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做出了一项引人瞩目的决定——自2025年4月4日起,禁止位于中国、俄罗斯、伊朗等受关注国家的机构访问NIH受控访问数据存储库和相关数据 ,其中囊括“人类基因型 - 表型数据库”平台dbGaP、用于大规模基因数据分析的云平台AnVIL等关键数据平台。这些平台汇聚了全球最核心的人类基因组、表型信息和疾病研究数据,长期以来都是全球研究人员高度依赖的数据库。
美国突然关闭核心生物医学数据库,其背后的动机不言而喻。从政治层面来看,美国一直试图在国际舞台上维护其霸权地位,在科技领域对潜在竞争对手进行打压。通过限制其他国家获取关键科研数据,阻碍他国科研发展速度,进而巩固自身在生物医学领域的优势。在经济利益上,生物医学产业是一个庞大且利润丰厚的领域,掌握核心数据就意味着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能够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这一举措对全球科研合作带来的冲击不容小觑。过去,这些数据库对全球研究人员免费开放,极大地促进了前沿医学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如今美国单方面关闭数据大门,使得许多国际合作项目面临困境。对于中国而言,很多医学研究获取全球核心数据库的难度加大,尽管并非所有医学研究都依赖这些数据,但在个别涉及人类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还是会受到一定影响。中国多位从事基因或肿瘤研究相关领域专家表示,这对科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这也反映出美国在科研领域正逐渐走向封闭,背离了全球科研合作共享的大趋势。
回顾历史,美国在一些事件上的做法,也让人们对科研领域国际合作的稳定性产生担忧。2019年,美国对华为发出禁令,受此影响,全球最大的学术性组织之一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宣布无法让华为员工在同行评审阶段担任期刊审稿人或编辑 。这一事件引发轩然大 波,北大、清华两名学者相继宣布退出IEEE编委会表示抗 议,中国计算机学会也暂停与IEEE出版部门的交流合作。虽然几天后IEEE解除了对华为员工参与出版过程中同行评审和编辑工作的限制,但该事件已然给国际学术交流合作蒙上了一层阴影,充分表明美国政府的政策能够对学术组织产生重大影响,使学术活动沦为政治博弈的工具。
鉴于美国关闭核心生物医学数据库这一先例,以及过往在IEEE事件上的操作,不禁让人担忧,IEEE是否会有一天彻底被美国政府当作政治棋子,甚至被关闭?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没有迹象表明美国会关闭IEEE,但美国政府对国际学术组织的干预能力和意愿是有目共睹的。如果美国政府的政治操弄进一步加剧,不排除未来会对IEEE采取更加极端的措施。毕竟,在政治利益面前,像IEEE这样注册在美国、受美国司法管辖的国际学术组织,其独立性和自主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无论是对于生物医学数据库的关闭,还是对IEEE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都给其他国家敲响了警钟:不能过度依赖美国主导的科研资源和学术组织。中国早在几年前就有肿瘤领域的临床专家呼吁建立自己的数据库,虽然面临经费和管理等问题,但也在积极推进。在国际学术交流合作中,各国也需要寻求更加多元化、平等、稳定的合作模式,降低因个别国家政治干预带来的风险,确保科研事业能够在真正开放、公平、合作的环境中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