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机械设计】O形圈设计知识大全,也许对你有用哦~

6天前浏览112
--正文--    

O型密封圈是一个圆形环,通常由弹性橡胶制成。其尺寸由内直径d1和线直径d2确定。

图片    

O型圈的密封作用是通过其在一个设计合理的沟槽内,径向线径d2的弹性变形获得的。这就意味着圆形的横切面受压变为椭圆形,从而封闭了密封或接触表面之间以及沟槽底部的缝隙。由此产生的表面压缩是获得所需的密封效果的关键。O型圈线径的变形程度主要取决于沟槽深度t。

图片    


O型橡胶密封圈是一种断面形状为圆形的密封元件,它广泛用于多种机械设备中,在一定温度、压力及不同的液体或气体介质中起到密封作用。


图片


与其它密封圈相比,具有如下的优越性能:

①、密封部位结构简单,安装部位紧凑,而且重量较轻。

②、有自密封作用,往往只用一个密封件便能完成密封效果。

③、密封性能好,用作固定密封时几乎没有泄漏,用作运动密封时,只在速度较高时才有些泄漏。

④、运动摩擦阻力很小,对于压力交变的场合也能适应。

⑤、尺寸和沟槽已标准化,成本低,产品易得,便于使用和外购。


与其它密封圈相比,也存在下列三个问题:

①、起动时的摩擦阻力大。

②、用作气动装置的密封时,必须加润滑油,防止磨损。

③、对偶合配件,如运动面、沟槽、间隙等的加工尺寸及精度要求很严。


图片        

O型橡胶密封圈的结构设计原理        


       

     

因为O橡胶密封圈是安装在各种沟槽中使用,现将安装沟槽情况列于表4-1-3。

图片    


压力与密封间隙

O橡胶密封圈一般是由压缩所产生的回弹来进行密封的,但随着压力的增加,其被挤入密封浊隙而产生形状变化,如图4-1

图片    


为了使O橡胶密封圈具有良好的密封作用和延长使用寿命,必须使O橡胶密封圈的安装沟槽和密封部位的间隙设计恰当,当间隙过大时O橡胶密封圈在油压的作用下挤间隙,造成损伤,从而引起漏损。当工作压力小于9.8MPa时一般不设计挡圈,当压力大于9.8MPa时O橡胶密封圈承压面易被挤出,应加挡圈;若单向受压,在承压面设置一个挡圈,若是双向受压则要设置二个挡圈,如图4-2

图片    


O圈执行标准

图片    


O型圈的硬度与沟槽最大间隙及工作压力关系

密封间隙的大小与压力等级、橡胶硬度及O型橡胶密封圈断面的直径相关情况,见下表:

图片    


活塞杆密封中沟槽深度

图片    


缸孔密封时沟槽的深度

图片    


径向密封沟槽的深度

一般径向密封沟槽宽度; 见表4-1-5

图片    


不同截面O型橡胶密封圈轴向沟槽宽度和深度

轴向密封沟槽宽度和深度;轴向密封沟槽宽度和深度见表4-1-8

图片    


O型圈橡胶材料的硬度与工作压力的关系

在橡胶材料标准中,以硬度和压缩永久变形两项性能最为注重。选择压缩变形较小的橡胶材料对密封性能是有利的,而硬度对于O型橡胶密封圈耐压和抗挤又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国内标准和实践经验,橡胶在规定温度下的压缩永久变形最大不超过50%。而橡胶的硬度与密封工作压力密切相关,压力越高,硬度也是越高;参见表4-1-11。


图片    

注:旋转运动工作压力一般不超过0.4MPa,硬度选择在(70±5)度;超出0.4MPa则按特殊密封装置设计。


沟槽的光洁度要求

沟槽的光洁度、沟槽接触表面的粗糙度对密封效果和耐久性有很大影响。


密封沟槽的各配合偶件表面光洁度

图片    


沟槽与压缩量

固定密封用O型橡胶密封圈的压缩率,一般情况下选用15~25%(此数据经验数据),运动密封如往复运动情况下压缩率选用10~12%,旋转运动下一般取3~5%的压缩率,常用O型橡胶密封圈压缩量与沟槽尺寸见表4-1-9。


