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基站辐射大揭秘:真相远比你想象的简单

1天前浏览15

在探讨基站辐射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辐射的基本分类。辐射主要分为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 ,这两种辐射有着本质的区别。电离辐射的能量较高,如医院里的 CT、X 射线等就属于这一类。它能够使物质发生电离现象,像原子弹爆炸、核电站事故中产生的辐射就是典型的电离辐射,在高剂量接触的情况下,它可以打破人体的化学键,从而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导致死亡。

{"type":"load_by_key","key":"auto_image_0_0","image_type":"search"}

而基站产生的辐射则属于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由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的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泄露的现象 ,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像太阳光、微波炉、电吹风、手机、电脑等,都会产生电磁辐射。这类辐射的特点是频率较低、能量很弱,无法打破人体的化学键,相对电离辐射来说,它的危害程度要小得多。

简单来说,电离辐射像是一个 “强力破坏者”,能够对人体细胞结构造成严重破坏;而电磁辐射则更像是一个 “温柔的存在”,虽然时刻围绕在我们身边,但一般情况下不会对我们的健康构成威胁 。所以,当我们谈及基站辐射时,不必将其与电离辐射带来的危害混为一谈,从而产生过度的恐惧。

NO.1 

基站辐射强度究竟如何?

我国对于基站辐射有着严格的标准规定,以保证公众的安全。根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 - 2014) ,通信频段功率密度应小于 40 微瓦 / 平方厘米 。这个标准相较于国际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来说,是更为严格的。比如美国和日本的标准是 600 微瓦 / 平方厘米,欧盟的标准则是 450 微瓦 / 平方厘米 。从数据对比中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在基站辐射标准的把控上更加严格,为民众的健康安全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为了更直观地感受基站辐射的强度,我们可以将其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辐射源进行对比。首先是太阳光,地球上太阳光的辐射功率面密度大约是 10 万微瓦 / 平方厘米 ,也就是说,我国标准中基站辐射的强度,仅仅是太阳光照射强度的 2500 分之一。如此悬殊的差距,足以说明基站辐射强度与太阳光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

再看看我们日常使用的家用电器,以常见的微波炉为例,它在工作时产生的辐射功率面密度可达 0.3043 瓦 / 平方米,换算后大约是 3043 微瓦 / 平方厘米 ,远远超过了基站辐射强度的标准值。还有我们常用的无线路由器,在 1 米范围内产生的辐射量也有 60 微瓦 / 平方厘米以上 。相比之下,基站的辐射量就显得非常小了。即使是在距离基站较近的区域,其辐射值也远低于这些家用电器正常使用时产生的辐射 。这些对比清晰地表明,基站辐射在日常生活中众多辐射源里,是处于较低水平的,不会对我们的健康构成威胁 。

NO.2 

关于基站辐射的常见误解

1,基站建在楼上辐射更大?

很多人认为基站如果建在自家楼上,就会遭受更大的辐射危害,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基站的电磁波发射有着特定的方向特性,其主要发射方向是水平方向,而在垂直方向上衰减非常明显 。就好比我们日常使用的台灯,光线主要是向周围发散,而正下方相对较暗,基站的辐射情况与之类似,存在 “灯下黑” 现象。

相关测试数据显示,当距离基站 7 米时,辐射量为 0.0123 瓦 / 平方米 ;而距离基站 50 米时,辐射量降至 0.0041 瓦 / 平方米 。在实际情况中,基站的正下方往往是功率密度最小的区域,所以即使基站建在楼上,居住在基站正下方的居民所受到的辐射反而是较小的 。这是因为基站的辐射能量在水平方向上分散,而垂直方向的辐射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迅速减弱,使得基站正下方成为了辐射相对较小的区域。

2,基站不能远离居民区?

一些人会疑惑,为什么基站不能建在远离居民区的地方,非要建在人们生活的区域附近呢?这主要与居民区的通信需求以及信号传输原理有关。居民区是人口密集的地方,人们对于通信的需求十分旺盛,打电话、上网等都需要稳定的信号支持 。

基站的信号覆盖范围是有限的,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衰减,比如建筑物的阻挡等。如果基站距离居民区过远,信号在传输到居民区时就会变得很弱,难以满足居民的正常通信需求,可能会出现通话中断、上网卡顿等问题 。为了保证良好的通信服务质量,让居民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到稳定的通信服务,基站就需要建在符合规划且距离用户较近的位置上 。而且,只要基站的建设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其辐射水平是在安全范围内的,不会对居民健康造成危害。

3,基站离居民区越近辐射越大?

