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仿真笔记——Workbench螺栓连接强度及密封效果评估流程与实操

9小时前浏览1
如图所示问题,一密闭压力容器,材料为结构钢,内部压力为1MPa,由8颗螺栓锁死,螺栓预紧力为10KN,中间密封垫圈材料为石墨。试通过模拟评估螺栓的锁紧力是否足够而不发生泄漏。
图片

因为该问题的几何为轴对称,故可考虑采用轴对称模型求解也减少计算时长。

一、模型简化与预处理

将模型简化为八分之一,在Spaceclaim中打开:

图片

使用Prepare -->imprint命令生成螺栓头和螺母与上下盖配合的接触面:

图片

使用split body命令,将螺栓的头部和尾部去除:

图片

生成梁(Beam)来代替螺栓,用两种方法:

  1.  使用Prepare --> Profile --> Extract命令,选择刚才处理好的螺栓本体,软件自动生成Beam。

    图片  


  2. 进入草绘模式,绘制一条通过螺栓的直线,然后使用Prepare --> Profile,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圆形截面,然后选择新建截面,点选直线的起点和终点,生成Beam。


    图片  


    图片  


最后将螺栓和螺母supress掉,删除参考曲线。

图片

至此,在Spaceclaim中的预处理全部完成,可以导入到分析模块。

二、轴对称设置

在分析模块中打开几何,注意到螺栓孔中间的轴是一个线本体(line body)。

图片

建立轴对称区1,先选择侧边一个面建立本地坐标系:图片


插入轴对称,选择侧边两个面为参考面,选择之前建立好的本体坐标是,将对称法线方向设为z轴(圆周方向)。

图片

重复同样步骤,在另一侧建立对称区。

图片

三、接触设置:

1、螺栓接触设置,选择Beam的上端点为Contact,选择之前用imprint命令生成的接触面为Traget,接触类型为Bonded, Formulation为MPC,Contraint Type为Distributed, all direction,打开pinball半径,确保数值可以包括imprint的接触面。

图片

用同样的配置生成底部的螺栓接触。

图片

2、建立上盖和石墨垫圈的接触,选择摩擦接触,摩擦系数为0.2,其余参数默认。

图片

3、建立容器和石墨垫圈的接触,同样选择摩擦接触,摩擦系数为0.2,其余参数默认。

图片


四、分析步设置:

设立两个分析步,第一步为施加螺栓预紧力,第二步为施加压力。打开自动时间步和大变形。

图片

五、边界条件设置:

1、设置螺栓预紧力,选择之前的梁为几何,预紧力的箭头应该出现在直线的中点。在第一个分析步中设置预紧力大小为10KN,记得将第二分析步选择Lock。

图片
图片

2、在容器内部和盖子上施加1MPa的压力。注意施加在第二分析步,第一步压力为零。

图片

3、设置容器底部为固定面。

图片

六、模拟结果

可以选择阵列这八分之一的扇形来表示整体,方法如下:

1、选择任意圆柱面,新建本地坐标系,确保z轴在轴线方向:

图片

2、在对称设置中,选择极坐标类型,重复8次,角度为45°以形成360°闭环。

图片

设置完后显示结果如下:

变形情况:

图片

应力情况:

图片

接触面状态:

可以很明显看到由螺栓局部应力形成的“应力锥”,在螺栓附近的面都是接触的,但是远离螺栓的面没有闭合,是Near的状态

图片

接触面间隙:

同样可以看出相邻螺栓之间还有存在间隙的情况。

图片

将预紧力增大到15KN,重新模拟结果如下,还是存在间隙的情况。

图片
图片

综上所述,该设计不能完全密封1MPa的压力容器,需要增大螺栓的直径来增大“应力锥”的范围达到完全密封。

来源:CAE仿真学社
SpaceClaimACTWorkbench建筑材料螺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4-12
最近编辑:9小时前
CAE仿真学社
硕士 | CAE仿真工程师 万物皆可仿,关注CAE仿真学社
获赞 164粉丝 334文章 298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仿真笔记——ANSYS Workbench子模型法应用详解

