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积分方法和微分方法
流体动力学研究范畴
流体的三大基本物理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牛顿第二定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由于三大定律都是基于质点或体系(拉格朗日)的,所以在流体力学中要将其应用于欧拉坐标下的空间点或控制体。针对不同研究对象,分成微分方法和积分方程。
积分方法和微分方法的区别
2. 连续方程
2.1 积分形式的连续方程
基于拉格朗日法
表达式: 𝑑𝑚𝑑𝑡=0
物理意义:任意流体微团的质量保持不变
基于欧拉法
表达式:
物理意义:任意时刻,控制体内流体质量的增加等于净流入控制体的质量
控制体积分形式的连续方程
表达式:
物理意义:控制体内增加的流体只可能来源于边界的流入
一维定常流动的连续方程变截面管流中的流量连续
可压缩流动:任意流动截面上的截面积、密度和速度三者的乘积守恒
2.2 微分形式的连续方程
从积分方程到微分的变换可以有两种形式
基于数学变换:采用高斯定理将积分形式的连续方程变换为体积分,最后得到微分形式的连续方程
应用雷诺输运定理(基于微小控制体分析):针对如下的微小控制体推导连续方程,获得的结果式与上式相同
定常流动的连续方程:
不可压缩流动的连续方程:由于速度的散度代表流体微团体积的变化率,所以表示流体微团的体积保持不变
2.3 连续方程的应用
车窗附近的流动问题:坐在汽车开窗附近感受到风,不是因为有空气流入,否则就不符合连续方程,只是因为车窗外部空气流速更快,使得车内的气体发生非定常的扰动,所以有风进入车里的感觉
河道的宽窄问题:坡度决定流速,流速决定横截面积
3. 动量方程
动量方程就是牛顿第二定律,所以它描述的就是流体所受力与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1 积分形式的动量方程
积分形式的动量方程概览
针对体系(拉格朗日)
表达式:
针对控制体(欧拉)
表达式:微分形式的动量方程推导及组成
应力形式的动量方程
推导:
流体微团上的表面力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六面体的流体微团:
物理意义:流体微团单位质量的动量变化等于单位质量流体所受的体积力与表面力之和
实际意义:把应力形式的动量方程写成分量形式,由于其中的正应力和切应力都是未知的,所以这个方程没有实际的作用
无粘流动的动量方程
来源:欧拉认为流体的粘性力相较压力小很多,所以应该可以忽略切应力,让正应力等于压力,得到欧拉方程
表达式:
物理意义:当流动为无粘时,流体的动量变化主要由两种力产生:体积力和压差力。对于体积力为重力的无粘流动,如果一个流体质点在加速,要么它在下落,要么它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静止流体的动量方程
表达式:
物理意义:静止流体内部自然没有粘性力,所以也没有动量的变化,所以它的动量方程就是欧拉静平衡方程。
牛顿流体的本构方程
定义:牛顿流体在任意流动状态下的应力与应变率的关系。
组成:
(1)牛顿流体的剪切力:牛顿内摩擦定律(粘性应力与应变率的关系)在不同方向的推导。
(2)牛顿流体的正应力:斯托克斯提出的关系式说明压力和流体的粘性对正应力产生影
物理意义:是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推广,所以也称广义牛顿内摩擦定律。对于非牛顿流体,本构方程不仅与应力和应变率相关,还与作用时间长度相关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N-S方程)
定义:描述粘性不可压缩流体动量守恒的运动方程
推导:将牛顿流体的本构方程带入应力形式的动量方程中,得到最终形式的动量方程(详见流程图)
表达式:
4. 伯努利方程
4.1 不可压缩流动的伯努利方程
本质:流体的机械能守恒方程
推导:
根据欧拉方程获得一维定常流动的欧拉方程
当流动不可压时,对上式积分得到伯努利方程
物理意义:描述了在流体运动过程中,压差势能、重力势能和流体的动能之和保持不变的特性
适用条件:
不能使用伯努利方程的流动实例
