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为什么纠结于电池能否过针刺意义不大

1天前浏览7

前一阵子我发了个小评论,说明了天天纠结于(尤其是动力电池)锂电池能不能过针 刺,没啥意思,你要真想多研究热安全性能还不如多看看ARC测试(绝热量热仪)。然后这个评论受到了不少关注,正好那我就借此机会,来和大家更系统的聊一下:为什么天天执着于看着尤其是动力锂电池能否过针 刺,是没有意义的。


  1.针 刺很难对应到动力电池实际使用失效的情景  

摘自学位论文:Safety of Automotive Lithium-ion Battery Cells under Abusive Conditions

GB38031里对于电芯单体和电池包系统要通过的安全测试的要求

用一根金属或陶瓷针把电芯贯穿刺透,就是针 刺实验,在这个过程中,电芯中的每一层极片就会被短路连接,从而产生巨大的电流-热效应,最后可能导致热失控。然而在实际使用中,电动汽车电池有可能碰、磕、挤、跌,像这些滥用在电池安全国标GB38031里都有明确要过的要求,毕竟这些机械滥用是会一层层从整车最终传到电芯单体的,但是被一根外面的钢针,透过包裹电芯单体的电池系统的机械防护壳体,再扎破电芯单体,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发生这样的事故的概率能有多大?开着车去闯钢针阵吗?  


这两天倒是某家汽车撞护栏后着火的事有很多讨论,很多人认为,电池包有破损,护栏像针,所以这个包烧起来就对应了针 刺。

大谬。  

这个失事原因到现在也不清楚,如果对应的真的是极限的安全事故(你的安全标准不可能为任何失效/滥用无限兜底而是尽量来保证),电池包破裂了,你是不是还能全把问题归因在电芯身上?况且即使要往电芯上归因,这些护栏等带来的冲击是不是一定就是针 刺?(这直径比针 刺可大多了)有无可能对应挤压、钝刺可能更贴切?包括护栏的材质又是什么?不做详细的比对是不能下定论的。  

所以:一切归因到针 刺的这种说法无法证伪,没有意义。



 

2.纠结于过针 刺还不如去看ARC的热性能研究结果  

之前我也已经说过了,现在对于动力电池电芯单体的安全,还是做ARC的多。ARC是绝热量热计,也加加速量热仪(accelerating rate calorimeter,ARC)。 绝热量热仪是用于评价化工工艺过程及危险化学品稳定性和潜在危害的仪器可以模拟样品在(失控等)最严重情形下的自加速反应。 说通俗点像是一个绝热高压锅,样品在里面,一点点加热,可以去捕捉详细的样品(比如电芯)自己逐渐开始产生放热反应,放热反应加速,以及达到最高温度/放出热量等各种细节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一般会捕捉几个重要参数: T1, 自生热开始温度(常常是70~90度,这电芯开始自己加热自己了); T2,热失控触发温度(温升大于一分钟一度,这电芯温升明显快开了,常常100~120度); T3,整个过程达到的最高温度 (依化学体系不同,能量密度不同,300~1000度都有) 简单说,安全的电芯肯定尽量T1T2要尽量高(晚开始失控),T3要尽量低。 为啥我觉得研究电池安全,这个比针 刺更好?因为这个方法可以看出随着温度上升,电芯内阻各组分的互相反应的倾向,反应的放热的剧烈程度——而在这方面针 刺不行。   

摘自清华大学冯旭宁老师发表的文章:Mitigating Thermal Runaway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Joule (2020)  

而说实话,很多化学体系只要能量密度往上走,管你会不会加固态电解质,安全性真的就从ARC测试结果上能看出不少问题和挑战。如果大家对这块有兴趣,可以后面讲一下。




 

3.电芯热失控的触发机理中,针 刺短路只是其中一种,过针 刺不代表安全  

摘自欧阳明高院士的报告:动力电池热失控抑制研究进展  

动力电池单体电芯热失控,有热、电、机械等多种不同的触发机理,而针 刺本质上只是其中的一种触发(通过导致电短路瞬间产热从而热失控)以及在这里强调一下:电芯是不一定需要短路才触发热失控的(你设计一个耐温500度的隔膜装入电芯这个电芯加热到100-200度时,照样那些化学成分可以互相反应包括某些你们认为的一些特别稳定的化学体系——所以天天只看着针 刺,想的太简单了。 在这方面,清华大学汽车系欧阳明高老师做的工作,发的论文很多,可以重点看看。包括电芯生产一致性、热管理问题带来电芯之间的充电状态不同导致电压离散分布,有的正好有的过充并最后导致火灾事故的案例也很常见,即使是磷酸铁锂也有不少火案,不是只是三元才会烧,懂的都懂。  

