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力学概念| 转动刚度的应用

25天前浏览798

 

转动刚度是力矩分配法中的概念,就是使杆件的一端发生单位转角时,在该端所须施加的力矩的大小。一个节点上的转动刚度可以相加,一个刚结点的转动刚度等于联结于该结点的各杆端的转动刚度之和。用  表示转动刚度之和,  表示该节点的不平衡力矩,  表示该节点的转角,则有

▲图1

如图1,结点C的固端弯矩为  (顺时针),转动刚度为  ,因此结点C的转角方向应为逆时针

▲图2

图2为某项目局部结构,当柱两侧梁的弯矩不相等时,会产生不平衡弯矩  。在  作用下梁柱节点会产生转角  ,且  的存在会增大梁  的跨中最大挠度。可利用挠度限制来确定梁柱截面尺寸。

根据上述概念,    的关系为

其中  为线刚度。构成梁  跨中的最大挠度由三部分组成:当梁端为固定端时集中力  和均布荷载  产生的最大挠度  ,以及节点  发生转角  引起的跨中最大挠度  。其中,  可通过静力计算手册求得,分别为      可以通过将梁在转角  作用下的弯矩图与跨中单位力作用下简支梁的弯矩图进行图乘得到,计算结果为  ,如图3所示。

▲图3

根据上述条件可建立如下的关系:

其中,  为容许挠度,《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当梁跨度大于  时,对挠度的限制为  

(1)代入(3)得到一个只有  的不等式。根据设计经验及净高要求,初步确定梁截面尺寸,亦即  确定了。接下来  采用试算法确定。

 



来源:数值分析与有限元编程
科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4-02
最近编辑:25天前
太白金星
本科 慢慢来
获赞 12粉丝 23文章 338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力学概念| 从应力分布区分钢结构的刚接和铰接

从材料力学可知,工字形截面梁的弯曲正应力大部分分布在翼缘,而大部分剪切应力则分布在腹板,如图1所示 ▲图1通过这个力学概念,我们可以区分在钢结构体系中,梁柱连接节点以及柱脚是刚接还是铰接。它们涉及力的传递方式,因此了解梁柱连接节点以及柱脚的构造,掌握各种节点构造的力学性能是正确确定计算简图和正确设计结构的依据。框架梁柱刚接节点现行的设计规范中,框架梁柱连接节点的类型有刚性连接节点、铰接连接节点两种。从连接方式上分有全焊连接节点、全栓连接节点和栓焊连接节点。梁柱连接采用全焊连接(图2a)或梁的上、下翼缘与柱的连接采用焊接时(图2b),可形成刚性连接。 ▲图2钢梁与钢柱加强型连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梁翼缘端部加宽(图3b);2)梁翼缘端部腋形扩大(图3c)。梁翼缘端部加宽和梁翼缘端部腋形扩大连接宜用于梁与箱形柱的连接。二者共同点就是翼缘采用焊接,可视为刚性节点。 ▲图3框架梁柱铰接节点仅将梁的腹板与柱用螺栓连接(图4a)或将梁搁置在柱的牛腿上(图4b)是铰接连接的常见做法。这种连接在梁端很小的弯矩作用下就会使梁柱夹角发生变化。由于它能承担的弯矩很小,可以不予考虑,称之为铰接连接. ▲图4钢梁与钢柱铰接连接时,在节点处,梁的翼缘不传力,与柱不应连接,只有腹板与柱相连以传递剪力,如图5所示。连接用高强度螺栓的计算,除应承受梁端剪力外,还应承受偏心弯矩 ▲图5刚接型柱脚在多层钢结构房屋中,柱脚与基础的连接宜采用刚接。刚接柱脚可采用埋入式(图6a)、外包式(图6b)和外露式(图7)。外露式柱脚也可设计成铰接。刚接型柱脚的锚栓尽量分布在外围,参与正应力传递,且需要做抗拉、抗压验算。 ▲图6 ▲图7铰接型柱脚底板的作用主要是把柱子的压力扩散到混凝土基础顶面,而柱底剪力首先靠底板和混凝土基础之间的摩擦力来抵抗。当这一摩擦力不足以抵抗柱底剪力时,《门规》要求在柱底设置抗剪键,而不利用锚栓自身的抗剪强度。抗剪键可以是钢板、角钢或者槽钢,一端焊接在柱子底板,利用自身与基础混凝土的接触承压来平衡柱底剪力。锚栓应在翼缘的内侧,靠近中性轴,保证其不会参与翼缘正应力传递(并非理想铰接,翼缘正应力多多少少会有)。 ▲图8来源:数值分析与有限元编程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