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美两国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其贸易关系的风吹草动都牵动着全球经济的神经。近年来,特朗普政府频繁挥舞关税大棒,试图通过极限施压来改变中美贸易格局,然而,这一系列举动却引发了全球范围的高度关注和复杂反应。
特朗普上台后,便展现出在贸易政策上大刀阔斧改革的决心,然而,其手段却是频繁挥舞关税大棒,且政策反复无常。2025年4月2日,特朗普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签署两项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称要对中、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加征高额关税,这一消息瞬间让全球市场陷入震荡,舆论一片哗然。然而,仅仅数日之后,在4月9日,特朗普又突然宣布对未实施报复性关税的国家暂停政策90天,这般朝令夕改的行径,令各国难以适从,也让市场的不确定性急剧增加。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更像是一场“表演”。他企图通过极限施压迫使贸易伙伴让步,而后占据主动权,从中获利。在这一过程中,其为了自身利益的意图也逐渐显现。就在宣布政策变化前约4小时,特朗普在他创立的“真实社交”平台上发帖,以大写英文字母写道:“这是买入的大好时机!!!”而DJT不仅是他名字首字母缩写,也代表“真实社交”平台母公司特朗普媒体科技集团的股票。当日,该股价格收盘上涨21.67%,为大盘涨幅的两倍左右,特朗普在这家公司持股53%,这意味着他这部分财富当天暴增4.15亿美元。
在一次共和党众议院全国委员会募款晚会上,特朗普更是口出狂言,炫耀道:“那些国家纷纷打电话来,kiss my ass(亲我的屁 股)。他们急着想达成协议,说‘求求您了,先生,别加我们关税,你让我做什么都行,做什么都行,sir’。”这句粗俗且充满傲慢的话语,不仅展现了他对其他国家的轻视,更将美国在贸易谈判中的霸权心态暴露无遗,也让那些试图与美国友好协商的国家感到难堪与愤怒,国际社会对美国这种傲慢无礼的外交态度纷纷予以谴责。
回溯更早,从2月1日起,美国毫无预兆地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这一举措犹如一记突然袭击,打乱了中美之间长期稳定的贸易节奏。众多中国输美产品的成本瞬间提高,中国相关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被无情压缩,许多企业不得不紧急调整生产与销售策略,以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冲击。仅仅一个月后的3月4日,美国又以芬太尼等问题为由,再次悍然加征10%关税。这一借口显得牵强附会,芬太尼问题本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美国却将其作为贸易打压的政治筹码,将贸易与公共事务错误关联,尽显其单边主义的霸权行径。
进入4月,局势愈发紧张。4月2日,美国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这种所谓的“对等”,完全是建立在美国单方面霸权逻辑之上,不顾中美贸易的实际情况与全球贸易规则。而到了4月9日,美国对中国累积高达104%关税生效,如此高的关税税率,堪称贸易史上罕见的极端举措。其关税政策层层递进、步步紧逼,呈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势。美国的这一系列操作,使得中美之间正常的贸易秩序被彻底扰乱。大量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价格飙升,失去了原本的价格优势,市场份额大幅缩水;美国进口商的采购成本急剧攀升,经营压力剧增。而从全球视角来看,中美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贸易关系的动荡无疑给全球经济复苏增添了巨大的不稳定因素,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的压力,许多依赖中美贸易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环境变得阴云密布。
