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机械设计】液压与气动传动原理+直观动图

6天前浏览137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以有压流体(压力油或压缩空气)为工作介质,来实现各种机械的传动和自动控制的传动形式。小编将以图文形式介绍液压和气压工作原理,64个动态图让你了解传动原理。

图片       

液压与气动传动的研究对象

液压传动传递动力大,运动平稳,但由于液体粘性大,在流动过程中阻力损失大,因而不宜作远距离传动和控制;而气压传动由于空气的可压缩性大,且工作压力低(通常在1.0MPa以下),所以传递动力不大,运动也不如液压传动平稳,但空气粘性小,传递过程中阻力小、速度快、反应灵敏,因而气压传动能用于远距离的传动和控制。
   
图片       

液压与气动传动的工作原理        

图片    

图1-1

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如图1-1是液压千斤顶的工作原理图提起手柄→小活塞上移→小活塞下端油腔容积增大(形成局部真空)→单向阀4打开→经吸油管5从油箱12中吸油;    
压下手柄→小活塞下移→小活塞下腔压力升高→单向阀4关闭,单向阀7打开→下腔的油液经管道6、单向阀7输入油缸9的下腔→迫使大活塞8上移→顶起重物。再提手柄吸油时→单向阀7自动关闭→油液不能倒流→保证了重物不会自行下落。不断地往复扳动手柄,就能不断地把油液压入举升缸下腔,使重物逐渐地升起。如打开截止阀11→举升缸下腔的油液经管道10、截止阀11流回油箱→重物就向下移动。这就是液压千斤顶的工作原理。    
图片    
由上述分析可知,液压传动是依靠密封容积的变化来传递运动,依靠油液内部的压力来传递动力的,液压传动装置实质上就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它先将机械能转换为便于输送的液压能,然后又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以驱动工作机构完成各种要求动作。    

气压传动工作原理

气压传动工作原理和液压传动基本相同,也是能量转换的过程,不同之处在于工作介质空气,而不是液压油,下面以气动剪切机为例说明。    
图片    

(a)工作原理图

图片    

(b)符号简图

图1-2 气动剪切机

 1空气压缩机;2后冷却器;3分水排水器;4储气罐;5空气过滤器;6减压阀;7油雾器;8行程阀;9换向阀;10气缸;11工料。

图片    
上图为气动剪切机的工作原理,空气压缩机1(产生的压缩空气)→经后冷却器2→经分水排水器3→经储气罐4→经分水滤水器5→经减压阀6→经油雾器7→再经换向阀9(部分气体经节流通路进入换向阀9的下腔→上腔弹簧压缩,换向阀9阀芯位于上端;大部分压缩空气经换向阀9后进入气缸10的上腔,而气缸的下腔经换向阀与大气相通,故气缸活塞处于最下端位置。)    
(上料装置把工料11送入剪切机并达到规定位置)工料压下行程阀8→换向阀9阀芯下腔压缩空气经行程阀8排入大气,在弹簧的推动下,换向阀9阀芯向下运动至下端→压缩空气经换向阀9后进入气缸的下腔,上腔经换向阀9与大气相通→气缸活塞向上运动,带动剪刀上行剪断工料。工料剪下后→行程阀8脱开→行程阀8阀芯在弹簧下复位、出路堵死→换向阀9阀芯上移→气缸活塞向下运动(恢复到剪断前的状态,完成一个剪切循环,并进入下一次剪料的开始阶段。)    
图片    
上述分析可知,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就是能量转换,气动剪切机: 原动机提供的机械能→经空气压缩机为空气的压力能→再经管道及控制元件进入气缸→再将空气压力能→为机械能做功而切断工料。    
图片         

