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由AI生成):
本文主要介绍了PFC中后处理的一些方法,包括CPT案例的可视化处理、力链图的绘制、土样染色、批量出图等。通过这些方法,用户可以在plot窗口中检查模型的运行状态,并导出精美的配图。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岩石裂纹的显示方法,包括使用dfn进行显示和调用裂纹文件。
导读:PFC提供了非常美观的可视化处理的窗口—plot,用户可以在这里对模型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查,也可以将Plot中的视图输出进行处理。一般来说plot中的图片质量足够用于常规的论文配图,当然用户也可以导出数据到tecplot中进行后处理,不过我觉得没必要多此一举了。将plot窗口熟悉一下,掌握基本的调试功能,就足够导出精美的配图了。本文用4个案例来介绍PFC中后处理的一些方法。
plot窗口是PFC中检查模型当前运行状态的地方,我们可以在这个窗口中将PFC自带的元素可视化显示。这一小节主要介绍常用的plot中的视图,同时也会介绍使用方格染色的方法进行图形显示以及批量出图绘制gif。
CPT案例的工况很简单,先生成自重下的砂土试样,之后使用wall来模拟探头。先看一下基本的模型图,如图1.1所示,我们在plot中添加ball和wall。视图中会用蓝色填充黑色描边的圆形来代替ball,用蓝色的线条来代替wall。可以看出目前工况的样子。
图1.1 CPT原始视图
当然这样的视图除了模型的轮廓外我们得不到任何信息,一般我们比较需要颗粒在工况下产生的位移,于是我们可以在ball中选择displacement进行处理,处理后的试图如下所示。
图1.2 CPT位移场
这时候我们已经能后看出颗粒位移在此工况中的分布情况,但是这个试图稍微有点不太好看,我们可以将颗粒的描边去掉,这样的图片更好看。
图1.3 无描边的CPT位移场
去除描边后整个模型的颜色亮了很多,我们也能够比较明显的看出剪切带的位置,当然如果是用灰度图显示会更好。
图1.4 CPT位移场灰度图
采用灰度图显示的模型更加清楚颗粒的位移情况,这种图比较适用于论文中,因为论文打印出来没有颜色,灰度图可以比较清楚的看出区别。当然对于位移场来说,采用箭头能够知道其方向是再好不过的了。
图1.5 CPT位移场矢量图
和位移图的道理一样,我们也可以绘制出速度场,但是速度场相对于位移场来说价值没有那么高。
图1.6 CPT速度场矢量图
力链图也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图像,在plot中添加contact 便可以看到力链。
图1.7 CPT力链原始图
很明显这样的力链什么也看不了,我们可以根据力的大小决定这个力链的大小。
图1.8 CPT力链大小图
这个图是可以进论文中的,如果放进PPT的话我们还可以显示一下颜色。
图1.9 CPT力链大小图
在力链图的上部添加一个ball,将其描边去除,选择一个较浅的颜色,和力链图配合使用也很好看。
图1.10 CPT模型力链大小图
位移和力链算是我们经常输出的变量了,这里使用讲解一下方格染色在这种大变形中的使用。这个原理很简单,用一个个方格对其进行分组,显示的时候采用ball group就可以了。我们一般在计算前进行分组染色,如图1.11所示。
这里其实就是用gg1和gg2对土样进行分组,这里给出CPT破坏的时候试样的染色图,和插入前相对比能够比较清晰的看出剪切带的区域。
图1.12 CPT结束后
我们在PPT中希望放入一些动图,这样对整个过程的把握会更加好。
我提供的思路是在计算的时候按一定的时间或者应变保存sav文件,后面再进行调用出图。
图1.13按一定时间保存文件的代码
将上面的代码插入加载文件中,便可以在工作目录中生成按时间间隔的sav文件
单独写一个文件,进行批量调用并且出图就可以得到一个个png文件了,后面可以用专业的gif制作软件制作动图。
图1.15批量出图的代码
