点:他写了一封致欧盟核心领导的公 开信,并在周四在布鲁塞尔的新闻发布会上,他介绍了(这封信中)这三个核心点,即他在欧盟层面上的行动需求: 第一点:欧盟需要"一条现实的去碳化道路,而且这应该是一条由市场而非惩罚决定的道路。" 欧洲绿色经济委员会必须进行现实检查并重新定位。Källenius特别强调了需要对 CO2排放极限(目标)值重新评估。在变革转型的一个关键阶段, Källenius认为, 如果没能遵守二氧化碳规定将面临高额处罚的风险的话,这会导致原来还可以用于必要的研究和开发及其他投资的钱用不到这上了。重新评估欧盟CO2排放极限(目标)值的要求不是一件新鲜事了。 协会已经在 12 月已经作出了承诺,可以给工业界更多时间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目标。 去年从年初到11月,欧盟纯电动汽车BEV的销售额下降了 5.4%,市场份额下降到 13%。 根据Acea的信息 ,BEV的销量必须高出10%才能使新车队伍的的整体平均CO2 排放量减少到大约 94克从而达到之前制定的减排目标。 据估计, (如果达不到减排目标)汽车制造商们将面临约150 亿欧元的处罚。 不同的汽车制造商和德国汽车协会 VDA 也对欧盟的CO2排放极限(目标)发表了强烈的批评。 原先的联邦交通部长 Volker Wissing在这一点上同样站在行业大部分企业一边。不过BMW公司比较与众不同:根据自己公司的情况,要达到该CO2排放目标值没有问题,因此也没有必要去弱化该法规要求。 为了提高电动汽车销售额,Källenius 还推荐给予国家购买奖励补贴。(背景:去年在德国退出该补贴后,电动汽车的销售几乎减少了五分之一) 评论:基本都是大白话了哈……原来欧洲定了CO2排放的目标,要达成这个肯定要每年降低燃油车排放+提高电动汽车占比,结果这几年好家伙地缘政治上黑天鹅频出+自己的产品不给力,CO2的排放这两年反而在增长……然后要是不达标要罚款。Källenius建议:这个CO2排放目标值可不可以重新定一下(之前定的太高/按现在情况看大部分企业铁定达不成),以及不要达不成就别罚款,用市场机制来引导行不行(不知道你们要搞什么机制?难道是双积分?),毕竟这些钱罚了反而让企业家里更没有余粮搞电动化开发(好多企业砍了一些项目了)。 好玩的是:BMW因为自己电动汽车推的快,人家表示:不需要啊,这不现在挺好的吗,改什么改,该咋推咋推啊(属于死道友不死贫道啦?)。 以及Källenius 还建议恢复国补——德国去年因为退坡,一下子电动汽车销量受到显著影响。本来补贴是没问题的……可是,你们老欧现在有钱吗……现在这个时间窗口可不如之前好了。 怀念Die gute alte Zeit。 第二点:欧盟需要一个法律框架来提高欧洲工业的竞争力。 这位新任领导人接受了前欧洲央行行长Mario Draghi代表欧盟委员会编写的报告,其中认为,欧洲经济的竞争力在相比于国际竞争对手(尤其是远东和美国)是在不断变弱的。 现在是时候,将本报告所提出的建议转化为决策和改革了。 评论:欧盟官僚化+监管太多导致了一系列问题,但是他们能有多大魄力改变,就真不知道了……能有壮士乱腕的改革决心不?能有对着既得利益集团开炮的勇气不?能出个强人来扭转问题不?耳边忽然响起雍正王朝的主题曲…… 第三点:这位新的ACEA主席认为,欧盟必须为达成双方有利的全球贸易关系制定新方法。 其中涉及两个核心问题领域: 欧盟与中国正在发生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的关税争端,以及即将上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的对美国进口(汽车等)要征的新关税。后者很容易让欧洲汽车制造商遇到问题。欧盟、 美国和中国之间的政治和贸易方面的裂缝越来越大,他呼吁政治家们要理性:在某种程度上,欧盟必须保护其国内市场和经济免受不遵守世贸组织规则 WTO 的企业的侵害。但经验也表明,在商业战中没有获胜者。 因此,保护主义措施并不一定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评论:贸易战,关税争端再不解决,四面开战,血条最短的欧盟估计真的要先跪 。与中国联系很多的Källenius肯定很清楚问题所在,德国也是一直反对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税的。不过问题还是在于,你怎么搞定欧盟的那些猪/打小算盘的其它队友们……看看德国人/以及欧盟中的其它明白人今年能不能抓紧努力,带来点实际成果吧。 小结&总评 2025年对于欧洲汽车工业的挑战只会比2024来的更严峻,作为其中的明白人,知华少壮派的Källenius明显是想干一些事情的。不管是他前一阵子质疑德国人长病多,还是这三条的提出,都能看出他是务实的想做一些事情。不过方向都清楚,能否执行出来就得看各方面能否摆平了。欧盟的这套体系掣肘太多,先天就不是效率优先的。 希望欧洲人早点整明白2025年的方向吧,东大的耐心是有,但肯定不是无限的。 声明:本文为个人业余时间所作,信息来自网络公 开信息,不代表任何组织机构观点。来源:弗雷刘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