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空气动力学学报》专栏文章推荐丨飞机尾涡对的三维失稳快速模拟方法

4天前浏览89

徐梓铭1, 李栋1,*, 蔡金延1, 2, 李沛繁1

1.西北工业大学 航空学院,西安 710072

2.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绵阳 621000

引用本文:徐梓铭, 李栋, 蔡金延, 等. 飞机尾涡对的三维失稳快速模拟方法[J].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25, 43(1): 95−104. 

DOI:  10.7638/kqdlxxb-2023.0101

 研究背景 

飞机尾流是制约机场飞行间隔缩短的关键因素,尤其在起飞和进近阶段,尾涡可能导致后机升力骤减和失控滚转。现有尾流演化模拟方法(如大涡模拟)计算成本高昂,而经验模型难以兼顾时效性与准确性,无法满足机场实时管制的需求。尾涡的快速耗散主要源于动力学失稳机制,但传统涡丝法在模拟中因忽略涡段曲率效应导致精度不足。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曲率修正的涡丝法,旨在实现尾涡三维失稳的高效、高精度模拟。

图 1 直涡丝法模拟尾涡对失稳过程

 主要工作 

1)曲率修正涡丝法

通过三次样条插值提取涡段中点坐标,将直涡段处理为弯曲涡段,并考虑涡段对自身控制点的诱导作用,修正了传统涡丝法的速度计算误差。  

引入周期边界条件处理方法,通过叠加三个周期域内涡段的诱导速度,显著提升了长波失稳模拟的精度。  

2)数值验证与湍流扰动分析 

对比直涡丝法与曲率修正法的模拟结果:曲率修正后仅需50个控制点即可收敛至理论值,而直涡丝法需200个控制点。  

引入均匀各向同性湍流(HIT)扰动,模拟不同湍流强度(=0.01, 0.05, 0.23)下尾涡对的失稳演化。结果显示,中弱湍流(=0.05)下涡对经历稳定期后快速进入线性失稳阶段,失稳增长率与理论值吻合;强湍流(=0.23)下则因多模态失稳导致更早连接。  

图 2 不同湍流强度下尾涡失稳时间历程 

 主要结论 

1)曲率修正显著提升精度 

曲率修正后,仅需50个控制点即可准确预测长波失稳的增长率(0.827)和倾角(48°),与Crow理论一致。  

直涡丝法需200个控制点才能达到相近精度,计算效率低。  

2)湍流强度影响失稳机制

中弱湍流(=0.01, 0.05)下,长波失稳主导,连接时间与理论预测(Sarpkaya模型)吻合;强湍流(=0.23)下,短波失稳加速涡核破坏,导致连接时间早于理论值。  

涡对下沉速度因涡丝变形而减缓,尤其在强湍流下更为明显。  

3)高效计算优势 

涡丝法随着控制点数量上涨,计算量近乎指数增长,但控制点数为200时,计算精度已经足够高。与大涡模拟相比,即便不使用其他加速算法,涡丝法耗时依然下降了1~2个量级。

图 3 涡对连接因子增长及连接时间与理论值的对比 


来源:风流知音
振动气动噪声湍流航空航天电力理论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4-03
最近编辑:4天前
风流知音
博士 专注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固体...
获赞 124粉丝 94文章 265课程 2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