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GB 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与材料开发
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不断攀升,最近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的新规正在征求意见,新版《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新增底部撞击测试和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等内容。“从5分钟逃生到彻底不起火爆炸,动力电池安全标准正在改写行业游戏规则。”2025年4月3日,工信部正式发布GB 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首次将“不起火、不爆炸”从企业技术储备上升为强制性要求。
随着上面再一次提升动力电池安全要求,说明安全无事小,安全也是最大的豪华,毕竟生命只有一次。说到安全不得不想到虚拟仿真,因为安全可以进一步分解出具体的工程指标,如在底部托底或动态撞击后是否出现底护板破裂,电芯是否破裂漏液,电芯是否变形过大出现内短路等,进而出现起火爆炸等安全风险。
此时在前期必须通过虚拟仿真分析出塑性应变多少,损伤多少,变形多少等,进而判断是否导致安全问题。那么在虚拟仿真是材料必须准确,特别要考虑材料的多应变率硬化效应,应力变化模式,与损伤的耦合程度等,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资源去进行准确的材料开发。
如来自某一大企业的材料开发信息,这些都说明越来越重视准确的材料开发和使用,为更加安全的产品设计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如考虑损伤的受力结果对比如下,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材料失效对结构破坏影响较大。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整理,权归原作者所有,仅用于学习等,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若您认为文中来源标注与事实不符,若有涉及版权等请告知,将及时修订删除,谢谢大家的关注!

硕士
|
CAE仿真负责人
个人著作《汽车NVH一本通》
获赞 1186粉丝 6709文章 1053课程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