以大疆无人机为例,4月2日美国宣布对华加征34%关税后,大疆Mavic 3 Pro在美国官网价格从原本折合人民币13888元如火箭般飙升至18500元,涨幅达33%。即便价格大幅上涨,大疆无人机凭借其在技术和性能上的巨大优势,依然在美国市场拥有庞大需求。高昂的官方定价未能阻挡消费者对大疆无人机的喜爱,反而催生了一系列市场乱象。在纽约曼哈顿电子市场,大量“未拆封港版”大疆Mavic 3 Pro现身,售价仅14500元,比官方价低21%,受到消费者热捧。不仅如此,同机型在不同国家的售价差异也十分显著。在美国,其售价高达4799美元,而在加拿大,价格仅为3815美元,且还在打折促销。如此巨大的价格差,使得美国市场成为“倒爷”的天堂,全世界的贸易商各显神通,纷纷试图从这一差价中分得一杯羹,向美国市场输送大疆无人机。为躲避高额关税,大量无人机通过墨西哥边境“低空穿越”进入美国。改装后的大疆Matrice 4无人机宛如空中“快递员”,可搭载30台Mini 3 Pro,以50米高度贴地飞行,巧妙避开雷达监测。据洛杉矶港数据显示,4月前三周无人机走私案同比激增270%,海关查获的无人机中78%为大疆产品。
特朗普激进的关税政策,也引发了美国商界的强烈反弹,其中马斯克的反对尤为引人注目。马斯克作为特斯拉和SpaceX的掌舵人,其商业版图遍布全球,对全球化供应链有着深度依赖。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对马斯克的企业产生了极大冲击。以特斯拉为例,其在全球拥有多个生产基地和广泛的供应链体系。在欧盟市场,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新车销量同比下滑12%,而欧洲本土品牌的电动车销量却逆势增长23%。特斯拉在柏林的超级工厂产能利用率已跌至65%,原本规划中的西班牙电池工厂项目也被迫搁置。在中国,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承担了全球近40%的产能,关税政策致使其进口零部件成本飙升,市场竞争力被严重削弱。
在个人财富方面,马斯克也因关税政策遭受重创。关税政策宣布后的美股暴跌中,美国七大科技股市值蒸发1.6万亿美元,马斯克个人净资产两天内缩水超过300亿美元,跌出全球首富之位,特斯拉股价更是一度下跌38%。资本市场用脚投票的残酷现实,让马斯克不得不出面游说特朗普,寻求改变。马斯克多次尝试说服特朗普撤销关税计划,他呼吁建立零关税区,认为关税会导致成本上升和需求预期下调,严重影响特斯拉等依赖全球供应链企业的利益。在4月5日的意大利极右翼联 盟党集 会上,马斯克通过视频连线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欧洲和美国理想中应当实现零关税,从而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还强调这是他给特朗普的建议,这无疑是对特朗普4月2日宣布给欧盟加征20%关税决定的直接打脸。
马斯克还与特朗普的贸易和制造业高级顾问、“对等关税”政策的主要支持者彼得·纳瓦罗多次“对掐”。在社交媒体上,两人针锋相对,纳瓦罗指责马斯克“不懂贸易”,马斯克则反击称“关税只会伤害美国企业”。这场口水战迅速升级,甚至惊动了白宫新闻秘书出来灭火。马斯克的行动并非孤立,美国商界和科技界领袖组成了非正式游说团体,主张关税“对美国企业的伤害大于中国”,亚马逊、谷歌等企业因关税导致供应链中断和成本上升,被迫削减研发投入,马斯克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这个行业的代言人。
面对美国的无理挑衅,中国并没有丝毫退缩。中国深知,退让只会换来更多的欺凌,唯有坚定地采取反制措施,才能捍卫国家的尊严与合法权益,因此中国毫不犹豫地选择奉陪到底。4月4日,中方果断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这是对美国贸易霸凌的有力回击,向世界表明中国绝不任人宰割的态度。仅仅过了五天,4月9日,中国再次将加征关税税率由34%提高至84%,一系列迅速而有力的反制措施,彰显出中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坚定决心。
与此同时,中国还从多维度进行反制。中国将12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禁止对其出口两用物项。这12家美国实体长期从事危害中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活动,或参与对中国的技术封锁,或支持反华势力,中国此举有理有据,是对美国单边霸凌行径的精准打击。通过限制这些实体获取关键物资,有力地遏制了其危害中国的能力,也给其他妄图损害中国利益的美国实体敲响了警钟。