64个液压与气动动图大全

1.背压回路    
图片    

2.直动溢流阀

图片    

3.比例远调压力回路

图片    


4.齿轮泵    
图片    


5.变量泵回路    
图片    


6.叶片式液压马达

图片    


7.冲液阀回路    
图片    


8.普通单向阀    
图片    

9.串联同步回路图片


10.液控单向阀

图片    


11.电磁泄荷回路    
图片    


12.先导溢流阀    
图片    


13.低压溢流阀    
图片    


14.分流阀同步回路    
图片    
15.二位二通换向阀    
图片    


16.换向回路1    
图片    


17.换向回路2    
图片    


18.二位四通换向阀    
图片    


19.节流阀出口节流回路    


图片    


20.三位四通换向阀    
图片    


21.节流阀旁路旁路节流调速回路    
图片    
22.三位五通换向阀    
图片    


23.单级调压回路    
图片    


24.机动换向阀    
图片    


25.手动换向阀    
图片    


26.无级减压回路    
图片    


27.平衡回路    
图片    


28.液动换向阀    
图片    


29.减压阀    
图片    


30.减压回路    
图片    


31.水冷却器    
图片    


32.增速缸快速回路    
图片    


33.液压缸差动连接快速回路    
图片    


34.调速阀并联的速度换接回路    
图片    



                                      35.调速阀串联的速度换接回路    
图片    


36.电磁溢流回路    


图片    


37.进油调速回路    


图片    


38.节流阀进油调速回路    


图片    


39.节流阀进油调速回路    


图片    


40.蓄能器油缸回路    


图片    


41.气缸快速往复运动回路    
图片    


42.三压回路    
图片    


43.双泵回路    
图片    


44.双压调压回路    


图片    


45.行程阀控制顺序动作回路    
图片    



46.行程开关和电磁阀控制顺序动作回路    
图片    


47.双作用增压缸的增压回路    
图片    



48.液压泵保压回路    
图片    


49.锁紧回路    
图片    


50.蓄能器保压回路    
图片    


51.中位泄荷回路    
图片    


52.单作用增压缸增压回路    
图片    


53.远程调压回路    
图片    


54.典型机床回路    
图片    


55.典型机床回路2    
图片    



56.快进工进回路    
图片    



57.用行程阀的速度换接回路    
图片    



58.调速阀串联的二次进给速度换接回路    
图片    



59.调速阀并联的二次进给速度换接回路    
图片    



60.调速阀并联的二次进给速度换接回路2    
图片    



61.行程阀控制的快慢速换接回路    
图片    



62.行程控制制动式换向回路    
图片    



63.行程开关和电磁换向阀控制的顺序运动回路    
图片    


64.行程开关控制的快慢速换接回路    
图片    


机械设计的内容讲解到此结束,留言功能已开通,欢迎各位进行补充。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仅供学习,交流所用,未找到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

来源:非标机械专栏

电子传动控制管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4-09
最近编辑:6天前
非标机械专栏
签名征集中
获赞 185粉丝 69文章 1354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机械设计】机械设计的40个实用设计点,个个眼前一亮