1子模型法介绍 子模型是得到模型部分区域中更加精确解的有限单元技术。在有限元分析中往往出现这种情况,即对于用户关心的区域,如应力集中区域,网格太疏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而对于这些区域之外的部分,网格密度已经足够了。要得到这些区域的较精确的解,可以采取子模型法,即只在关心的区域细化网格并对其分析。子模型方法又称为切割边界位移法或特定边界位移法。切割边界就是子模型从整个较整体的模型分割开的边界。整体模型切割边界的计算位移值即为子模型的边界条件。子模型基于圣维南原理,即如果实际分布载荷被等效载荷代替以后,应力和应变只在载荷施加的位置附近有改变。这说明只有在载荷集中位置才有应力集中效应,如果子模型的位置远离应力集中位置,则子模型内就可以得到较精确的结果。ANSYS程序并不限制子模型分析必须为结构(应力)分析。子模型也可以有效的应用于其他分析中。如在电磁分析中,可以用子模型计算感兴趣区域的电磁力。除了能求得模型某部分的精确解以外,子模型技术还有几个优点:减少甚至取消了有限元实体模型中所需的复杂的传递区域;使用户可以在感兴趣的区域,就不同的设计(如不同圆角半径)进行分析;帮助用户证明网格划分是否足够细(解的网格无关性)。使用子模型的一些限制如下:只对体单元和壳单元有效;子模型的原理要求切割边界应远离应力集中区域。用户必须验证是否满足这个要求。2问题描述与分析 在ANSYS Workbench中能简单快速地进行子模型分析,下面以一个案例来说明在Workbench平台中进行子模型分析的流程。现有一如下图所示的L形结构,其中左边固定,右边受到1000N向下的拉力,现在需要分析该结构的受力情况,以及最大应力等。图1 分析模型从力学角度分析,该结构中存在应力集中,应力集中发生在拐角位置,为了减小该位置应力集中,可以在拐角位置增加圆倒角,使其应力过渡平滑,减小应力集中。如何得到应力集中点的准确值呢?对于简单的问题而言,我们可以将该模型反复加密网格进行计算,直到得到较准确的应力值。但是如果模型很复杂,这样反复计算会相当耗时。而使用子模型法,能够快速得到该处的应力值。关注公 众 号:CAE仿真学社,领取海量资料,学习掌握CAE/CFD模拟仿真技术!3ANSYS Workbench子模型求解过程 在ANSYS Workbench中进行子模型法分析过程大概如下:1) 创建整体模型并进行分析;2) 拷贝整体模型分析系统得到子模型分析系统,并建立整体模型与子模型分析系统的关系;3) 修改子模型分析系统中的几何模型,只取与应力集中点周围的部分几何体;4) 导入整体模型在切割边界处的边界条件,根据此来计算子模型的应力;5) 验证子模型的切割边界是否远离应力集中部分。下面将对求解过程进行详细介绍。1整体模型建立与分析首先创建静力学分析系统,在DM中创建几何模型,然后进行网格自动划分,此时使用整体的网格,然后按照图1所示定义边界条件,进行求解得到该结构的等效应力如下图。可见,在拐角位置,应力最大值为92.1MPa。图2 整体模型分析2子模型分析流程创建拷贝上述分析系统,得到新的模型分析系统,建立整体模型系统和子模型系统的连接关系,该连接关系意味着要把整体模型的分析结果导入到子模型分析系统中。图3 子模型分析流程3子模型创建双击子模型分析系统的Geometry单元格,进入到DM中,修改原始模型,将关心区域以外的模型进行Suppress,得到子模型。图4 子模型创建为了观察圆倒角变化对该位置应力集中的影响,这里将圆倒角半径设置成为一个变量参数,并设置相应变化值,为后续参数化分析做准备。图5 子模型参数化双击Setup单元格,进入子模型分析系统中,对子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图6 子模型网格4边界插值首先Suppress前面的固定边界条件和力的边界条件。然后对于新出现的Submodeling,单击选中,在右键菜单中插入约束条件,并选择相连接的4个面作为导入约束的边界,接着导入整体模型中对应处的约束。过程如下图所示。图7 子模型边界条件施加5子模型结果后处理对子模型进行求解,得到计算结果。通过观察应力结果,可见细化后,拐角位置最大应力增加到144.7MPa。关注公 众号:CAE仿真学社,领取学习资料,学习掌握CAE/CFD模拟仿真技术!图8 子模型分析结果6验证切割边界最后一步是验证子模型切割边界是否远离应力集中部分。可以通过比较切割边界上的结果(应力,磁通密度等)与整体模型相应位置的结果是否一致来验证。如果结果符合得很好,证明切割边界的选取是正确的。如果不符合的话,就要重新定义离感兴趣部分更远一些的切割边界重新生成和计算子模型。图9 切割边界结果4总结 由前面的介绍可知,子模型用于结构局部分析时,有着独特的优点,其可以为用户节省时间和硬件成本,用户也可以更高效率的,对感兴趣的部位,进行更精细的分析和设计。对于局部模型及工况复杂时,并且需要精细分析的情况,运用子模型技术,可以得到更满意的结果。来源:CAE仿真学社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