在这场贸易博弈中,芯片领域的较量尤为引人注目。芯片作为现代科技的核心,是众多高科技产业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4月11日,中国半导体协会发文,根据海关总署规定,“集成电路”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这看似简单的规则明确,实则对芯片贸易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全球芯片产业链中,芯片制造环节分工精细,许多知名芯片厂商选择在成本更低、技术更先进的地区代工。例如,英伟达由台积电位于中国台湾代工厂流片的人工智能芯片H20,凭借台积电先进的制程工艺,在全球人工智能市场占据重要地位。AMD和高通等由台积电代工的芯片厂商,由于流片地不在美国,受中国反制关税的冲击相对较小。而像德州仪器等大部分芯片在美国工厂生产的企业,由于其产品原产于美国,在此次贸易摩擦中,可能会受到较大冲击。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中国在芯片领域的智慧应对,既顺应了全球芯片产业链的发展趋势,又巧妙地利用规则,维护了自身利益,同时也反映出全球芯片产业链错综复杂的格局,各国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
美国的关税政策不仅引发中国的强力反制,在国际上也遭到加拿大和欧盟的坚决回击。当地时间4月8日,加拿大财政部发布消息称,对美国汽车“对等”征收25%的关税措施于4月9日生效,相关反制措施将持续实施,直到美国取消对加拿大汽车行业的关税。早在3月4日,加拿大就宣布对美国加征关税采取反制行动,在随后一个多月内持续扩大反制范围,明确表示将视事态发展保留进一步升级应对措施的权利。加拿大外交部长梅拉妮·乔利4月7日在接受欧洲新闻台采访时表示,加拿大准备在“即将爆发的贸易战”中“带头冲锋”,还积极与欧盟合作、与亚洲伙伴合作,试图凝聚更多力量向美国施压。加拿大民众也用实际行动表达不满,从加拿大飞往美国的航空预订量下降了约70%,许多加拿大人取消美国邮轮行程。
欧盟同样没有坐视不管。当地时间4月9日下午,欧盟成员国投票批准了对美国进口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的计划。欧盟这次反制主要针对美方钢铝关税,将分三个阶段实施,涉及商品价值近210亿欧元。此前,欧盟贸易专员马罗什·塞夫科维奇就表示,欧盟准备动用“一切贸易防御手段”应对美国关税冲击。欧盟一直在做两手准备,既准备强有力反制措施,也不放弃谈判努力,力求避免贸易战过度升级。在这次投票中,除匈牙利投反对票,其他所有欧盟成员国都投了赞成票,展现出超乎预料的团结。法国作为“关税鹰派”,总统马克龙在特朗普宣布针对欧盟的“对等关税”后不久就强硬表态,“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排除,所有的手段都摆在桌面上”,还敦促法国企业家和出口商暂停在美国投资;意大利原本态度较软,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安东尼奥·塔亚尼曾试图说服特朗普取消对欧盟的20%“对等关税”,经济部长贾恩卡洛·焦尔杰蒂也警告不要对美国征收报复性关税,但最终也在反制措施上投下赞成票。
然而,在4月10日,局势又发生了新的变化。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欧盟同意将原定于4月15日针对美国关税的反制措施暂停90天。一天前,白宫宣布暂缓对欧盟加征对等关税。冯德莱恩声称:“我们注意到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声明。在最终通过得到成员国大力支持的欧盟反制措施的同时,我们将把这些措施搁置90天。”但她也警告称,如果后续谈判不能令人满意,欧盟将继续采取反制措施,“关于进一步反制措施的筹备工作仍在继续,正如我以前说过的,所有的选择都摆在台面上。”这一决定是欧盟在权衡利弊后的策略调整,一方面希望通过谈判来解决贸易争端,避免贸易战进一步升级对双方经济造成更大的损害;另一方面也是给美国一个信号,表明欧盟愿意通过对话来解决问题,但也不会放弃维护自身利益的权利。