 摘自论文:Thermal Runaway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without Internal Short Circuit 没有内短路,一样可能会热失控  

所以,天天执着于过了针 刺就觉得电池安全了,真的没意义,秀的色彩更大一些。  




4.国标最重要的安全法规38031里,光电芯过针 刺完全不能代表能过5分钟热失控实验  

大家有兴趣可以仔细看一下动力电池安全强制标准38031,里面的热失控5分钟测试的触发要求:  

可以用针 刺触发,如果触发不了还得再用加热,得加热到加热电芯另一面达到300度还没有触发热失控,才能说明这个电芯算本征安全了,整个系统热事件也不会蔓延开来,算过;否则,只要加热后电芯热失控了,还是得老实走后面的流程,看看是不是能满足5分钟的要求。  

说白了,光能过针 刺,对于电池系统过国标38031都没有多大用。所以这些什么先进(某电解质技术)、安全(某正极材料技术)的电池,过了针 刺又如何呢?国标电池安全测试,你针 刺不能触发完全不能万事大吉,而你们加热到300度后安全性能如何?话说的再难听点再直接些,能过了针 刺,真的上了路就不烧车了吗?真把大家的事故情况都抖出来比着看,谁又真的能绝对的好看呢?




 

5.那为什么很多企业还在执着于做针 刺实验呢?  

1)你以为每一家企业都很懂吗?或者这家企业每一个人都很懂吗?可能管这块的那个负责工程师都没咋看过新文献,就把以前用的安全测试规范抄过来继续用了,其它领导也不懂或懒的管。  

2)有的企业真的懂,但是利益相关。  

3)欢迎大家评论补充。




6.要是真的强制动力电池单体电芯都要过针 刺,后果会如何?  

不出意外的,三元电池没法搞了——都去做过针 刺的体系,导致铁锂高内阻化,然后剩下的三元只能做最保守的体系加上高内阻化,系统能效基本都没法看,国家要求电动汽车也要努力往轻量化和低能耗方向发展的期望也会基本落空。  

毕竟铁锂能量密度上限在那,SOC较准、在低温性能、以及高温存储老化方面也还有自己的性能问题。三元也仍然有自己的很多优势,以及人家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以及在这里我还就说一句可能会引战的话了:如果这样做,不利于行业的高端化发展/细分高端领域的发展。不管你们怎么在这嗨,个人认为技术路线单一化同质化的世界绝对是糟糕透了。




 

小结  

三元和铁锂都是不错的材料,各有各的适用范围。对于能量密度&轻量化更有要求的场景里,仍然是三元更适合;而承载着未来发展方向希望的硅负极、固态等方向也离不开三元材料。三元体系安全有自己的挑战,但是因此就天天喊着要做针 刺无疑是搅浑水、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错误思维。希望不同材料体系可以携手并进,一起中国的动力电池事业带到新的高度。  


以及最后还是安利一下自己的书《锂光-动力电池硬核入门》,可以帮助大家搭建完整的行业知识体系,适合各种教育背景/工作背景的人士,也反映了行业到2024年的一个最新的技术和市场的发展情况




 

声明  

本文本人业余时间所做,不代表任何组织机构观点,本人和三元电池也无任何利益相关。  

    


来源:弗雷刘
化学汽车UGUM材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4-06
最近编辑:1天前
弗雷刘
博士 动力电池 新能源行业科普
获赞 0粉丝 4文章 117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汉L能否兼顾千里续航和超级快充?

