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固态电池的迷雾与真相!

4天前浏览21


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二条2025年03月28日 星期五


23年下半年以后行业里关注与讨论“固态电池”的声音越来越多。国内多家车企都宣称高端车型将搭载“固态电池”,并于近期上市交付。

比如蔚来汽车,于2023年12 月 17 日,驾驶搭载 150 度固态电池包的蔚来 ET7,直播挑战“电动车 1000 公里续航”,可谓高调宣布固态电池上车。又比如智己汽车,在2024年6月1日宣布第一代光年固态电池将应用于L6车型,今年10月份量产上车,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续驶里程超过1000公里。在随后的时间内,上汽、广汽、长安、东风、奇瑞等车企竞相宣布固态电池上车计划。

但就在同一时间,专注锂电生产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曾公开表示,现在固态电池的进度才只达到了40%的成熟度。一时之间,关于固态电池技术的落地商业化简直让人眼花缭乱,分不清 真假,到底是真来了,还是忽悠呢?

经过深入调研分析,可以发现此“固态电池”非彼“固态电池”!目前国内宣称的“商品化的固态电池”其实只不过是“半固态”而已!半固态电池,虽有进步,但不彻底,因为这种电池依然没有彻底摆脱液态电解质的“先天问题”---电池的热安全问题,易发生起火、爆炸、热失控。

一、接下来站在专业的角度解说一下什么是大家心目中的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顾名思义,即电池所有部件均为固态。传统锂离子电池由电池正负极、隔膜和液态电解质构成,而固态电池则是由电池正负极和固体电解质构成。对比可以发现,固态电解质代替了传统锂电池中的隔膜和电解液,也就是“用纯粹固态电解质代替一切易燃物质的技术。因为固态电池不含易燃物质,所以电池的安全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固态电池的特点和优势:

  • 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可达300~450瓦时/公斤,远超传统锂离子电池(100-150kw/h)。
  • 高安全性:由于使用固体电解质,固态电池不易泄漏、不易燃爆,从根本上解决了液态电解质易引发火灾和爆炸的问题。
  • 长循环寿命:固态电池的循环次数超1万次,寿命延长3-5倍。
  • 不怕严寒和酷热:固态电池可以在-30℃至120℃的宽温域内工作,大大优于传统锂电(理论为-20~55℃)。
  • 设计灵活性:固态电池可以制造成不同的形状和尺寸,为电池的封装和集成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二、如何判定固态电池的真假?

1、全固态电池的判定及试验方法如下(参考行业标准——《全固态电池判定及试验方法》(征求意见稿))

电池单体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失重率试验,若失重率不高于1%,则可判定为全固态电池。

2、试验条件

环境条件:试验环境温度25°C±2°C,相对湿度不高于0.035%。

3、失重率试验方法

预处理:电池单体需要先进行预处理循环,并将电池完全放电。步骤包括:以制造商规定且不小于1I的电流恒流充电至制造商技术条件中规定的充电终止电压后转恒压充电,充电电流降至0.05I停止充电,充电后搁置1小时,然后以同样电流放电至制造商规定的放电截止条件。重复此过程三次,确保电池处于激活和稳定状态。

烘干测试:将电池破开后暴露时间不长于5分钟,记录电池的初始质量,将电池放入温度为120°C的真空干燥箱内,试验时间为6小时±10分钟,试验结束后,将电池冷却至50°C以下并记录末态质量。

4、数据处理

计算电池失重率η的公式如下:η=(M0−M1)/M0×100%

其中,M0为实验对象初始质量,M1为实验对象末态质量。

三、固态电池技术未来趋势

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其潜力和前景都是不容忽视的。虽然目前行业里还没有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固态电池量产,但从行业发展速度来看,目前固态电池已经处于即将量产的前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步降低,固态电池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大规模量产和应用,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文章来源于言质有理、途虎车主俱乐部、IT叫兽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众 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汽车新能源理论爆炸材料试验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4-12
最近编辑:4天前
锂电那些事
锂电设备、工艺和材料技术研发应
获赞 204粉丝 193文章 2311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国内外40家固态电池典型企业技术路线解析!

国内外40家固态电池典型企业技术路线解析!©文章来源于中国粉体网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众 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