机械设计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细节的优化往往能带来性能的质变。本文结合多年实战经验与行业权威资料,总结出40个实用设计点,涵盖基础原则、结构优化、材料工艺、安全维护等核心领域,助你避开90%的设计雷区,打造高可靠、低成本、易维护的机械系统。一、基础设计原则:教科书不会讲的“潜规则”螺纹防松的“黄金组合”双螺母+弹簧垫片:在振动场景下,上螺母预紧后下螺母反向锁紧,配合弹簧垫片,防松效果提升50%。案例:某无人机起落架螺栓采用此方案后,振动环境下使用寿命从500小时延长至2000小时。螺栓强度提升“四步法”减小光杆直径(如采用空心螺栓)、增加螺杆长度、改善螺纹载荷分布、避免附加弯曲应力。数据:M12空心螺栓比实心螺栓抗疲劳强度提升30%。齿轮润滑的“速度红线”闭式齿轮圆周速度≤12m/s时用油池润滑,>12m/s必须采用喷油润滑,否则甩油损失可达40%。蜗杆传动的“散热密码”散热片面积需满足公式:A≥αΔt1000P(1−η)(P为功率,η为效率,α为散热系数),必要时加装风扇或水冷管。带传动的“弹性陷阱”弹性滑动不可避免,设计时传动比需预留1%-2%余量;打滑时立即停机检查,否则带轮磨损率暴增5倍。二、结构优化:省成本、提性能的“黑科技”悬臂结构的“死亡长度”悬臂长度与截面高度比≤5:1,超过则需增加斜撑或改为简支梁,否则变形量呈指数级增长。应力集中的“消解术”轴肩过渡圆角半径≥0.25d(d为轴径),键槽端部加工1mm×45°倒角,应力峰值降低60%。铸造件的“保命圆角”最小圆角半径≥壁厚×0.3,某泵体因R角不足导致首批200件全部开裂报废。焊接变形的“预补偿术”每米焊缝预留0.3mm反向翘曲量,3米长梁焊接后平面度可达0.1mm。钣金折弯的“神秘系数”1mm钢板展开长度按0.8mm计算,2mm按1.7mm计算,试折3件后微调。 三、材料与工艺:成本控制的“隐形战场”“以塑代钢”的暴利公式玻纤增强尼龙替代钢制支架,成本降低85%,需用有限元验证刚度(案例:某承载100kg支架成本从80元降至12元)。热处理“精准狙击”仅对齿轮啮合面高频淬火,成本比整体淬火降低50%,硬化层深度需≥0.8mm。表面处理的“偷懒技巧”非外观面统一标注“发黑处理”,成本比指定工艺降低30%,但摩擦面仍需镀硬铬。库存材料的“变废为宝”Φ32管材替代Φ30实心轴,强度相当但重量减轻60%,需校核临界转速。润滑设计的“终身陷阱”宣称“免维护”的密封轴承实际寿命仅为标称值的30%,关键部位保留注油孔可延长3倍寿命。四、传动系统:精度与寿命的“生死线”链传动的“速度禁区”滚子链线速度≤15m/s,齿形链≤30m/s,超限则噪音飙升且磨损加速。齿轮误差的“三重暴击”齿形误差>0.02mm将导致传动比波动、噪音增加10dB、接触应力集中。轴承安装的“对称法则”成对角接触轴承必须同型号、同批次、对称安装,否则轴向游隙偏差>0.05mm即引发异常温升。联轴器的“对中红线”刚性联轴器对中误差≤0.05mm,弹性联轴器≤0.2mm,超差将导致振动幅值增加300%。动压油膜的“黄金三角”楔形间隙+连续油膜+相对滑动速度,三者缺一不可,否则油膜破裂风险激增。 五、安全与维护:守住设计底线旋转部件的“死亡禁区”防护网孔径≤10mm且距离旋转件≥50mm,某风机因护罩不达标导致维修工断指。紧急停止的“双保险”蘑菇头急停按钮+拉线开关电气互锁,单急停装置失效曾致某工厂赔偿300万。起重吊耳的“角度诅咒”45°斜拉时承载力直降30%,必须设计垂直受力+侧向防摆限位。气压管道的“隐形炸弹”每台气罐必须串联爆破片+安全阀,某未装安全阀系统接头锈蚀爆炸击穿屋顶。逃生通道的“生命线”检修门开启力≤70N且能单手操作,需戴厚手套模拟测试。六、人机交互与装配:细节决定用户体验操作空间的“人体工学公式”扳手位=扳手厚度×2,活动空间需预留20%余量,某阀门因空间不足需拆3个部件才能维修。装配的“傻瓜原则”设计防呆结构:不对称定位销(如Φ5+Φ5.2)、阶梯式卡槽,错误装配率降低90%。拆卸的“零干扰”设计拆卸任一零件不需拆除其他部件,某设备因螺栓隐藏设计导致维护时间增加3倍。紧固件的“视觉编码”不同强度螺栓头部涂色 区分(如8.8级蓝色、12.9级红色),防止错装。管路的“热膨胀陷阱”螺栓连接管道单侧受日光照射时,温差10℃即产生0.5mm/m的弯曲变形。七、特殊工况应对:极端环境的生存指南高温部件的“材料禁区”150℃环境禁用橡胶密封件,需改用金属波纹管或石墨复合材料。低温脆裂的“厚度红线”-40℃环境下碳钢件壁厚≥6mm,某东北设备因壁厚不足在-30℃脆性断裂。腐蚀环境的“电化学隔离”钢铝连接处加绝缘垫片,或插入可更换的过渡管段,电化学腐蚀速率降低80%。振动设备的“以柔克刚”在刚性框架中加入聚氨酯缓冲垫,成本增加5%但寿命提升200%。微动磨损的“结构克星”轴毂连接处加工径向油槽,配合二硫化钼润滑脂,微动磨损减少70%。八、未来趋势:智能化与可持续设计数字孪生的“预调试”通过西门子NX MCD虚拟调试,现场调试时间减少50%,某产线提前2周交付。AI预测维护的“数据公式”振动频率>2倍基频时需预警,某风机提前72小时预测轴承故障,避免50万元损失。轻量化的“拓扑优化”基于ANSYS的拓扑优化使零件减重40%且强度不变,某航天件通过此方案节省钛合金成本120万。再制造设计的“模块化”核心模块标准化+易损件快拆设计,某注塑机再制造周期从30天缩短至7天。绿色润滑的“生物替代”菜籽油基润滑剂替代矿物油,生物降解率>90%,某食品机械通过此方案通过欧盟环保认证。结语:设计是妥协的艺术,更是细节的战争这40个设计点,每个都是真金白银换来的经验。记住:不要迷信标准:GB/T 10095齿轮精度标准在高速场景下需额外预留20%安全余量;不要忽视现场:多下车间观察设备实际工况,某工程师发现设计图纸未考虑的粉尘堆积问题,避免百万元损失;不要停止学习:每月研究2个失效案例,年积累24个“避坑指南”。机械设计的内容讲解到此结束,留言功能已开通,欢迎各位进行补充。-End-文案来源:时光排版编辑:时光图片来源:互联网(未找到版权归属,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来源:非标机械专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