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全固态电池要来了,两年后全面装车!但是量产后的短板也十分明显!

1天前浏览16

锂电那些事今日头条2025年03月25日 星期二


国内的新能源汽车,每年还在以数以千万计的规模递增。不过再过两年左右的时间,这些新能源汽车将面临严峻冲击,而且大部分有可能会被淘汰。

原因就在于,新的全固态电池要来了,对于传统的锂电池,新的电池将是碾压级别。

那么,全固态电池真的能开启新能源汽车下一个时代吗?原来的新能源汽车就没有丝毫活路了?

2027年开始“更新换代”

本月初,在围绕新能源汽车的一个专家媒体交流会上,来自中科院的欧阳明高院士给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全固态电池就要来了,2027年就能投入使用。

院士给出的结论,只是说2027年是起点之年,但随着媒体的发酵,尤其是在网上,信息慢慢就被扭曲成为,2027年,传统的锂电池就没有生路了。

实际上,欧阳院士还特意提到,真正形成规模,比如市场占到1%,可能需要5到10年的时间。也就是说,2027年,仅仅是全固态电池的起点之年。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以弯道超车的方式,加速超过了发达国家传统的车企,虽说我国汽车的市场份额在持续扩大,但市场的不确定甚至风险依旧存在。

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技术,目前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有很多车主,为何现在依旧拥抱传统燃油车,主要原因就是锂电池的动力还不够用。

锂电池寿命有限,而且随着使用的时限拉长,电池整体的性能在持续下降。在气温降低的时候,电池的性能还会大打折扣。

这些问题,在燃油车上统统不存在。也正因为如此,面对燃油车爱好者的吐槽,新能源汽车要想突破动力瓶颈,就得从电池的研发上入手。

全固态电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解决传统电池一系列短板问题的产物。不管是国内的车企还是国外的,亦或是电池制造商,近年来都在这一领域持续深耕。

至少在业内,大家对新型的电池寄予厚望,认为它在下一步,能够完全取代锂电池的地位。

这就是为什么,当2027年新电池装车的消息传出了后,有人说传统新能源汽车即将被淘汰的缘故。

实际上,先不说全固态电池不会迅速被推广,即便真的被迅速推广,传统的锂电池汽车,同样还会有自己的份额。

更何况,每一种类型的电池,都有自己的使用时限区间,只要还在合理的使用范围内,即便其他人都换成了新车,原来的车还照样能开。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肯定对新电池就充满了太多的好奇,它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能够让业内人士认定可以取代传统的电池?全固态电池真的很厉害吗?

固体和液体的差别

先来看一下两种电池的具体差异,传统的锂离子电池,采用了液态的电解质,全固态电池顾名思义,其电解质是无机固体状态。

液态电解质的劣势,主要体现在安全性上。比如使用时间长了,内部就会逐渐生成类似树枝一样的锂枝晶,这种东西一旦刺穿电池两极的隔膜,就有可能会引发火灾等一系列隐患。

如果是固体电解质,这种情况就不复存在了。电解质是固态的,电极也是固态的,相对于传统的锂电池,不管是密度还是安全性都进一步提高了。

因此可以这么说,全固态电池,就是锂电池的升级产品。因为从本质上说,新的电池的技术逻辑,依旧是原来的逻辑,只是技术相对于老技术更先进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固态和液态之间,还有半固态这种技术。相对于液态电解质,半固体的优势提升明显,相对于全固态,它的成本又在制造商的可承受范围。

从技术更新的角度看,全固态2027年可能会装车使用,但在大规模应用之前,应该还需要半固态技术来做一下过度。

至于其中的原因,既有技术的成熟度和稳定因素,还有成本的因素。尤其是后者,可以说是全固态电池的最大短板。

成本降不下一切免谈

整体上,全固态电池的安全性更高,传统锂电池的电解液极易燃烧,温度失衡之下容易诱发火灾。

全固态电池既能耐受高温,也不用担心腐蚀性,温度在300℃也不会爆炸。相对于传统的锂电池,安全性一下子提升了好几个量级。

其次,能量密度也不是锂电池能够相提并论的。能量密度的提升,理论上行驶的里程也就越远。如果下一步全固态电池普及,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最低也要保持在1000公里。