定常:因为非定常的同一流线两端可以是不同的微团 e.g.水泵的抽水
无粘:因为粘性流体存在剪切力(相当于固体的摩擦力),机械能会不可逆地转化为内能 e.g.散热器的长细管道
不可压:因为气体被压缩时压力和密度增加,温度升高,但这种机械能和内能的转换是可逆的 e.g.激波
沿一条流线:不同微团的机械能可以不同 e.g.杯内旋转流体
应用:实际流动中,或多或少存在粘性,因此没有完全符合伯努利方程的流动,但对于剪切变形不大的流动来说,对机械能造成的损失可以忽略,因此这类工程问题都可以用伯努利方程进行求解
4.2 气体的伯努利方程
表达式:忽略重力作用
5. 角动量方程
5.1 积分形式的角动量方程
本质:角动量方程又称为动量矩方程,本质是扩展的牛顿第二定律
定义:单位时间内体系的角动量变化等于体系受到的合力矩
表达式
针对体系:
物理意义:当不受力矩作用时,流体从半径大的地方流向半径小的地方,其周向速度会增大
5.2 微分形式的角动量方程
表达式(二维):
6. 能量方程
6.1 积分形式的能量方程
积分形式的能量方程组成
热力学第一定律
定义:体系能量的增加只可能有两种途径,一是从外界吸收热量,二是外界对体系做功
表征:能量方程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在流体中的应用
一维积分形式的能量方程
表达式:
物理意义:流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和对外界做功与流体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流体能量变化的组成:
气体的能量方程
表达式:
6.2 微分形式的能量方程
从流体微元的角度推导,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分为能量的变化、流体吸收的热量和流体对外做的功三个部分分析
微分形式的能量方程的组成
吸收的热量
导热:根据傅里叶定律推导,从各个面通过热传导进入微元体的总热量
热辐射:微元体接受外界的总辐射
微元体从外界获得的总热量:
对外做的功
体积力做功:
负号说明体积力是外界对微元体的力;速度是微元体的速度
表面力做功:
能量的变化
内能与动能组成:
总能量方程
分量形式
矢量形式
张量形式
组成
表达式:
引起动能变化的两个因素:体积力做功和表面力做功
解析:体积力只会导致动能的变化,对内能(温度)不产生任何影响。(大气中物体下落的升温是空气摩擦和压缩的结果,属于表面力做功导致动能向内能的转化)
微分形式的内能方程
表达式:
表面力对能量转化的影响
表面力做功的组成
表征:
(1)动能变化:流动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时速度增加
(2)内能变化:流动中各部分流体之间由于粘性作用产生摩擦和掺混,使内能增加
影响:
(1)表面力既可以改变动能也可以改变内能
(2)压力引起的内能变化是可逆的
(3)粘性力引起的内能变化是不可逆的,即损失
7. 焓、熵、总焓方程和轴功
7.1 焓方程
表达式:
表征:流体中会引起熵增加的两种因素分别是:粘性耗散和从外界获得热力热量。对于绝热流动,熵增只由粘性耗散产生
7.2 熵方程
表达式:
表征:流体中会引起熵增加的两种因素分别是:粘性耗散和从外界获得热力热量。对于绝热流动,熵增只由粘性耗散产生
7.3 总焓方程
总焓方程的来源
表达式:
定义:总焓是气流的焓与动能之和,代表了忽略重力势能后气流的总能量
表征:增加流体总焓的四个元素分别是:体积力做功、非定常压力做功、粘性力做功和从外界获得热量
总焓和熵的关系:想要无损失地改变流体的总焓,只能通过非定常压力做功或粘性力带动微团做平动。实际上粘性力产生的平动一定伴随变形,所以非定常压力做功是唯一的无损增加流体总焓的方法(e.g. 活塞、叶轮)
7.4 轴功
表达式:
组成:非定常压力做功、粘性力所做的移动功和粘性力所做的变形功
应用:风扇效率定义为有用功与总功之比,有用功对应非定常压力做功,总功还包含粘性力做功,所以要提升风扇效率就要减少轴功重的粘性力做功部分
8. 方程的求解
N-S方程组的组成及两个特解
9. 流体和固体本构方程比较
以上转载自知乎 一阔神仙草Echo
“如何入门计算流体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