从通信的双向性角度来看,手机与基站之间存在动态调节机制。当手机距离基站较远、信号较差时,手机为了与基站保持通信,会自动提高发射功率,此时手机的辐射量会增大 。相反,当基站离居民区较近,手机能够接收到较强的信号,那么手机就可以以较低的功率运行,辐射量也会相应减小 。

从信号传输衰耗的原理来说,基站的辐射功率是一定的,随着距离的增加,辐射强度会按照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迅速衰减 。也就是说,虽然基站离居民区近,但由于辐射强度衰减快,实际到达居民处的辐射量并不会很大 。并且,基站的辐射覆盖面积较广,辐射功率分散在方圆几平方公里的面积上,与人体的距离也相对较远,所以对人体的影响较小 。综合这些因素,基站离居民区近并不意味着辐射就会更大,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使手机辐射减小,更有利于保障通信质量和减少辐射影响。

4,5G 基站比 4G 基站辐射更大?

随着 5G 技术的普及,有人担心 5G 基站的辐射会比 4G 基站更大。实际上,5G 网络提速并不是靠增强基站的信号发射功率,而是依靠扩容传输带宽、提升抗干扰能力和接收灵敏度 ,这就好比是将高速公路拓宽车道,让车辆能够更顺畅地行驶,而不是加大车辆的动力 。

从辐射标准来看,5G 通讯基站的辐射标准并没有改变,仍然是小于 40 微瓦 / 平方厘米 。在实际的基站建设中,5G 技术的支撑下,微基站的功率仅为 10 瓦,微微基站功率甚至达到 250 毫瓦 ,相比 4G 时代大型基站的 40 瓦功率和小型基站的 20 瓦功率,5G 基站的功率是有所降低的 。所以,5G 基站不仅辐射标准未变,实际辐射量也更小,并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胁 。

NO.3 

基站辐射检测与监管

为了确保基站辐射在安全范围内,我国建立了严格的检测与监管体系。在检测方面,有着严谨的流程和科学的方法。

在检测前,工作人员会收集被测基站的诸多基本信息,包括基站名称、运营商、具体建设地点、发射频率、天线类型、周边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敏感人群等 。有了这些资料后,便能确定合理的监测位置。一般会将监测点布设在基站天线覆盖范围内的敏感目标处,优先选择公众居住、学习和工作最靠近基站的位置 。若发射天线为单向,点位则布设在天线主瓣方向上 。不过,对于需要借助工具攀爬才能到达的位置,原则上不进行点位布设 。

在监测高度方面,通常将探头的监测高度设定为 1.7 米 ,当然也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其他高度,但需详细备注清楚具体情况 。对于 3G/4G 基站,可选用选频式或非选频式设备进行监测。监测时,监测探头与监测人员躯干需相距不少于 0.5 米,同时尽量减少其他辐射源的影响 。如果仪器不是自动测量,那就连续监测 5 次,每次监测时间不少于 15 秒,并记录稳定状态下的最大值,之后计算平均值 ;若仪器为自动测量,则需要连续监测不少于 6 分钟,记录均方根的数据 。而 5G 基站或 5G 与其他制式基站共处时,要选用选频式设备进行测量,测量过程中 5G 终端设备要与 5G 基站处于正常连接状态,监测探头与监测人员躯干相距不少于 0.5 米,并且与 5G 终端设备保持 1 - 3 米的距离,同时尽量减少其他辐射源的影响,连续测量不少于 6 分钟,记录平均值 。在整个监测过程中,工作人员还会详细记录现场情况,包括测量位置与基站的垂直和水平距离,并画出示意图 。

在监管层面,我国从基站建设到运营的各个环节都有严格把控。在建设审批阶段,基站建设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划和标准,建设单位需要提交详细的建设方案,包括基站的位置、辐射强度预测等信息,只有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才能进行建设 。在运营阶段,通信运营商需要定期对基站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基站的辐射水平始终符合国家标准 。一旦发现基站辐射超标,相关部门会责令运营商立即整改,整改仍不达标的基站将被要求停止运行 。通过这样严格的检测与监管措施,切实保障了公众免受过量基站辐射的影响 。

NO.4 

正确看待基站辐射

通过对基站辐射的本质、强度、常见误解以及检测监管等多方面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明确,基站辐射属于电磁辐射,强度远低于国家标准,与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辐射源相比也处于较低水平 。那些认为基站建在楼上辐射更大、基站不能远离居民区、基站离居民区越近辐射越大、5G 基站比 4G 基站辐射更大等观点,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误解 。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通信基站作为保障我们通信畅通的重要基础设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们应该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基站辐射,避免因不必要的担忧而阻碍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相关部门和企业也应持续加强对基站辐射的检测与监管,确保其始终处于安全范围内,让公众能够放心地享受通信技术带来的便捷生活 。

注释:射频学堂原创或者转载的内容,其版权皆归原作者所有,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射频学堂仅用于知识分享。如需转载或者引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来源:射频学堂
化学建筑芯片通信电场爆炸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4-02
最近编辑:1天前
射频学堂
硕士 学射频,就来射频学堂。
获赞 152粉丝 337文章 992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探秘什么是OD?

