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缅甸7.9级地震造成泰国曼谷损失惨重,是飞来横祸还是并非偶然?| 缅甸7.9级地震分析简报(2)

1天前浏览15

3月28日缅甸7.9级地震发生后,距离震中约1000公里的泰国曼谷也损失惨重。除了一栋31层的超高层建筑倒塌外,至少有30余栋公寓报告受损(图1)。虽然汶川地震中,远离震中的西安也出现了烈度异常区,但是其震损程度比起这次的曼谷是远远不及了。

 
 

图1 泰国网民统计的受损公寓清单


由此不禁引发我们的好奇:这种祸及千里之外的现象,到底是偶然现象还是有着什么必然的内在原因?


于是我们就又做了一些文献调研。


早在2000年,泰国的Pennung Warnitchai教授等就曾发表论文,研究远距离地震对曼谷的影响。

 


 

图2 曼谷周围历史地震分布(底图来自Warnitchai教授论文,红色五角星为本次缅甸7.9级地震震中)


根据他们的研究成果,曼谷虽然距离地震活跃区比较远,但是曼谷独特的场地效应使得自振周期在1s左右的建筑物仍然可能受到较强的地震作用。作者的结论是:The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ndicates that Bangkok, though located at a remote distance from seismic sources, is still at risk of strong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The risk is essentially caused by three major factors: the ability of regional seismic sources to generate large earthquakes, the low attenuation rate of ground motions in this region, and the ability of thick unconsolidated surficial deposits in Bangkok to considerably amplify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The predicted strong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could cause extensive building destruction and considerable loss of life in Bangkok. 本文的地震危险性评估表明,曼谷虽远离震源区,仍面临强烈地震动的威胁。该风险主要源于三大因素:区域震源产生大地震的能力、本地地震动衰减率较低,以及曼谷深厚松散表层沉积对地震动的显著放大效应。预测的强烈地震动可能导致曼谷建筑物大面积损毁及重大人员伤亡。

 

图3 Warnitchai教授等估算的曼谷地区不同超越概率的地震反应谱


好了,科学家早在2000年就已经指出了曼谷的地震风险,那政府执行层面采纳了吗?于是我又去查了泰国的抗震设计规程。

 

图4 2018版泰国抗震设计规程


一查发现泰国管理部门还真听劝,在设计标准里面,针对曼谷的特殊情况,对曼谷的建筑制定了特殊的抗震设计要求,具体而言,就是将曼谷附近分为10个小区,给出了特殊的抗震设计反应谱。

 
 

图5 泰国方面将曼谷地区分成10个小区,分别给定了设计反应谱


以曼谷市中心地区(5区)为例,其设计反应谱如下所示

 

图6 泰国曼谷5区和中国7度设防地震反应谱对比


可以看出,泰国学习了美国ASCE-7的思路,给出了多个频段的反应谱值,相比起中国规范单调下降的反应谱曲线,可以比较灵活地刻画曼谷这种特殊的地震反应谱特征。


随后我又继续看了一下泰国的抗震设计规程,发现规程中对板柱结构(或称无梁楼盖结构)制定了非常详细的规定,用了差不多6页篇幅来说明板柱结构的计算和构造规定。计算公式总体上看和美国ACI-318规范体系相近,也有泰国自己的特色。

 
 

图7 泰国抗震规程中对板柱结构的构造规定配图


在这本规范中,我还发现泰国还专门对板柱结构的抗连续倒塌问题做了设计要求。根据北京工业大学李易教授考证,该公式估计来源于美国国防部连续倒塌设计规程,只是对公式的参数做了一些微调。

 
 

图8 泰国抗震规程中对板柱结构的抗连续倒塌的设计规定


由以上调研可以初步得到以下三点小结:

1 曼谷遭受远场强震打击并非偶然现象,而是由曼谷当地特殊的地质条件决定的,泰国的专家也早已充分认识到了这个问题。

2 泰国的抗震设计规程也针对曼谷的特殊地质条件和地震风险,给出了专门的设计规定,并吸收了美国、墨西哥等国家抗震设防的最新经验,用多周期反应谱曲线来替换不适用的单调下降曲线。

3 泰国的抗震规程对板柱结构给出了详细的构造规定,包括板柱结构的防连续倒塌设计。


最后,感谢AI技术为我们提供的多语种翻译服务。

来源:陆新征课题组
ACT振动非线性化学建筑UG消防BIMOpensees材料科普数字孪生控制试验人工智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4-12
最近编辑:1天前
地震那些事
博士 抗震防灾数值模拟仿真
获赞 82粉丝 61文章 592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AIstructure用户设计项目数突破2500个!