图片    


图片        

O型圈是如何生产        


       

     

1、模压成型

原料是在上下模合并之前用手动的方式加入模具中的,由于这个过程很耗时,所以这种工艺适合小批量和大尺寸的制造。

图片    


2、注射成型

原料自动注射到多腔的模具中。此工艺特别适合大量的和小尺寸的制造。

图片    


机械设计的内容讲解到此结束,留言功能已开通,欢迎各位进行补充。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仅供学习,交流所用,未找到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

来源:非标机械专栏
电子材料模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4-09
最近编辑:6天前
非标机械专栏
签名征集中
获赞 185粉丝 69文章 1351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机械设计】紧固件的分类,以及选型的注意事项

作为一名在机械行业摸爬滚打多余年的工程师,我参与过高铁转向架设计、工业机器人研发,也经历过一颗螺栓引发的百万级事故——某自动化产线因螺栓松动导致机械臂坠落,直接损失230万元。这个教训让我深刻意识到:紧固件选型绝非简单的“拧螺丝”,而是关乎设备安全、寿命与成本的系统工程。本文将系统解析紧固件的分类逻辑与选型策略,助你避开90%的常见设计雷区。一、紧固件的六大核心家族1. 螺栓/螺钉:连接界的“主力军”分类图谱:头型:六角头(通用性强)、内六角(空间受限)、法兰面(防松需求)螺纹:粗牙(快速装配)、细牙(防松抗震)、自攻螺纹(非金属材料)特殊功能:双头螺柱(法兰连接)、T型螺栓(导轨固定)经典案例:某风电塔筒使用8.8级六角头螺栓,因未考虑风振载荷导致批量断裂,改用10.9级+液压张紧后故障率归零。2. 螺母:螺栓的“最佳拍档”性能进化史:普通螺母:GB/T 6170(通用型)防松螺母:尼龙嵌件(耐驰振)、法兰面(分散应力)高强度螺母:12级螺母匹配10.9级螺栓(风电/桥梁专用)3. 垫圈:不起眼的“安全卫士”功能矩阵:平垫圈:GB/T 97.1(保护连接面)弹簧垫圈:GB/T 93(低成本防松)齿形锁紧垫圈:DIN 6798(抗振动首选)数据说话:加入齿形垫圈可使振动环境下的松动扭矩提升3-5倍。4. 铆钉:不可拆卸连接的“终结者”应用场景:实心铆钉:飞机蒙皮(抗剪强度≥400MPa)拉铆钉:钣金箱体(单侧操作)爆炸铆钉:卫星结构(太空环境免维护)5. 销与键:定位传动的“隐形英雄”选型逻辑:圆柱销:GB/T 119(精确定位)圆锥销:GB/T 117(可拆卸定位)花键:ISO 14(大扭矩传递)6. 特种紧固件:极端工况的“救世主”军工级:MJ螺纹(NASA标准,抗疲劳性提升50%)抗腐蚀:哈氏合金螺栓(化工设备专用)绝缘型:聚醚醚酮(PEEK)螺钉(高压电气柜)二、选型九大黄金法则法则1:强度匹配——避免“木桶效应”强度等级对照:普通工况:4.8级螺栓+4级螺母重载设备:10.9级螺栓+10级螺母冲击载荷:12.9级螺栓+液压张紧血泪教训:某起重机使用8.8级螺栓配12级螺母,螺栓先于螺母断裂。 