而越南在这场贸易风波中则是另一种景象。由于越南经济高度依赖出口导向型产业,出口在其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且美国是越南最大的出口市场,2024年越南对美贸易顺差高达1235亿美元,占其GDP的30%。在特朗普宣布对所有国家加征“对等关税”之后,越南成为第一批向美国关税妥协,并做出“不报复”承诺的国家。越南政府第一时间要求美国“缓和”,4月4日,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与特朗普通话时明确表示,越南已经做好准备与美谈判,或将对美进口实施“零关税”,还呼吁美国同步取消对越出口限制,甚至愿意为美国企业提供更多优惠条件。可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却在电视访谈中直言,越南提出的零关税对美国来说毫无意义,美国要消除贸易逆差,零关税远远不够,还指责越南存在关税欺诈、倾销、窃取知识产权等问题。尽管越南做出诸多让步,仍面临美国高额“对等关税”威胁,自4月9日起,越南面临美国46%的“对等关税”,这让越南经济压力倍增。越南政府也试图采取一些措施应对,如展开外交攻势,总理范明政亲自召开会议,与各部委、驻外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研判形势,制定应对策略,还正式建议美国暂缓实施关税,为谈判争取时间;同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计划扩大进口美国优势产品,加速开发其他潜力市场,利用已签署的自贸协定多元化市场、产品和供应链。但美国的态度让越南在这场贸易博弈中陷入被动,凸显出其在面对大国贸易霸凌时的无奈与困境,也警示其他国家在国际经济秩序中,依赖单一市场存在巨大风险。
美国的关税政策在其国内也引发了诸多不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满情绪逐渐加剧。美国企业深受其害,众多依赖中国进口原材料或零部件的美国制造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例如,美国的汽车制造业,许多零部件从中国进口,关税的提高使得汽车生产企业的成本增加,利润下滑,部分企业甚至不得不削减产能、裁员应对。美国的零售业也面临困境,大量来自中国的物美价廉的商品价格上涨,销量下滑,零售商的业绩受到严重影响。消费者同样面临物价上涨的压力,原本能以实惠价格购买的各类生活用品,如今价格居高不下,生活成本显著提高。而在美国政府内部,也存在不同声音。一些有识之士指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仅无法解决美国长期存在的贸易逆差问题,反而会损害美国自身的经济利益。美国部分行业纷纷行动起来,通过游说团体、行业协会等渠道,向政府施加压力,希望能取消或降低关税,以缓解企业的生存压力。
在军事层面,中美之间呈现出微妙的态势。美国长期奉行霸权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维持军事存在,近年来更是在军事上频繁对中国进行挑衅。当地时间2月19日,美国军方从加利福尼亚州的范登堡太空军基地试射了一枚未携带弹头的“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飞行距离超过4200英里(约合6759公里),最终抵达位于马绍尔群岛的试验场,美国军方表示此次发射旨在“展示美国核力量的战备状态”。美国频繁进行此类导弹试验,试图在军事上对中国形成威慑,展示其军事力量,在战略上压制中国。
而中国始终坚定地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但面对美国的军事威胁,也在不断加强自身的军事建设与战略布局。在2024年9月25日,中国人民解 放军火箭军进行了一次洲际弹道导弹试射,导弹携带模拟弹头落入太平洋。中国国防部表示这是“例行年度训练”,但此次试射在时机的选择上,无疑对美国的军事威慑形成了有力回应,彰显出中国维护国家主 权与安全的坚定决心与强大实力。军事与贸易看似分属不同领域,实则相互交织。美国试图通过军事威慑配合贸易施压,迫使中国在贸易谈判中让步;而中国加强军事建设,不仅是为了捍卫国家安全,也为在贸易博弈中争取更有利的地位提供坚实保障。
信息来源,公开网络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