0引言 自2023年7月AIstructure-Copilot上线以来,到2024年12月为止,在一年半的时间内,用户使用AIstructure-Copilot累计设计了2000个项目。就在本周,AIstructure-Copilot的设计项目数就已经超过了2500个,每月设计项目数量超过150个。在这段时间里,有越来越多的工程师与我们交流使用心得,在肯定软件的设计效果和软件易用性取得明显进步的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多的宝贵意见,我们也将持续对软件进行完善,期待AIstructure-Copilot可以给大家更好的体验,欢迎大家试用。1近3个月来AIstructure-Copilot主要改进1.1新增用户操作引导功能为了让用户能更快更方便的使用我们的软件,AIstructure-Copilot-V0.3.2版本新增了用户操作引导功能。不仅可以逐步说明软件各个操作步骤,而且对各菜单按钮都提供了在线操作演示小视频,可以帮助零基础用户更快学会使用AIstructure-Copilot(详见:零基础迅速上手——AIstructure-Copilot V0.3.2新增用户操作引导功能)。 1.2 新增非正交复杂建筑布局设计功能春节后,AIstructure-Copilot-V0.3.3正式上线,它强大的“非正交复杂建筑布局”的设计能力得到了很多用户的认可,特别是在南方地区,建筑平面通常是由正交构件和非正交构件组成的较为复杂的布局,V0.3.3给出了更好的设计效果(如图1所示),极大的方便了工程师的使用(详见:AIstructure-Copilot-v0.3.3:新增非正交复杂建筑布局设计功能)。 (a) 品字形建筑平面图(平面尺寸33.6m×31.5m) (b) 智能设计效果(红色为剪力墙,蓝色为梁)图1 非正交复杂建筑布局的设计效果2工程师实际使用案例通过长期的用户访谈,我们了解到工程师喜欢AIstructure-Copilot这个软件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软件可以很快的给出结构布置方案,为工程师提供参考,在前期的方案配合阶段效率非常高;二是软件可以直接生成PKPM的模型,直接带入构件尺寸和荷载布置,而且还可以智能优化并给出主要计算指标,从而为工程师后期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图2是我们在ai-structure.com随机选取的本周的一个设计案例,并已经得到用户许可在本文作为案例介绍。这是7度区30m高的一个住宅建筑,工程师通过AIstructure-Copilot完成了智能设计,并选取了扩散模型的结构智能结果成功完成了PKPM的分析,可以直接下载PKPM分析模型,以便辅助开展后续的施工图设计等工作。 图2 工程师实际设计案例3基于AIstructure-API的合作开发我们在2024年11月发布了AIstructure-API,旨在服务用户根据自己的场景需求,通过调用AIstructure-API将智能结构设计融入自己的设计流程。AIstructure-API得到了很多用户的欢迎和应用。其中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数字创新设计研究中心、以及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数字化开发团队的工作非常有代表性,他们分别在中建西南院EasyBIM平台和基准方中TigerKin平台接入了AIstructure-API,并开展了典型案例的试用。 图3 中建西南院EasyBIM平台接入AIstructure-API 图4 基准方中TigerKin与AIstructure-API(详见:大家一起玩AI | AIstructure-API开放生态秀:基准方中参数化工具TigerKin实现智能生成设计)4结语AIstructure-Copilot发展至今,操作更便捷,功能更强大,可以更好的辅助工程师开展工作,欢迎大家试用。这里有彩蛋哦!我们的工程师在努力的研发AI优化算法,实现更快速更好的优化功能,不久的将来即将上线,敬请期待。后续,我们还将不断完善相关产品功能。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我们的工作,多多支持! 温馨提示:为更好使用AI设计工具,请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https://ai-structure.com)。--End--来源:陆新征课题组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