以上两个前提是最关键的,除此之外,全固态电池还能实现快充,数据显示10分钟就能将电池充满。

而且,它不像锂电池那么敏感,不管是零上50度还是零下50度,全固态电池的性能都能保持稳定。

尤其是在低温区间,不会像锂电池那样,因为性能受到影响,从而出现里程缩短的情况。

所以从使用的性价比来看,它确实比锂电池拥有更大的优势。最后还有一点,因为是固态产品,它的体积相对较小。

传统的锂电池,既有隔膜也有电解液,光是这两种东西,就占了电池全部体积的40%,质量上也占去了25%。

全固态电池则不一样,由于不用特意添加隔膜,正负极之间的宽度可以缩小到毫米级甚至微米级,这样一来,大块头的电池配以沉重的身躯,也就成了历史。

但是说了全固态电池这么多的好处,都抵不上它的一个关键缺点——成本太高。有数据显示,新技术下的电池成本,是原来电池的4倍,实际的成本规模可能更大。

15万 VS 45万

网上曾做过对比,假设一辆续航为600公里的新能源汽车,使用三元锂电池,半小时能充满,价格在15万左右甚至更低。

再来看一辆全固态的新能源汽车,新的电池,使其续航在1000公里以上,不过没有快充功能,充满电至少需要两个小时。

最关键的是,全固态电池的汽车,售价至少要45万甚至更高。价格,是全固态电池目前最大的短板。

文章开头提到,专家说2027年可能实现装车使用,届时价格能不能被打下来,现在谁都不知道。

价格这么高,不但会吓跑消费者,也会吓退大量的汽车制造商,尤其是哪些大型的汽车制造商。

因为汽车这种产品,当销量和市场份额达到一定程度后,制造商可以通过极高的成本控制,将价格拉到极低值。

但如果是高成本的产品和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汽车没办法控制和降低成本。一旦成本超出预期,又会进一步影响到消费者的需求。

成本问题不光网上在说,就连汽车制造商也在说。

国内不看好全固态路线

2023年,在一个汽车论坛会上,业内人士直言不看好全固态电池。汽车制造商看重电池的综合性能,但归根结底,更看重电池的成本和综合性价比。

电池的安全、寿命和可靠性再高,但成本也很高的话,对于车企来说就不合算。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才能让车企在定价上保持主导优势地位。

技术和产品成本越高,就挤占了定价和销售相对更灵活的空间。当然,这种观点还是2023年时说的,经过了一两年的技术发展,恐怕有些车企已经逐步改变了态度。

但还是会有车企认为,目前的锂电池技术,还能有更大的改进空间。比如尽可能增加电池的能量密度,就能确保其续航里程保持在较高区间。

不过就现在的趋势看,哪些拥有研发能力的企业,还是愿意拥抱新技术。

技术专利是日本的3倍

从2024年开始,国内对全固态电池的态度有所改观,尤其是专利技术的增长,短短半年的时间,就是日本申请规模的3倍。

这说明,不管是车企还是电池制造商,越来越多的技术和资金,已经聚焦和倾斜到这一领域了。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专家才做出预测,认为技术的产业化在2027年到2028年左右。到2030年,技术更加成熟,可以实现大规模的量产。

也许到那个时候,相比于现在,全固态电池的价格会有所下降。即便出现了下降,短时间内也不会彻底而完全的取代锂电池的市场。

所以还是那句话,锂电池暂时不会离场,以锂电池为主的汽车,同样也不会在2027年后突然离线。

技术当然是在进步的,但所有技术的进步,都是一种渐进的态势。只有全固态电池的价格,降到大众能够接受的范围,它的主导作用才会真正体现出来。

结语

抢占技术高地,在新能源汽车开始向纵深阶段发展时,就会更多体现出来。未来,国内的新能源汽车还要更多的去占领市场,保证这一点的关键,就是技术打头阵。

新技术代表着全新的可能,同时也会深刻影响产业下一个阶段的布局。正因为如此,技术和产品大规模铺开之间,还有一段“安全距离”。

企业牢牢掌控着这段距离的拉大和缩短,下一步全固态电池应用怎么样,就看其综合性价比是否真提升了。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众 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燃烧汽车新能源理论爆炸材料控制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4-02
最近编辑:1天前
锂电那些事
锂电设备、工艺和材料技术研发应
获赞 204粉丝 192文章 2274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或跟风鼓吹?宝马大圆柱电池生而平庸!