当然我这里也写了个小程序帮助大家生成上面的批量出图的代码。
程序的地址为:链接:https://pan.baidu.com/s/14BQjKXwEBqczfp7Bd-1YDA
提取码:l1n9
隧道开挖中的土拱效应是我们经常关注的问题,这里主要采用应力十字架来将土拱可视化。首先介绍一下我们的算例,首先生成自重下沉降的砂土试样,然后使用wall来模拟隧道,并考虑地层损失的前提下进行开挖。
下图为模型基本的视图,这里采用上面染色的方法,这里是条带染色,实现起来更加简单。可以大概看出整个模型的样子。
图2.1模型开挖图(刚开挖和平衡后)
我们观察土拱肯定首先是看力链图的。从下图可以看出明显的土拱效应,这个算是比较直接的了。
图2.2隧道力链图
下面我们使用应力十字架来分析土拱效应,思路为使用测量圆得到测点周边的土压力情况,使用PFC自带的UDTensor进行绘制。首先我们需要进行测量圆的布置,这里提供代码,可使用其进行测量圆在范围内的密布,调用函数即可。如下图
效果如下:
图2.4测量圆布置
之后在测量圆的位置上生成udtensor即可:
图2.5输出UDTensor代码
在视图中显示UDTensor即可:
图2.6应力十字架
图中可以比较明显的看出应力的偏转,隧道两边的十字架的大主应力为竖向,隧道上部的十字架的大主应力为横向,其中十字架的大小和应力张量的迹相关,而颜色可以自己选择,这里以第二应力不变量作为颜色的参照。
我们最常用的模型为pbond模型,胶结模型的使用需要我们时刻注意胶结的状态,一方面我们需要用contact中的kn、ks、pb_kn、pb_ks等变量查看我们的属性是否已经加上去了,另一方面,我们最常用的是pb_state,用此变量去检查胶结的状态。
Pb_state的属性值为:3-胶结完好;2-剪坏;1-拉坏;0-没加上胶结。图3.1为单轴压缩前试样的状态,可以看到胶结都是完好的。
图3.1胶结状态图
下面讲一下裂纹文件的使用,裂纹主要是使用dfn进行显示,主要的方法为在胶结破坏的地方插入dfn作为裂纹。
下图为调用裂纹文件后单轴破坏图:
上图可以看出在岩石破坏的地方会出现dfn,这里对裂纹文件进行了再加工,可以实现将剪裂纹分为拉剪和压剪裂纹。但是这个图不能很直观的展现裂纹的密度,这里介绍一下我自己写的一个显示裂纹密度的方法,主要使用的为UDScalar进行构造,调整内部的一些参数会得到比较好的结果。
图3.3裂纹热点图
组构是分析散体材料很重要的一个性质,组构可以反映出试样内部接触的分布状态组构是一个性质,类似于强度一样,我们分析强度的时候,有抗压抗拉抗剪强度。组构的分析方法也有很多,从数值上出发我们可以构造组构张量,利用其第二不变量作为偏组构,这个数值越大,试样内部的各向异性也就越大。从图像出发,构造组构图是我们常用的方法,主要的原理是统计各个角度上接触的数目。
这里以双轴为例,下图为双轴前后力链图:
图4.1力链图(双轴前后)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双轴之后,力链以垂向分布为主,但这是图像上的感受,我们需要在数据上进行分析,这里使用输出组构的文件进行后处理,调用两次,在文件目录中生成csv文件,然后在origin软件中绘制极坐标图即可。图4.2为双轴前后组构图,可以看出在双轴前,组构比较均匀,说明试样的各向同性比较好。双轴后,有明显的纺锤形,说明以竖向为主。
图4.2组构图(双轴前后)
本文讲述了常用的PFC后处理的方法,当然还有很多没有讲到,比如转动场、能量分析、偏组构、配位数等,这些都是比较好的分析变量。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力链很出现了很多新的理论,最近比较流行的为使用颗粒串模拟力链,我也尝试复现了一下,但是也有很多要完善的地方,本文就不去讲了。
如果大家PFC后处理技巧和学习方法感兴趣,欢迎大家参加我12月12日(周六)20时在仿真秀平台的直播(报名成功后可以反复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