法则2:材料与环境共舞选材决策树:常温干燥:碳钢(性价比之王)潮湿环境:316不锈钢(盐雾测试>1000h)高温(>400℃):Inconel 718(蠕变强度保持率>80%)超低温(<-100℃):钛合金(断裂韧性提升3倍)法则3:防松设计三重奏机械防松:双螺母(间距≥1.5倍螺距)+弹簧垫圈化学防松:乐泰243螺纹胶(可拆卸型)结构防松:Nord-Lock楔形垫圈(振动工况首选)实验数据:在20Hz振动台上,Nord-Lock垫圈防松效果是普通弹簧垫圈的8倍。法则4:空间约束下的智慧紧凑空间方案:沉头螺钉(减少突出高度)内六角螺栓(扳手空间仅需1.5倍对边)塑料按扣(消费电子快速装配)法则5:装配效率与经济性平衡成本控制公式:总成本=采购成本+装配工时×人工费率+维护成本汽车产线:优先选用米思米标准件(装配效率提升40%)定制设备:少量非标件+3D打印临时工装法则6:预紧力精确控制扭矩法公式:T=K×D×F(K:扭矩系数;D:螺栓直径;F:预紧力)关键连接:使用液压拉伸器(精度±3%)一般连接:数显扭矩扳手(精度±5%)法则7:腐蚀防护组合拳防护等级:普通防锈:镀锌(盐雾试验72h)强化防护:达克罗涂层(盐雾试验1000h)极端环境:热喷涂碳化钨(寿命提升10倍)法则8:失效模式预判故障树分析:疲劳断裂→改用细牙螺纹+喷丸处理应力腐蚀→更换奥氏体不锈钢蠕变失效→升级镍基合金材料法则9:标准化与模块化企业级规范:螺栓规格≤5种(M6/M8/M10/M12/M16)垫圈类型≤3种(平垫/弹簧垫/齿形垫)工具统一(避免产线配备10种扳手)三、行业场景实战指南场景1: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挑战:振动+热循环+轻量化方案:连接板:M8法兰面螺栓(10.9级)+自锁螺母散热支架:钛合金沉头螺钉(减重30%)密封盖板:塑料快拆扣(IP67防护)场景2:高空风力发电机挑战:极端风载+免维护需求方案:塔筒连接:M36预埋螺栓(12.9级)+液压张紧叶片固定:双系统锁紧(化学胶+机械锁片)维护通道:不锈钢U型螺栓(耐候性保障)场景3:半导体洁净车间挑战:微粒释放+静电防护方案:设备支架:铝制手拧螺栓(无工具拆卸)管路固定:PEEK材质螺钉(抗ESD)密封连接:全氟醚橡胶垫圈(outgassing<1μg/cm²)四、工程师必备工具库1. 选型软件TraceParts:百万级标准件3D模型库BOLTCALC:螺栓连接强度校核工具FUTEK Bolt Calculator:预紧力-扭矩换算APP2. 速查手册《机械设计手册》- 成大先版(紧固件篇)《VDI 2230高强度螺栓连接系统计算》《米思米FA工厂自动化零件目录》3. 实验方法超声波螺栓应力检测(精度±5%)金相分析法诊断断裂原因振动台模拟寿命测试(ISO 16130标准)结语:紧固件选型是科学与艺术的交融在参与某卫星太阳翼项目时,我们曾因钛合金螺栓的温差形变问题险些导致发射失败。最终通过有限元分析+地面热真空试验,选定了CT4钛合金+镀金处理的解决方案。这个经历让我深刻理解:每一次紧固件选择,都是对力学、材料学、制造工艺的终极考验。给工程师的三条忠告:永远敬畏细节:再复杂的设备也可能毁于一颗松动的螺丝建立选型SOP:将经验沉淀为可复用的检查清单拥抱新技术:智能螺栓(带传感功能)已走进工业4.0当你面对琳琅满目的紧固件时,记住:最优解不在产品手册里,而在对应用场景的深刻理解中。 机械设计的内容讲解到此结束,留言功能已开通,欢迎各位进行补充。-End-文案来源:时光排版编辑:时光图片来源:互联网(未找到版权归属,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来源:非标机械专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