锂电那些事今日头条2025年03月11日 星期二“宝马第六代动力电池的核心就是这个圆柱电芯,我们将把这款电芯投入批量生产,合作将其运用到第六代电池中,这款圆柱形电池直径46毫米,我们提供两种不同的高度,95毫米和120毫米,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了20%。”在近日举行的2025 BMW兰茨胡特新世代科技日上,宝马高压电池项目负责人揭秘了宝马大圆柱电池的电芯性能参数。据悉,第六代动力电池将采用全新的800V高压平台,可实现快充10分钟续航增加300公里,大幅提升客户充电体验。全新的电芯和全新的设计理念呈现“电池包更薄,充电更快,续航更长”的优势,实现了核心性能的显著提升:能量密度提升20%,续航里程增加30%,充电速度提升30%,甚至在部分车型上表现更优。乍看起来,宝马似乎打出了“王炸”,一些媒体也开始跟风造势,认为这是革命性的技术突破,还拿受困于“干式涂布”工艺的特斯拉大圆柱电池做比较,表示宝马更胜一筹,而宝马集团董事诺德科沃奇更是表示:“这一代电池的特性,远远优于我们目前在市场上看到的任何产品。”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必须承认,在整车企业中,宝马是认真从事电池研发的传统少数整车企业之一。宁德时代的崛起,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年宝马的“慧眼识珠”。截至目前,宝马已经整整研发了六代电池,而宝马第六代提到的诸多“提升项”,显然是和其第五代动力电池作比较。不妨来看看宝马第五代动力电池的相关性能参数。公开资料显示,由华晨宝马动力电池中心二期生产搭载在创新纯电动BMW iX3的电池包,内含有188枚电芯,材料为三元锂,总容量为80千瓦·时,整体能量密度高达约154Wh/kg。‌充电时间‌:快充,从0%充至80%需要45分钟;慢充,充满需要7.5小时。‌‌续航里程‌:2024款创新纯电动BMW iX3领先型的电池包,在CLTC工况下续航里程为540公里。在第五代动力电池的基础上,第六代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20%,续航里程增加30%,充电速度提升30%。经过计算可得出第六代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大致为185Wh/kg,宝马iX3在CLTC工况下,续航里程大致提升至715公里。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性能表现在行业内领先吗?尤其是领先于行业标杆产品——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吗?公开资料显示,麒麟电池系统集成度创全球新高,磷酸铁锂系统能量密度160wh/kg,三元高镍可达250wh/kg,较4680电池多装 13% 的电量,可轻松实现整车1000公里续航,并且仅需10分钟便能快速充电至80%。对比之后,答案显而易见,第六代动力电池根本没有宝马高层口中所说的那样“领先”,相反,倒有些“生而平庸”。据了解,目前,宝马已与中国两大动力电池生产商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分别签订了生产合约,合约总价值超过百亿欧元。两家电池公司将在中国和欧洲各自建立两座电池工厂,每座工厂的年产能将达20GWh。此外,宝马还将寻找合作伙伴在北美自由贸易区再建两座电池工厂。对于选择和宁德时代以及亿纬锂能合作生产的原因,诺德科沃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作为宁德时代的首个汽车客户,我们与宁德时代在电动化领域共同成长,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我们通过慕尼黑及全球科研网络(包括与中国大学的合作)深入研究基础化学,再与宁德时代等伙伴共同打造最佳产品。”不难发现,宁德时代是深得宝马信任的长期合作伙伴,但宁德时代并不看好大圆柱电池的前景。据曾毓群此前透露,他在2024年4月与马斯克的会晤中,直言包括特斯拉4680电池在内的圆柱形电池技术注定失败,认为马斯克在制造电池方面存在显著认知不足。当重要的合作伙伴都对大圆柱没有信心,宝马或许需要重新掂量一下这条路是否选择正确。不难发现,宝马对包括第六代动力电池在内的第六代eDrive电驱技术寄予厚望。除了大圆柱设计,宝马第六代动力电池还采用全新结构设计理念,采用“无模组”(Cell to Pack)方式将大圆柱电芯直接集成到电池包中,并通过“电池车身一体化”(Pack to Open Body)技术,使电池包与车身结构融合为整体,可灵活地集成在多种不同车型的车身结构中。此外,第六代eDrive电驱还对励磁同步电机技术(EESM)技术全面升级,引入异步电机(ASM)的组合方案,能量损耗降低40%。同时,电机逆变器采用碳化硅(SiC)技术,新世代车型的整车效率较其现有纯电车型提升20%,整体成本最高降低50%。有一说一,如果单从纵向时间维度看,宝马这些相关确实一直在持续进化,但横向和竞争对手相比,则动作明显迟缓,没有明显领先的性能优势。长期以来,宝马以“驾驶乐趣”为核心卖点,但在电动化转型中未能有效传递技术优势。消费者普遍认为其电动车“缺乏创新灵魂”。过去的2024年,看似宝马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增长势头,但这是通过对部分车型大幅降价促销得来的。大幅降价与频繁促销已损害宝马的豪华形象。当“蓝天白云标”不再象征溢价能力,意味着其电动化转型将更依赖性价比,陷入与自主品牌的贴身肉搏。显然,宝马也不会甘于平庸,而大圆柱到底行不行?搭载大圆柱的宝马新世代车型到底行不行?2025-2026,将是谜底揭开之时。©文章来源于杰车科技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众 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