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团体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系统机械滥用有限元分析方法》

1天前浏览42
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转型,“双碳”目标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电动汽车行业已成为推动绿色交通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我国相继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着重强调提升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可靠性。与此同时,动力电池技术朝着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方向发展,对电池系统的机械安全性能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

作为电动汽车的关键组件,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直接关乎整车性能及用户生命财产安全。机械滥用是电池系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可能引发热失控、起火乃至爆炸等严重事故。有限元仿真分析作为研究动力电池系统机械滥用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碰撞、挤压、穿刺等场景的模拟,为电池系统的结构设计和安全性能评估提供有力支撑。部分企业和研究机构已开始制定内部仿真分析规范,但行业层面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导致分析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存在局限。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依据电池及电池系统的固有特性,从综合性和实用性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一套科学且规范的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系统机械滥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该方法将利用有限元仿真技术,模拟电池系统在机械滥用情境下的响应行为,从而为电池系统的安全设计优化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起草的《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系统机械滥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标准计划号: 2025-057-T-CIC),中国工业合作协会2025年3月27日正式批准立项,计划2025年12月份发布

为确保该标准兼具科学性、广泛适用性与代表性,实现高质量按时完成,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仿真技术产业分会现面向全国征集起草单位。

汽车新能源碰撞爆炸理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4-15
最近编辑:1天前
获赞 53粉丝 1文章 19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系统机械滥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团体标准立项评审会成功召开

3月18日,由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仿真技术产业分会提出、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归口的《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系统机械滥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团体标准立项评审会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成功召开。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为标准牵头起草单位,该标准的制定对于解决动力电池机械滥用场景下的仿真分析规范化问题,为行业提供统一的技术依据有着重要积极意义‌。本次会议的评审专家由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仿真中心原科技委副主任朱文海、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教授级高工唐海波、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副研究员夏勇、北京汽车研究院电池工程部仿真专业副总师/高级工程师火进、惠州亿纬锂能有限公司结构仿真部高级经理张辉担任。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理事长田玉萍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仿真技术产业分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杨晓晖详细介绍了协会在促进行业交流、技术创新及标准制定等方面开展的业务内容。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标准部主任刘敏主持会议。动力电池系统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车性能及用户生命财产安全。机械滥用(如碰撞、挤压、球击等)可能导致电池热失控、起火甚至爆炸,而有限元仿真技术已成为评估电池结构安全的重要手段。然而,行业内尚未形成统一的仿真分析标准,导致不同机构的研究结果可比性不足。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电池系统部高级工程师邓昕晨指出,当前部分企业虽已建立内部仿真规范,但缺乏行业层面的统一方法,亟需通过标准化提升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应用价值。‌会上,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电池系统部电池测评研究高级工程师刘玥就标准的立项背景、意义、编制说明以及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评审组专家对其必要性、可行性、适用性及专业性等方面进行了认真评审和质询,对标准草案进行了严格评审,并提出具体的修改和补充建议。经过充分研讨,立项评审组专家一致认为,《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系统机械滥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团体标准高度契合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机械滥用分析的实际需求,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该标准一旦落地实施,将有效填补行业在这一关键领域分析方法标准的空白,有力推动行业技术水平提升,符合立项条件,同意予以立项。同时,专家们要求标准起草组认真梳理、吸纳立项评审会上提出的修改意见,对标准草案进行全方位的优化与完善,加快立项进程,全力以赴高质量完成标准开发任务,为电动汽车产业的稳健发展筑牢坚实的技术根基。来源:仿真生态圈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