1月17日,比亚迪隆重举行了“何以中国 盛世王朝,汉L唐L设计发布会暨2025首届王朝盛典”,介绍了汉L新车的设计理念。 随后的1月19日,公 众号“迪粉之家”爆料汉L配备了超级快充,零下三十度采用 120kW 充电桩双枪充电,16%-80%只需要10分钟,80%-100% 需要14分钟。此前就有传言说汉L的全新刀片电池能够实现超过1000km的续航里程。那么,汉L电池到底有怎样的创新,是否能够兼顾千里续航和超级快充,本文带您分析。一、汉L刀片电池解析 首先来分析迪粉之家爆料信息的可信度,按照120kW, 双枪充电,16-80%SOC充电10min来计算,充入能量最大为120*2*10/60=40kWh。这样来计算的话(64%SOC区间对应40度电),汉L的总能量为62.5kWh。 要知道9月份上市的汉EV,最高电量已经达到了85.4kWh。汉L的定位和售价都要高于汉EV,其总能量大概率不会低于80kWh. 当然了,迪粉之家的爆料是在低温下的充电情况,考虑到温度降低,电池包总能量也会降低,说不定BMS的算法随之更新,所以显得充电时间更快(表现为虚电,充的快,放的也快) 不过话说回来,从公 开信息来看,汉L的充电速度肯定是行业领先的,而且是全域快充。根据此前B站UP主蟹老板的爆料,汉L在0-100%SOC都是快充,无论是初段还是末段,都有相应的技术来提升快充速度。 室温下有可能做到10min充满,低温充满也就20多分钟。就如王朝网总经理路天在设计发布会上所说的,汉L的电动化技术将采用极具前瞻性的全新平台,领先行业至少一代。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如此逆天的快充能力是在牺牲电池能量的基础上实现的。同样是蟹老板的爆料,汉L的电量为83.2kWh, 比汉EV还要略低(后者2022年就做到了85.4kWh)。四驱版本的续航做到600km出头,后驱版本的续航可做到700km出头。这样来看的话,汉L主打超级快充,注定跟千里续航无缘了。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这一次汉L的全新平台是1000V的架构。根据迪粉之家爆料的电机铭牌,其工作电压是945V. 按照磷酸铁锂电池1C放电,平均电压3.15V来计算的话,电池的串数来到了300串。 按照磷酸铁锂电池上限电压3.65V来计算的话,电池包最高电压来到了1095V;考虑到刀片电池的集流体内阻偏大,电池的上限电压经常设为3.8V, 这样计算的话,最高电压为1140V, 称之为1200V平台也不为过。 所以说,这一次的超高压电动平台远超大家的想象,领先行业至少一代实至名归。 二、快充和续航哪个更重要按照300串以及83.2kWh的总能量来计算的话,汉L电芯的容量仅为88Ah左右。要知道此前仰望U9上使用的高功率电池,能够实现14C的峰值放电倍率和5.5C的峰值充电倍率,其容量依然有126Ah。这一次容量已经降低到90Ah以下,其充放电倍率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实际上,根据CarNewsChina的报道,比亚迪的二代刀片电池可支持最高16C的峰值放电倍率以及8C的峰值充电倍率,指标全面超越仰望U9。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如此高的功率性能带来的是能量密度的损失,该电池的能量密度仅为160Wh/kg左右,要比目前一代刀片电池的185Wh/kg降低了不少。 此外,由于本次汉L采用了超过1000V的电压平台,现有的快充桩最大仅支持1000V, 这会影响用户的充电体验。所以比亚迪的全域快充,需要自己开发充电桩技术,用来支持旗下高端电动车型的快充性能。 按照88Ah的容量,以及峰值8C的充电速度,充电桩的最大电流至少要700A以上。而如果真能做到0-100%SOC充电10min的话,平均倍率也高达6C, 这样的补能速度远超目前极氪旗下采用神行超充电池的极氪001车型,重新定义了超级快充的标杆。 虽然汉L没有选择千里续航这条技术路径,纯电续航也就600-700km。但是汉L同时发布了全新的电机技术,峰值功率高达580kW, 最高转速也高达30500rpm. 这对于提高高速工况下的电驱动效率十分有效。 可以预见的是,汉L在高速120km/h下,其续航里程会更加扎实,大概率能够实现超过500km的里程(高速开车4小时至少休息20min),再加上10min就能把电量充满,你还有焦虑吗? 正可谓“加油10分钟,充电一泡尿”,千里纯电续航敌不过一泡尿的压迫感。2025,快充将继续卷出新高度,不再以30-80%的充电时间论英雄,充满也不再需要一小时。 小结:根据已有信息来推测,汉L大概率在超级快充上进行了极限突破,而没有选千里续航这条道路。续航的多少不是重点,充电速度快才是重点,只要速度足够快,10min上个厕所回来就充满电,消费者还会纠结有没有1000km续航吗? 而随着汉L快充能力的进一步提升,2025年平均6C快充电池即将闪亮登场。留给其他车企的问题是,在全域快充这条路上,还要继续跟吗?特别申明与澄清:本文部分信息,是小编在综合开源网络信息以及个人认知水平上做出的合理推测,小编并不承担更新此信息和确保本信息真实性之任何义务,也不对以上推测承担任何法律上的责任。另本公众 号为小编个人公 众号,与其供职的单位无关。来源:弗雷刘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