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关注b站Scott_CFD已经很久了,从这位up主早期发布CFD相关视频开始,一直到他现在成为27岁年轻的大学教授。
上个月看了他的一条视频,讲“学术圈的大牛都是怎么成名立万的”。
他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在当今这个时代,一定要有一种强烈的流量思维。
我觉着他讲观点非常值得思考,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
对于工业界和学术界,掌握流量密码,不说绝对,但已经是生存并发展下去的一个重要手段了。
比方说工业界,绝大多数行业基本都卷的不行,但凡钱赚的方向,瞬间就被挤爆头。很多企业都开通了公 众号和视频号,介绍自己的产品或者技术,一方面能树立权威形象,另一方面也能对接一些合作机会。像“赫为强哥”的视频号,甚至可以一定程度上靠董事长打造的企业ip形象带货支撑企业发展,开辟生存之道。另外像雷军这类大IP就更不用说了,人家是老早就把流量玩的很明白的企业家。
学术界可能比工业界更卷。就像Scott_CFD视频中说的那样,现在的刊物发表论文数量简直太多了,谁有这么大功夫去阅读研究这么多文章。而那些思维方式转变比较快、比较机灵、愿意拥抱新时代的学者早早就通过自媒体开始介绍自己的科研成果,大家蹲坑的时间就顺便把你的做的工作了解到了,然后引用你的论文跟随你的脚步和研究方向。大牛之所以成为大牛,说白了就是他通过某种方式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学术会议、发表论文、业界交流、自媒体宣传等都是提高知名度的手段而已。
当然大家开设自媒体账号也要有自己的特点,找到自己的优势,考虑好如何才能让大家关注到你。比如下面这个介绍神经网络的计算机退学博士,很明显会让大家眼前一亮顺便点击关注。
我的工业界CFD是介绍仿真案例和技术的公 众号,其实也很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但又很担心被熟人看到。当有朋友微 信发我的文章链接给我看时,自己总有一种干坏事被发现的羞耻感。当露脸博主或者视频号主播显然可以赚取更多的流量,但脸皮薄总觉得很丢人。
实际上出镜分享专业知识能有效提升个人IP的辨识度、信任感和影响力,同时带来更多商业机会和情感连接,是打造个人IP的重要手段。我认为做的比较好的像“奔跑的环保人”“乾坤环保创始人潘建文”等等。
当然很多企业老板还在观望,可能也是露脸羞愧类型的人设吧,就像被迫出道的海尔董事长周云杰一样。
那些还在观望中的民营企业董事长和学术青年们,每个人都要适应网络时代,希望全员拥抱新媒体,快点出道吧,露脸不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