最近,华为一则招聘作弊的消息引爆网络,消息说是涉及华为OD招聘作弊,一度登上热搜,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想必不少同学对OD这个职位充满了疑惑,到底什么是OD?它和正式工又有哪些区别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深入聊聊。 当提到OD,大家可能一时想不起它的全称。在设计领域,如果余量过大,会用到“Over Design”,难道华为OD指的是华为过设计?当然不是!经过一番百度查询才知道,这里的OD是“Outsourcing Dispatch”的简称,意为外部资源分配,通俗来讲就是外包分配。原来,华为OD岗就是华为外包职位,瞧这名字,乍一听还挺洋气。华为OD岗是华为与像外企德科、科锐国际这类人力外包服务公司联合招聘的岗位。在签约合同、福利待遇以及工资发放等方面,都是由这些人力服务公司负责;而级别薪水、培训、工作安排、绩效评估和晋升则由华为把控。说白了,OD本质上就是另一种形式的人力外包,只是说法更高级些罢了。说到这儿,有人好奇外企德科是外企吗?OD工作会是996模式吗?先揭晓答案,外企德科并非纯粹的外企。它的英文名字是“FESCO Adecco”,是FESCO和Adecco在2010年于上海成立的中外合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能为企业及个人提供通用外包解决方案、专业外包解决方案、国际人才外包服务、人事薪酬服务、招聘猎头及流程外包、员工福利服务和数字化等综合性人力资源服务。其中,“德科”源于Adecco,这是一家总部位于瑞士,专门提供人力外包服务的标准外企;“外企”则来自FESCO,也就是“Beijing Foreign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s Service Co., Ltd”,中文名是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它可是地地道道的国产人力服务公司,还是中国第一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前身成立于1979年,当年就派出了第一名中国雇员。这么看来,外企德科确实是一家中外合资公司。不过,外企德科仅负责招人,后续的工作安排、考核等都由华为负责,所以工作强度和华为正式员工类似,是否996就得看齐华为正式员工的工作节奏了。那么,华为OD岗到底值不值得干呢?前面已经讲得很透彻,OD就是人力外包岗。但既然是华为外包岗位,也有着独特的优势:其一,工资待遇还不错。华为在业界的薪资水平有目共睹,华为OD岗位的工资自然也不会低。虽说达不到完全同工同酬,但外企德科在和华为洽谈时,肯定希望把员工工资定得高些,这样它抽取的分成才更多。据脉脉网上网友爆料,华为OD岗的工资大致为:13级在9k - 13k,14级在13k - 17k,15级在17k - 21k,16级在21k - 25k,17级在25k - 29k之间,根据考核不同,每年还有2 - 4个月的年终奖。当然,华为老员工收入占大比例的分红,OD岗员工就别奢望了。其二,能积累不少工作经验。OD岗的工作内容和华为正式员工差别不大,华为也会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指导,所以在这个岗位上,能实实在在地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其三,有一定比例的转正机会。据说OD是华为的人才储备库,每年会有一定比例的员工转正,只不过条件比较严苛,需要绩效持续优秀,起码两次B+,甚至A(绩效仅和OD员工一起评),并且要通过可信专业级考核,总共四个科目,包含上机、通用编程知识等。话虽如此,无论名字叫得多高大上,OD始终摆脱不了外包的属性,外包人员和正式员工还是存在不少差距,无论是外在的工作权限,还是心理层面的归属感。比如,工作使用的系统不同,华为很多内部权限并未对OD员工开放。另外,华为正式员工无论是“末位淘汰”还是自动离职,都有N + 1补偿,而OD员工没有。每年让人眼红的股票分红,OD员工更是想都别想。而且,不得不承认职场中确实存在等级差异,如果过不了心理这道坎儿,选择OD岗时还是要慎重。最后特别强调,外包归外包,正规的应聘流程是不需要交钱的。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谨防上当受骗。来源:射频学堂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